木心先生曾说过:在精神世界经历既久,物质世界的豪华威慑实在无足惊异,凡为物质世界豪华所震慑者,必定是精神世界的陌路人。在这个瞬息万变、物欲横流的时代,文学也正日益被边缘化了。而文学,很大程度上是精神世界的象征。
今日文学之怪象, 以凡事以功利为目的,文学作品缺乏深度,一味追求功利目的为表现。在极度商业化的社会里,文学也日益商业化起来,出现了许多所谓“畅销书”作家。其实不过是些流于世俗,毫无文学性可言的作品。以自己或他人或编造出来的故事,以“治愈”为口号,卖给那些尚在为生活奔波而不得志的年轻人。其作品深度自不必说,不过将日常琐事写入其中,告诉青年人如何才能获得世俗上的成功,配上几张唯美的照片,表现所谓远方的生活,此类书往往书华而不实。勉励其“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鼓励辞职或穷游。不去感悟生活,不去读万卷书,即使走了千万里路,不过也是个邮差。
这些书其实不过是让他们拥有了逃避生活的借口,不能面对生活压力的人,又怎能真正理解自由的真正内涵。真正的自由,是有条件的自由。不上学,自由了吗?自由了,因为不被学校的规章制度束缚了,不再囿于学习的痛苦。但又不自由了,无论是中学还是大学,因为只要你不上学,就必须去谋生,没有人再有责任去养你。不上班,自由了吗?看似自由了,但往往在经济上就不自由了。凡事皆有代价。
而这些“治愈系”,成功学的书籍,却获得了许多青年人盲目的追捧,并大量购买书籍。这类作者也被冠上了“畅销书”的美名,名利双收。一些青年人的精神世界竟然荒芜至此程度,只能依靠此类书籍给心灵补给。木心先生在问及如何看待畅销书时他答道:“作品畅销,必然成名,而历史上一路走过来的不朽之作,当时大抵未交‘畅销运’。成名与成功很难兼得,通常是两回事,成名不一定成功。畅销书,也有确实可称为成功之作的。如果并非成功,只是交了’适逢其会‘的好运,那么,后来自有结果;一时成起来的大名,缩小了,没了。”这些畅销书,不过是顺应了时代部分人的需求,只是为了谋利而作,称不上真正的文学作品,更无法传世。
真正的经典,却被许多人遗忘了,很多人再无法静下心来读完一本完整的《史记》、《三国志演义》、《红楼梦》。甚至也有很多人对国学不屑起来,一日,在课间,拿出《孟子》来读,老师看到了说:“读《孟子》?国学啊,不过读这书没什么用,反正我是不会让我儿子读这些书的,会读傻的”。那一刻,突然有种悲从中来之感,自己很想去辩解什么,却又觉得没必要,既然老师已经如此认为,我只好沉默了。她只看到了在封建社会末期被统治者歪曲了的这些传统思想,却没有看到,若是孔孟思想中没有自身的合理性,是维持不了中国社会千余年的。我们是从《诗经》《楚辞》走出来的民族啊。
曾经,文学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出现了后人无法逾越的唐诗,辉煌灿烂的宋词、元曲。而如今,我们的时代呢?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过度商业化的时代,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今日文学之怪象,是人们追名逐利、社会发展太快的结果。当今时代,社会的过快发展让人们无暇顾及自身精神世界的修养。
在高中进入大学时,被问及想选何种专业时,若答“中文”,则不免被嘲笑一番:“中文啊,万金油专业,看似什么都能做,其实什么都做不好”。若答:“金融类专业”,对方则称赞不已:“这个专业不错,就也前景好,待遇也可以”。
当我们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靠金钱来衡量的时候,就会离自己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成为名副其实的materialism(拜金主义)。时代发展得太快,物价上涨,致使许多人越来越缺乏安全感,唯有金钱才能给他们安全感。高楼林里的城市森林也加剧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感,进而使人有种种不安。
而这些表现,在明朝时也早有端倪,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开始出现了以卖画卖文为生的文人,社会的快速发展使他们无暇顾及自身的文化修养,为了迎合市民的低级趣味和作者、书商的赚钱欲望,胡乱编造一些荒诞不经、色情下流、腐蚀人心的东西。文学一旦商业化,便也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了。古人作文,大多都是“文以载道”、“文以明道”、以诗言志或借诗文抒发胸中之块垒。不曾以文谋生,因此才出现了流传千古的不朽之作,如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曹雪芹批阅十载的《红楼梦》等。他们都是经历过岁月的沉淀,毫无功利目的的完成了自己的著作,故而成为不朽之作。而如今所谓畅销书作家的做法让人感到羞愧,一边卖情怀,一边骗钱。
今日文学现象出现的又一重要原因,又是与当今发达的网络、电子产品有关。人们不肯放下手中的手机,电脑,平板,再去认认真真读一本书。电子产品亦可以读书,然效果与纸质书比起来相差甚远,且很多人往往不是为了读书,而是为了游戏、刷各类视频等,快餐式文化。这些游戏、视频能给人们带来心理上的快感,使他们无暇思考生命里的一些东西,不愿再埋头读那些让他们觉得佶屈聱牙的文字。如此,精神世界越加荒芜,抗压能力也在削弱,进而想逃避现实,去所谓“治愈系”畅销书里寻找答案,而真正的文学作品,却被冷落了。
如此一来,会使人们的价值观有所改变,更不利于文化传承。文学,是有教化功能的,从古至今,伟大的文学作品都给人们带来许多力量。先秦时期孔子的“仁爱”、孟子的“仁政”、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都让后代的仁人志士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努力奋斗,再如《离骚》中的爱国主义精神等。而文学的日益边缘化,意味着文学作品中许多正确的价值取向正在被人们淡忘。单靠政府的宣传是无法深入人心的,只有当读者的心灵与作者作品进行对话时,这些思想才能在读者心里变得深刻。文学日益边缘化,会使人们的价值观更容易偏向不良的方向,一味的拜金主义,便会使人们道德沦丧,为了谋取金钱不择手段。如前段时间的长春疫苗事件、保姆纵火案、校园贷等等,无不是拜金主义的结果。再如近年来连续落马的贪官,古代为官讲究清廉,贪官极少,所以一旦出现便如此显眼,古代大多以文人治国,而中国古代文人的普遍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因此很少有贪官。文学的日益边缘化,使得文学的教化功能无法发挥。
今日文学现象,对于文化的传承也有很大的影响。当人们沉迷与电子游戏时,文学就已经被冷落在一旁,而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当人们读不懂文言文,看不懂繁体字,又该如何去传承我们的文化。
“哀莫大于心死”,当一个民族的心灵变得麻木,当人们忘却自己的精神世界,当人们为物质世界豪华威严所震慑,将会带给人们更大的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