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中国的家长在孩子谈恋爱、结婚的问题上仿佛一直是自我矛盾的存在。上学的时候,学业、考学重要,不允许孩子谈恋爱;却在孩子大学一毕业就念叨着结婚,然后赶紧抱孙子,如同完成自己的使命和任务。那么,到底,生孩子,养孩子的意义在何处?
01
同学A,男生,二胎已满一岁。一天,偶尔聊起这个话题。
“结婚好几年了,也不打算添一口人吗?”
“你两个儿子了,那你认为生孩子是为了什么呢?”
“为了人类的大计。”
“繁衍的职责?”
“对啊,你也赶紧吧,别太落后。要不给你介绍个老中医,去看看?”
我深知,自己没有那么崇高的责任意识,为了人类的繁衍,也知道自己的基因完全没有优秀到必须要遗传下去,所以这样的谈话无疾而终。
三年前,A为了老大的上学问题,借钱买了一套学区房,A还认为,自己以后的几十年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了两个孩子;在于给孩子留下家产,虽然目前还要顶着两套房房贷的压力。
佩服这种伟大的父爱,但是却不是很赞同他给出的生孩子的意义,别人都在做的事情,难道我们也就一定要去做吗?起码,这不是我想要的。
02
同学B,女生,孩子五岁,典型的“周末夫妻”家庭模式。从怀孕、生孩子到现在孩子上幼儿园,B一直在家照顾孩子,并且沉浸其中,乐此不疲。在她的认知里,孩子都是小天使,是特别可爱的,婚后生孩子养孩子是天经地义的,虽然这几年一直是自己一个人带,有时候也挺崩溃的。但是依然觉得“有了孩子以后,觉得孩子就得长成自己家孩子这样才好看”。这是不是大多数做了妈妈的人的共同的感触呢。
谈及对孩子的期待,她说
“健康、开心、幸福。”
“能够脱离体力劳动,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
“有自己稳定的感情寄托。”
“最好是世俗容易接受的性别模式。”
语气当中带着满足和幸福,回想起她带孩子的场景不觉莞尔。乐趣和享受,可算是很高的境界了,无论是在什么问题上。这样的答案大概都是让人羡慕的。
只是让孩子开心快乐,看起来是多么简单的事情,可是又是多么的不容易…….
03
“你觉得TA开心就好,可是你知道这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吗?孩子上学了,你可以不要求TA的成绩,可是TA学地不好,可能会不被老师重视;可能会被同学看不起;自己没有成就感;会开心吗?
上个兴趣班,前两次很开心,第三次觉得难了或者懒惰了,不去了,你要不要坚持?放弃了,可能以后做什么事都一事无成,会开心吗;不放弃,被逼迫去,TA还是不开心…….”
这来自于一个坚定的丁克理论实践者。除了工作,有广泛的兴趣爱好,体育、健身、娱乐、旅游一样没落下。她认为孩子的到来会影响两个人的生活质量,打乱生活状态,是一项风险极大的投资,所以,弊大于利。要合理规避掉风险。
有人觉得这过于冷血或者自私,窃以为这样的女人有魄力、有魅力,不带TA来到这个世界上,总好过带来之后自己后悔,所以这样对自己,对家庭都是负责的表现。
04
看似相似或者相同的结婚生子的背后,却是一个个不尽相同的思维方式,甚至是大相径庭的人生观。
有的人可能是因为本能,或者传统的观念去繁衍后代;有的人可能是因为增添生活的乐趣,享受过程;也有的人可能是对另一半不是很满意,把余生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还有的人,可能因为“利己”的考虑,拒绝了。
人生在世,本就有很多的身不由己,很多的无可奈何,那就在自己还能做的了主的世界当中尽情地享受自由的感觉。有些事情,适合懵懵懂懂的时候去做,有些事情需要想明白再做决定,毕竟人生没有回程票,毕竟生孩子养孩子是人生大事。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