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三月,是考研放榜的季节,很多考生此时要么在紧张地准备复试,要么在到处搜集“调剂信息”。此时此刻,他们的目标的明确的——尽可能地进入到自己满意的专业去学习。
而与此同时,还在就读大一、大二、甚至大三的同学,可能还没有那么明确的目标,到底要不要去准备考研,还是毕业直接就业?准备考研万一失败了会不会错失了好的就业机会,两头落空?直接就业的话,能不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呢?
前几天荣老撕在朋友圈转发了一篇文章《有一种思维方式,成功者一辈子只用一次,但天天在训练》,作者提到了一个名词“元问题”,所谓元问题就是核心问题或者最终问题,当我们在做一种决策时,如果面临两难,不妨重新思考一下元问题到底是什么?
考研还是直接就业的“元问题”是什么呢?荣老撕不太喜欢给人生贴标签,也不喜欢假设人生只有一个目标,所以不太建议把“元问题”定义得过于高大上,而是更接地气为好。
建议大家试着把“元问题”确定为“十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子?”
如果你希望十年后自己是一个大学教师或者正在走向大学教师的目标,大多数高校的门槛都是博士,那么你不仅仅要读考研,而且最好还把考研的目标定为有博士点的专业,无论是高校还是研究所或者其他研究机构,因为进高校搞研究,就一定要去接近最前沿的领域,也要尽可能地去靠近该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学者们。
如果你希望自己十年后能成为一个世界500强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那么需要去看你想要进入的企业以及那个职位所需要的学历条件,是否必须是硕士毕业,甚至是名牌硕士,还是说他们更欢迎你有多年的基层工作的经历,他们的管理人员或者技术人员的晋升通道是什么?学历是否是硬杠杠?
………..
所以当你为自己的“元问题”找到答案后,那么你也就能倒推回答自己,到底是要考研还是要直接就业了。
那么还有人会有这样的问题,读研会不会错过好的就业机会?回答这个问题,很多人是不是又想起盖茨、想起了戴尔、想起了乔布斯也想起了扎克伯格。我不喜欢用类似“这样的成功者有几个啊?”的回答,哪怕再少,只要有,就是一种可能性。
我想说的是,除了要看自己的意愿外,也要考虑行业的性质,有些行业属于短周期大波动的领域,如果你希望投身的行业属于这个领域,那么你就要看目前它是出于迅速发展期还是已经进入了微利时代,或者已经走了下坡。如果它正处于加速上升期,那么这是个机会,抓住它,有句话说得比较形象:“站在龙卷风要刮起来的地方,猪都能上天”。看看上文提到的那些“大财子”们,不得不说,除了本身的优秀外,他们的眼光让他们抓住了龙卷风刮起瞬间的机会。
考研失败错过了找工作的好机会怎么办?失业的确会带来一定的压力,但一个大学生刚刚毕业,还不存在来自家庭负担的压力,找到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并不难,当你明确了自己的目标时,一份不尽如人意的工作也不过是暂时的落脚点而已,更何况,在荣老撕看来,任何一份工作都不会一无是处,找到它对于你的意义,每一份工作都会是你的助力而不是障碍。
最后,我要说,考研也好,工作也罢,都不过是实现你人生目标的“途径或者手段”,考研可以考到45岁,好工作也不会只有一份,没有万无一失的选择,重要的还是要问清楚自己,我到底要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