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友问保教知识是否有续集,让我更有动力继续往下更新了。也是继续学习,让我明白,育儿这件事,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才发现自己懂得的真少!】
【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看法,学完今天的课,才发现自己的育儿观念,要是不学习,真是停留在最原始的阶段啊!】
【为了抵抗自己的惰性,今天决定,之后尽量做到日更,早日学完吧!】
【如果你有孩子,或者未来你会有孩子,那你也可以了解一下,看看自己的育儿观念处于哪个流派吧!】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含8知识点:
【别看多,每个学说都特别有意思!看完,也会特别有触动!】
一、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学说
二、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三、斯金纳的新行为主义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五、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六、埃里克森的精神分析理论
七、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八、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
一、格赛尔的成熟势力学说
(1)主要观点:支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与学习。
发展是儿童性岗位或心理形式在环境下按一定的顺序出现的过程,这个顺序与成熟的关系比较大,而与学习的关系较小,学习知识促进成熟,只是为发展提供适当的时机而已。
结论: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尤其是神经系统的成熟,外界只为儿童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儿童发展本身自然的成熟程序。
(2)观点证明
证明方法:双生子爬楼实验
实验发现:无论是胚胎期、胎儿期还是出生后,个体的发展都遵循着严格的顺序,按照其成熟顺序逐步发展。
实验结论:儿童身心发展是一个自然成熟的过程,早期训练的得益是相当短暂的;儿童的成熟不仅影响技能的学习,也影响个性的形成。
【看完以上的知识点,我想到的是闽南语的一句“7坐8爬9长牙”这样的概念,大意就是说孩子到7个月就能坐,8个月大就能爬,9个月大基本都长牙齿了。家里有孩子的应该就会有这样的概念,大概女孩子到1岁1-2个月就能走路,男孩子到1岁3-4个月开始能走路。其实这些简单的例子,和格赛尔的学说还是比较接近的】
【那按格赛尔的理论来说,我们啥都不用做,坐等孩子自己长,不就行了?】
【如果没有今天的学习,我可能还半信半疑。往下看,有与之对应的行为主义就诞生了】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最基本的要旨就是认为心理发展都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强调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
该理论强调行为,反对那些不可捉摸的内部过程(如心理状态、意志)作为研究对象。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代表人还有斯金纳、班杜拉等人。
二、华生的早期行为主义
1、理论观点:
(1)以行为“习惯说”或“刺激-反应说”为代表。
华生认为,心理的本质是行为,各种心理现象是行为的组成因素或方面,主张用观察法和实验法研究心理学。
【表示这里看不太懂是什么意思】
(2)环境决定论。
在儿童心理发展问题上,华生否认遗传的作用,过分强调环境的决定作用,认为环境与教育是儿童行为发展的唯一条件。
【看到这里,我觉得这应该是不对的,遗传应该还是有些作用吧】
2、评价:
(1)最大贡献是创立了行为主义。
(2)否认遗传的作用,片面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
(3)强调对儿童的行为控制,忽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
【看到这里,觉得真有意思哈,和前面一位,格赛尔,真是针锋相对啊】
3、华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代表环境决定论或者教育万能论的论断: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在由我设计好的特定世界里,把他们养育成人,我可以保证,无论其天赋、兴趣、能力、特长和他们的祖先的种族等先天条件如何,都能把他们随即训练成任何一类型的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商人、政治家、甚至是乞丐、小偷”
【讲真,看到这里,我脑子里是打架的。按我们成人的视角来看,看过一些成功人士的书,你就会发现,很多人还是信封宇宙频率的——所见即所思——只要你认为你能,你便能!但是,课程里还有那么多的流派,这才是第二个,说明这个观点应该还是不够完善的。】
【所以,到底什么才是对呢?什么才是接近事实?接近真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