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内容:明代文学思想史复习笔记整理(十五)
书目:明代文学思想史
小说观念在这个时期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首先是新的小说题材的选取。
金瓶梅展现了一个家庭的兴衰史,是明代后期社会风貌之一重要侧面。其中西门庆与官场的关系写出了商业繁荣的初期,带封建性的官商勾结、权钱交易生动的一面。而对西门庆色欲的大量描写,反映了当时社会纵欲的情形。
书中还写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如写了一群城市中的帮闲、无赖,反映了当官的人利用流氓作恶;又如写到城市里的骗子,反映了商业繁荣起来后市镇生活中欺诈、诓骗无所不用的情状。
金瓶梅中也反映了市镇的日常生活。
从题材上说,金瓶梅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市井小说,借宋事写明事,用一个家庭展现晚明社会发展的一种趋向。
金瓶梅运用了新的写人手法:借日常琐碎物事肖貌传神。它的艺术成就之一就是写日常生活中琐碎的言语行事,却写出了满纸烟云。
潘金莲的人物形象完全摆脱了礼教束缚,没有道德观念约束。她走向极端,纵欲无度,几近兽性。书中表现出她内心的复杂性,把潘金莲这个人物写深了,写活了。
金瓶梅从琐碎日常生活写市井人物,写得十分真实。它对人物心理的描写尽在日常生活的言语行事中。
金瓶梅还写道一部分僧道受情欲放纵思潮的影响,不守规戒的情形,这也是社会之面相。
对金瓶梅的作意存在很多解读。欣欣子的《序》认为这本书有教化之意,它写淫欲的原因是人非圣贤,鲜不为所耽,只是乐极必生悲而已。
万历词话本每回前都有诗词,一劝人深信因果报应,为善不为恶;二述说世态炎凉、人心险恶;三表示荣华富贵都是过眼云烟。
金瓶梅作意有似合似离、似颂似讽、或隐或显的特点,感性的知觉和理性的思索并存。金瓶梅的出现也是明代后期纵欲风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现象。
此时又有以文为戏、适俗疗俗的文学思想。
冯梦龙以文为戏,在娱情中适俗疗俗。他的《古今谭概·文戏部》主要内容是趣谈、名人轶事、嘲讽、玩笑、耍贫嘴等。这种以文为戏,主要是供市民娱情、消遣,主要读者对象是市民。他的《广笑府》以冷眼看人世,认为古今亦一笑话而已,其中多有嬉笑中含嘲讽者。
冯梦龙提倡情教说。在当时,以徐渭、屠隆、李贽、汤显祖、公安三袁为代表的重个性、重情的思想,是晚明文学思想的主潮。冯梦龙等主要是通过通俗文学反映这种思潮。他们主张导情,而以情为教。
在冯梦龙的情教思想中,人生而有情,情为生之本。他沿着情其性的趋向进一步展开,认为情为理之维,情之至极,不惟可死可生,亦可通鬼神。他认为情也是不朽的,这就舍弃了建功立业的追求,转而追求于情之满足。这样一来,情就被放到了极高的位置上。但情虽然与生俱来,但情也受到了限制。冯梦龙认为,情爱相生,可至于情的极致。情与欲相连,但欲不加节制则极危险。冯梦龙重情而轻利。
冯梦龙的情教说主张导真情,这种真情是本性的真情。他立足于此反对名教的虚伪,这也是他编情史的主要思想倾向。他的思想既有个性张扬的思想印记,也杂有佛道思想,还有儒家思想的影响。
情教说也表现在通俗小说中。
三言借娱情以疗俗,皆通俗小说行教化,体现出三教合一的特点。老门生三世报恩的故事表现出命定思想、知恩图报思想和考试制度的荒唐。其余故事还有表现劝善惩恶、结交重义、为人谦恭、重情而戒淫、颂扬情痴、贞节、钱财权势皆虚幻等思想。三言的创作也受到了当时商业活动的影响。
二拍既受商业行为的影响,也有娱情疗俗的用意。二拍中发泄不平之气,因为作者入仕道路坎坷,对当时的科举制度极为不满,对当时社会中的种种荒唐现象感慨甚深。二拍中宣扬劝善惩恶、一切命定、因果报应等思想,同时劝人勿纵欲。
对于通俗小说的理论批评,冯梦龙在文体发展方面认为“史统散而小说兴”;在人物、环境描写方面提出“真”,提出如画、化工的问题。他注重情节的紧密合理,走向要曲折,无漏洞。
凌濛初追求人物性格塑造的多层次。
此时的通俗小说理论批评面向市民社会。
谢肇浙关于金瓶梅有肖貌传神的相关论说。
明末兴起重实用的文学观。
一方面,回归程朱道统,支持文以理为主。代表人物有顾宪成、叶向高、高攀龙、邹元标、周宗建等。他们要求立身清正,重视个人的道德修持,以议政干政为主,以文为附。他们以理学、实用为第一,文为第二。
周宗建认为学诗经是为了修身。
高攀龙认为心定理明,自然能写出好文章。
另一方面,回归情之正的抒情观,近于明初宋濂、方孝孺。
他们要求抒发情之正,抒发有约束的情,主张性其情。
叶向高主张情之真要有道德内涵,这个真指的是有道德修持的真。他认为文须出自胸中,情有所感就不得不发,但发而气和平,强调文章道德内容的价值。他反对其时的拟古风气,倡导回归实用、情之正的自我。
顾宪成认为抒情需要道德约束,要中正和平,回归情之正。
高攀龙的诗展示出平和的情思,具有邵雍体的道味和陶诗的淡泊情愫。
陈子龙的文学思想核心是回归雅正。他非议公安、竟陵派,主张复古。但他并非完全肯定前后七子。他倡导情归雅正,偏向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