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读传记,省内心-《曾国藩传》读书感悟(10/17)
正文:
品味历史沧桑,阅读促进成长。欢迎来到《读传记,省内心 》。今天是4月7日,继续为大家分享《曾国藩传》。
本书破解了一个持续奋斗者的升级之道。作者张宏杰研读大量资料,形成这本简明的《曾国藩传》,让读者不用花太多时间,就能对曾国藩一生的成长历程有所了解,并从中汲取养料。
今天,我们共读第二卷《湘军崛起》第六篇,也是全书的第十章。
《与何桂清的恩怨纠葛》
上回说到,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统管江南(江苏、安徽)和江西两省,两江地区处于中国南北结合部,无论在军事还是经济上,都举足轻重。因而,此时的曾国藩无疑是大清国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
01.宫廷政变,权位升迁
世事难料,曾国藩上任不久,朝廷就出现了重大变局。咸丰驾崩,幼子继位,宫廷政变,慈禧当政。曾国藩与咸丰帝磨合十年,刚刚步入正轨,不料出现如此变故,他不知是吉是凶,一时难安。
出乎意料,曾国藩权位不降反升,由原来统管两江扩展到节制四省(江苏、安徽、江西和浙江)。当然作此决定,慈禧政权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他们清楚要消灭太平天国,必须重用曾国藩。同时,这也与曾国藩“不结交京中权贵”的一贯原则密不可分。
02.以彼之道,还施彼身
从此,曾国藩进入到官场上境遇最顺的时期。以前他专心于军事,现在终于可以在吏治方面充分着手。两江加上浙江四省一直是他的对手何桂清在掌控。因此首要的是清除何桂清集团的势力。
第一个要清除的人是浙江巡抚王有龄。此人是何桂清死党,与其相识多年,同时他与曾国藩之间恩怨极深。早在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前数年,为解决军饷难题,当时湘系将领罗尊殿主掌浙江,何桂清之流不甘如此,千方百计想要除掉罗尊殿。
正赶上太平天国当时发兵杭州,浙江告急。罗尊殿向绿营军求援,何桂清抓住机会,一拖再拖,最终罗尊殿城陷自杀,王有龄即成为浙江巡抚。这一切曾国藩都记在心里,咸丰十一年,太平军再次围困杭州,王有龄尝到了无援兵之苦。曾国藩决定“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他让部下左宗堂不要急于进兵,最终王有龄城破自杀。
03.朝廷命官,临阵脱逃
铲除王有龄后,曾国藩下一步目标就是何桂清。此人和曾国藩完全是两个类型的人,他一表人才,能言善道,善于和各方搞关系;而曾国藩其貌不扬,不善言辞,做事笨拙。然而事实证明,“善应对、小聪明”在天下大难前是没用的。真正重要的是,曾国藩式的笨拙、扎实、从根本做起。
何桂清作为高级官员,临阵脱逃,弃城不顾,性质极其恶劣。然此人精于人际关系,所以其后援势力不可小觑。而同时民愤激昂,要求杀掉何桂清的呼声也愈加强大,一时间,朝廷左右为难。
04.作恶多端,终将伏法
然而曾国藩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放过他,借着朝廷圣旨,他对何桂清案了解的清清楚楚:此人不仅临阵逃跑,还不许百姓与他同逃,甚至枪杀阻拦的人民。曾国藩于是上奏朝廷说,何桂清作为高级大臣,为了逃亡忍心害理,枪杀百姓,仅凭此一点,就足以处死。
这道奏折,高屋建瓴,理直气壮,无法反驳,何桂清不久即被弃市。
曾国藩集团此时也终于可以松口气,恰好为即将到来的“天京攻坚战”做好准备。欲知太平天国的最后决战中,曾国藩又将历经哪些磨难,敬请明日详解。
【个人成长践行清单】
“读传记,省内心”。看了曾国藩的成长故事,我们又该如何践行呢?
每日一问:日常生活中,你是个脚踏实地的人吗?
是的,但偶尔也会有些急功近利。
践行清单
-时刻提醒:切勿急功近利,舍本逐末
-心头谨记: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