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后,我脑海里对这本书有挥之不去的几个词:思考、劳动、情感、读书、善良。
思考,一方面当然是教师的思考,教师的工作是有复杂性和创造性的,面对不同的学生,他们有不同的性格和不同的问题,要怎样去解决不同性格的同样的和不同的问题,方法都不一样,心态也不一样,我们不能用弄哭他们这种粗暴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要能考虑到他的年龄用教师智慧去寻找一种让学生和老师心灵更近的方法去解决问题;而另一方面就是学生的思考,学生要思考的问题也会有很多,要让学生在上课的时候边听边思考,提高学习效率;要让学生在遇到偶尔一个场景一件事情思考这件事情为什么这么做。对于学习学生只有认真思考了,才不会是机械的学习,对于生活,学生认真思考了,才会感受到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激发学生们的上进心,做一个有感情有志向的人。
劳动,我们每个人从自己能吃饭的时候就开始了劳动。在肉体上,学生们要吃饭,写字,走路,玩耍这些都是相对简单和必要的,但是书中所说的劳动,除了上边说的这几种,还希望同学们能够每天做1--2小时的家务活,最好能走上3--10千米,这个路上最好有鸟语花香最好能够心旷神怡,虽然这个条件很难达到,但是退而求其次给自己定个小目标还是可以的。通过劳动一方面可以锻炼体质,好的身体才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大前提,另一方面也是希望同学们在劳动中获得一些课堂上学习不到的东西,比如,帮家人做家务会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从而更加努力的学习来回报父母。
情感,在学习中为什么情感很重要呢?每个人生活的环境不同,性格和智力也会不同。如果学生的父母是暴力型的,跟孩子没有交流,孩子稍微有错就是动辄打骂,孩子会变成一个没有感情的人,在学校不跟老师交流,性格叛逆,有人惹自己的话他的解决方法也是打架。不进成绩不好,还总是惹是生非。仅凭着老一己之力,一年之内想让这种孩子变得有感情也是很难的。让孩子做一个有感情的人,会因为给别人提供方便而开心,会因为别人的不幸而难过,会帮助路边摔倒的小孩儿,会异地而处的为他人着想。情感丰富的孩子,在学习上即使不拔尖也绝对不会很差。
读书,读书是孩子们从上学开始就必须做的一件事(有条件的话可以更早)。学生的进步不是补习、补习、再补习,而是读书、读书、再读书。对于程度好一点的学生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只有学生们懂得越多,他们才会对很多事情产生好奇心,在以后学习知识的时候更加努力和专注。后进生更要多读书,只有见的多了,了解到的东西多了,才会理解现在所学的知识,如果学习10个知识点,后进生只能记住1个的话,那么多读书了解到100和点的时候,至少有10个他是可以记住的,所以,后进生更应该通过读书来进步。教师多读书绝对是更有必要的,不要觉得是小学老师,所教的知识简单,就不用了解更多的信息了,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们要达到所教的知识是我们所拥有知识的百分之一,这样,我们才能教出更好的效果。所以,老师非常有必要充实自己,这就
要求我们必须要多读书。
善良,《说文解字》中,对教育一次是这样说的,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也就是说教育是教人做一些善良的事情,苏霍姆林斯基也在书中多次提到,学生要善良,要拥护自己的国家和所在的集体,他还提到一种情况,就是一个人独处也要知道哪些事情该做,那些事情不该做,要控制好自己,不能利欲熏心,用中国一个词总结,就是“慎独”。
这本书里的知识当然不止这五个词语,我只是对这几个词语印象比较深刻。这本书看起来比较琐碎,但实际上也是有逻辑的,刚开始他写的是要每个新入行的教师认真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职业,然后提到老师入职后要怎么保养自己的身体,还提到很多的学习方法,和针对一个专业的老师,该怎么去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记忆力,怎样让自己的课堂生动有趣等等,在下篇的建议相对来说是比较高层次的,比如,培养爱国精神,怎样热爱集体等。第99条告诉我们,要怎样去除精神和肢体上的懒惰。最后告诉我们,要把正在教育学生这件事保密,不要让他们知道他们正在被教育。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自己经常困惑的一些问题,该怎样解决,我没想到的问题,也都出现了,问题写的很全面,我很喜欢他的教育方式,经常带同学们去大自然中观察,带学生们去劳动,去感受,我们的条件是不允许的,但是,我们也要努力思考,处理好和同学们之间的关系,让他们爱上自己所教的科目,那么我们的成绩是不会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