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那么短,好玩的事情那么少,偶尔遇到了一两件,就赶紧跟相知的朋友一起去做吧。
——吴晓波
在读这本书之前,多多少少是知道一点吴晓波的,知道他和经济有点关系,记住他的名字是因为他在大学里把自己关在图书馆一排排读书架上的书。怀着好奇心,我读了他写的这本书,何况这书名这么亲切多么像我热爱的十八线青春鸡汤文学啊。
然而,读完这本书才发现我的想法挺幼稚的。这本书书写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经济政治商业的见解。似乎没什么特定的主旨。说实话,这本书有很多部分我不太能理解,尤其是下篇讲经济学,讲国企改革,讲政商结合,这些高屋建瓴的大局观。吴晓波分析得犀利透彻,一针见血,但由于我的阅历和经历太浅了,这样的故事对于我来说是嚼不烂的。所以嘛,写的读后感也就针对自己觉得受益的部分。
1.对一个家庭来说,50%-70%的负债率是安全的。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是一种“家庭犯罪”
噢,说实话,这是我这本书最喜欢的一个观点。因为我觉得这个观点从某种程度上,佐证了我之前有过的一个价值观,结婚买房最好双方都能还贷,最好不要全额付款。当然我不懂经济学,只是从心理学上来解释自己的想法。第一是共同还债有利于营造“风雨同舟”的夫妻情。第二,每天早上喊醒你的是房贷,对生活奋斗的精神不知不觉成为内在动力。第三,帮助父母省钱,父母也得有自己的人生,为了房子和结婚(尤其是男方父母)几乎要花掉之前所有的积蓄。之前听到过一些女生的择偶观,希望男方有一套付全款的房子,为了不想还贷而分手。这样的事发生在身边多少觉得很惋惜的。感到欣慰的是,吴晓波从经济投资的角度来解释了,即使你有付一套房全款的能力,就把这笔钱拆成两份,投资两处房产,这样受益会更高。嗯,我还就这一经济解释向身边的长辈和知乎上的大神求证了下,大家都说是正确的。我以前一直都不怎么关注理财这方面的事情,但突然这本书的这句话让我关注到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并补充了已有的观点,很高兴。打算去找了几本理财的书打算摸索下这个领域。我想这也是我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最大的收获了吧。
2.你看,我们对这个世界还是这么好奇,我们还有舍弃一切的勇气,我心澎湃如昨
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澎拜App的创办者是吴晓波的昔日的同学。吴晓波描写他昔日读大学的场景,前途未卜,穷困潦倒,荷尔蒙无处宣泄,似乎有些核心理想却依然很迷茫。恰好要迎来自己的毕业季了。你看,所有人在年轻的姿态都一样的。我和我的同学在毕业季选择offer的时候也是各种纠结。考上了公务员的同学不安地觉得自己的人生看到头了,进了企业的已然决定嫁给压榨,像我一样选择了互联网行业的打算和市场的瞬息万变共存亡了。尽管1990那个年代是可以分配工作的。但还是抵不过年轻的心的动荡不安,恨不得能穿越时光隧道看看自己选的路好不好。多年以后,吴晓波写这本书的时候他和他的同学早已在传媒生涯中取得了一席地位,但不代表他们工作中没遇到困难和转折。他们遭遇了纸媒的衰落,沉迷于古老的职业,陷足于理想主义的羁绊。嗯,我想没有一条人生路值得用yes or no去评判,我们为青春的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中年做准备的。但愿我在活到吴晓波这个年纪上,也能问心无愧地说一句“我心澎拜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