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jective-C运行时定义了几种重要的类型。
Class:定义Objective-C类
Ivar:定义对象的实例变量,包括类型和名字。
Protocol:定义正式协议。
objc_property_t:定义属性。叫这个名字可能是为了防止和Objective-C 1.0中的用户类型冲突,那时候还没有属性。
Method:定义对象方法或类方法。这个类型提供了方法的名字(就是**选择器**)、参数数量和类型,以及返回值(这些信息合起来称为方法的**签名**),还有一个指向代码的函数指针(也就是方法的**实现**)。
SEL:定义选择器。选择器是方法名的唯一标识符。
IMP:定义方法实现。这只是一个指向某个函数的指针,该函数接受一个对象、一个选择器和一个可变长参数列表(varargs),返回一个对象
@property 和 Ivar 的区别
@property属性其实是对成员变量的一种封装。
我们先大概这样理解:
@property = Ivar + setter + getterIvar
Ivar可以理解为类中的一个变量,主要作用是用来保存数据的。
我们不妨来看个例子,通过下边的例子能够很清楚的解释这两个东东:
我们新建一个Person类?
@interface Person : NSObject
{
NSString *name0;
}
@property(nonatomic,copy)NSString *name1;
@end
@implementation Person
- (instancetype)init {
if (self = [super init]) {
}
return self;
}
@end
在这个Person中name0就是成员变量,name1就是属性。
我们创建一个Person:
Person *p= [[Person alloc] init];
p.name1 = @"abc";
NSLog(@"%@",p.name1);
我们会发现,我在Person类外边是不能访问name0的,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成员变量name0只能在它自己的类的内部被访问。
因此,我们推断出,@property其实也带有接口属性,也就是能够被外部对象访问。
p.name1 = @"abc";这行代码其实是调用了Person中name1的setter方法。
NSLog(@"%@",p.name1);
这行代码其实是调用了Person中name1的getter方法。
再说说setter和getter方法。大家应该都知道oc中有着严格的命名规范,拿这个例子来说,根据name1自动生成了
- (void)setName1:(NSString *)name1{}
- (NSString *)name1
注意:这里并不讨论MRC的情况,一切解释的前提都是在ARC下。
@synthesize
这个关键字用来指定成员变量
我们在Person的实现中,把代码改成这样:
@implementation Person
@synthesize name1 = _name2;
- (instancetype)init {
if (self = [super init]) {
_name2 = @"aaa";
}
return self;
}
@end
这样我们就指定了name1的成员变量为_name2了,我们在Person的初始化init方法中根本打不出_name1这个属性。
Person *p= [[Person alloc] init];
// p.name1 = @"abc";
NSLog(@"%@",p.name1);我们注释掉赋值的那一行,可以看到打印结果为:aaa。
废话不多说,直接上代码
-(NSString *)description{
unsigned int count = 0;
Ivar *ivars = class_copyIvarList(self.class, &count);
NSMutableString *str = [NSMutableString string];
for (int i = 0; i < count; ++i) {
Ivar ivar = ivars[i];
const char *name = ivar_getName(ivar);
NSString *proName = [NSString stringWithUTF8String:name];
id value = [self valueForKey:proName];
[str appendFormat:@"<%@ : %@> \n", proName, value];
}
free(ivars);
return st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