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页来自2021年1月全国RIA联合训练营
主题:读书一定要记住吗
选自《一年顶十年》 P70
作者:剽悍一只猫
读书一定要记住吗?
上学的时候,为了准备考试,我们经常需要背诵书里的内容,很多人哪怕毕业很多年了,在阅读的时候,仍然希望自己尽可能地记住更多的东西。但是,要读的书那么多,怎么可能都记得住呢? 不信的话,你回忆一下自己在学生时代背过的课文,现在还能完整地背出几篇? 对于特别好用的内容,我当然希望自己能记住,但我更希望自己能用上。
用,才是更好的读。 用,才是更好的读。 用,才是更好的读。 用,才是更好的读。
因为太重要了,我强调了四遍。 我是怎么做的呢?
(一)重复读,多读几遍。
(二)读的过程中思考怎么去用,还要真的去用,且努力做出成绩。
(三)分享给更多的人。 时间一久,这些内容就真的被我消化了。这时候,也就不存在是否能记住的问题了。
用,才是更好的读!猫叔强调了四遍,因为他认为,做事情要为目的服务,读书的目的就是用。这里说的读书,应是致用类书籍,即以解决问题和提升能力为目的而读的书。除了工具类书籍,如果读言情为了学习撩汉技巧,读传记为了激励孩子,读武侠为了寻找和上司的共同话题,也属于致用类,其目的,都是用!
这些书如果只求读完而已,大概率是记不住,花了不少时间,得到的可能只是:哦哦那本书,我读过。即使是记得住,而没有去内化和应用,知识还是知识,躺在书上和躺在我们的脑子里,也没有太大差别。
用是更好的读,那么如何去用呢?
⭐首先用之前要多读。
这里的多读,不是全书多读几遍,把读一遍的时间乘以N。而是把我们需要的部分多读几遍。
需要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紧急程度而异。比如我阅读《你的第一本思维导图操作书-学生版》,规则的部分是在其他书上都学过的,读这本书我的需要是看看作者如何解读思维导图对学生的应用。那么这个部分我就需要多读几遍,这是因人而异。这个时期我在整理我的儿童思维导图课程,丰满学生用导图输出和输入的各种应用场景,所以我需要这本书的这个部分,如果下个阶段我要着重练习美化导图,追求视觉效果,就会去寻找视觉类,图像类图书,这是因时而异。因紧急程度而异是指我们首选阅读的是我们最迫切要提升的能力,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老板安排下周接手一个重要活动策划,我可能要把手头的书放一放, 紧急寻找活动策划相关书籍,或请求前辈的经验援助。
需要的部分多读几遍,了解它的大意,找出它的结构,划出关键字。方法有很多,比如用荧光笔在书中标记关键字,用思维导图呈现知识结构和关键部分,或者使用RIA便签法的I便签,整合后重新复述出来,让它内化成为自己的理解。
⭐读完就要去用
多读需要的部分并内化之后,接下来不是感慨它太有道理,也不是去倒背如流,而是要采取行动。有一句话需要重复三遍: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极大的浪费。
记得住、背下来并不会对未来产生变化,只有行动才可以。最好的“去用”的方法,就是马上动手,制定计划,然后按计划执行。如果用思维导图整理了知识,一定记得留出最后一个主干的位置,用来写行动规划。也可以使用拆书法的A2便签来写出计划。A2便签包含目标和计划。
目标要符合SMART原则(S-Specific 具体明确的;M-Measurable 可以衡量的;A-Attainable 可以达到的;R-Relevant 和其他目标具有相关性;T-Time-based 有明确的截止期限)。目标不要太大太远太空,最好是近期就可以去做的。比如我们今天学到了“用是更好的读”,作者并给到了方法:多读,去用,分享!我们觉得如获至宝,那么就去制定一个目标。比起“我要多读书,并去使用”的目标,更好的目标是“下周读一本书,做至少5个应用计划,做两场分享”,然后做出具体而务实的行动步骤和规划,确保目标的达成。
⭐去分享
分享也是“去用”的一个方面,同时又有更多的价值。分享可以检验和加深我们对书中知识的理解,持之以恒的分享,可以扩大我们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
可以用费曼法,跟身边的家人、朋友等进行分享,遇到讲不通的地方回头重新吸收,再去分享。
也可以在一些平台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思维导图、写读书心得的形式分享出去,不但可以让自己得到更深入理解,还能够使他人看到你在某领域的投入和见解。
更妙的是,将书中所学分享出去,能够驱动自己持续的输入,高质量的输出,是个非常有效的用输出倒逼输入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