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多岁,其实是个不尴不尬的年纪,比上不足比下也没余,从自我责任以及自我价值来说,我在渐渐成熟,但是在某个最深处,始终还藏着一颗稚嫩的心,两者永远在交织碰撞,成为了现在这样子的我。
在很多时刻,我会突然很多年前的某一刻,比如八岁那年无聊的午后,对比起现在的压力与烦恼,就会感到那时候活的是多么的自在与无忧。
过去之所以美好,仅仅是因为它再也回不来了而已。
曾经以为过不去的坎,现在都回不去了。
就好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的时间点,就这么从我的指尖从我的键盘上滑过,悄无声息。
但如果给我一次回到过去重新开始的机会,我也不愿意,因为我并不想将一些痛苦与焦灼再经历一遍,我能做的,就只有不断的向前走。
毕竟,未来可期。
我的leader有一天突然问我“你天天在拍什么啊?我看你天天用手机拍这拍那的。”
我回答道“记录生活啊!”
我确实是个爱回忆的人。
可是在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我又是极其理性的,感性因素需要一些外界因素介入。
比如图片或声音。
我写文章时一定要有音乐,好像这样子才能催生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我时常觉得我学艺术过于屈才,或许哲学才是我的根本出路。
因为脑子总是在不停的转,各种思想在里面打的热火朝天,碰撞出一道又一道的火花子。
说不定五十年后一百年后,九年义务教育的孩子们会在历史课本有某一页上看见这么一行简介:王犹青,中国现代文学家、艺术家、伟大思想家,安徽合肥人,是中国最早倡导儿童性教育的奠基者之一,代表作有……
想到这里,我就觉得人间是充满情意与温暖的。
说到这里,我身边还真的是有一个作家,全职作家,他叫周文杰。
小的时候啊,他的作文就入选了《全国小学生优秀作文选》,我爷爷还把这本书买了回来,让我仔细阅读好好学习。
他大学的时候,和我一样,非常积极的写稿子投稿子,只不过我那时候写的都是NBA的新闻和分析等,他写的都是文学。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快要毕业那一年,他的作品被某一出版社相中,就出书了,火倒是没火到哪里去,倒是也和一个平台签约了,现在就成了一个专栏作者。
有一次我和他聊天,他说自己现在就是个宅男,每天睡到自然醒,起来点个外卖,吃完以后就坐在电脑前,但是却迟迟不知道从哪说起,总感觉自己这些年看到的听到的经历过的都写的差不多了,也许是自己阅历不够,想着辞职去找别的工作,等到十年后二十年后,再重操这份旧业。
平台要求他每周要提交多少字的稿子,必须要完成任务。
很久以前,我和他有一个共同的观点,那就是编出来的文字都只是文字,是空的是没有灵魂的。
可是现在,当我再去看他写的故事的时候,我能感觉到有很多故事都是虚构出来的。
没有办法,在现实面前,每个人都很难坚守自己的初心。
我人生的分水岭出现在我复读的那一年,在那以前我是家人的烦心事,学校的眼中钉,同学的黑社会。
烟是每天都要抽的,网吧是每天都要去的,女生是每天都要调戏的,课是每天都要旷的,逼是每天都要装的。
那时我每天用单肩背着一个包,包里没有一丁点的书和文具,装的全是保健食品和香烟。别人去学校是为了学习,而我是为了养生,大家都在替我担忧,但后来才发现,我其实是那一群人之中想法最多的人。
后来,复读那年我发奋学习,我记得那一年我是没有睡过午觉的,好在最终也是上了一个本科,让我学习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让我知道了廉耻。
这句话从我嘴里说出来好像有些可笑,但在我的价值观里,廉耻的分割线是上进与否,其他的都是次要的。
今天网易云给我推送了马頔的《孤鸟的歌》
这是我很久以前长听的一首歌,听到前奏的一瞬间所有回忆如野兽一般扑到我的眼前:
那一年柯震东吸毒文章出轨好莱坞爆发艳照门。
那一年马航MH370失踪,昆明火车站爆发恐怖袭击。
那一年,我还在读高中,还在和老师斗智斗勇。
那一年,我还比较简单,渴望甜美的爱情,渴望可人的女友,渴望惊天地的爱情。
那一年,我始终相信自己会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
小的时候,生怕自己以后过于平凡碌碌无为,对人间烟火不屑一顾,追求诗和远方。
可是在后来某一天,再回首时会发现,原来想平凡并不是一件易事,我开始变得庸俗,就想晒晒太阳晒晒肌肉晒晒生活中的美好,那些曾经放在心中的理想啊爱啊,好像通通都留在了年少时的空气里了,就好像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落下,最后只剩下那漂浮在一缕阳光中的羽毛。
曾经我想着可以为了一个人而热爱整个世界,而现在我一直都在为了自己而拥抱着每一天的太阳。
而当一切嘈杂褪去,万籁俱寂,我独自一人直面内心,那是我听到的,我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