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核心素养教学转换的八个着力点
一一着力点之二:把握、落实三维目标新内涵,构建教学目标链
一、把握三维目标新内涵
1、吃透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关系
从双基到三维目标属于巅覆性本质改变,而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则属于深化提升,属于纵深推进。
三维目标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合起来就相当于核心素养中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就相当于核心素养中的品质。
学科核心素养要靠三维目标这个载体去落实,三维目标整合统整达到的效果、作用就是核心素养要落实关键品质与核心能力。
因此学习目标制定要从关注三维目标孤立达成到三维目标统整且重视关键能力和核心品质上来。
2、把握三维目标新内涵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三维目标内涵要深层次解读与实践。
(1)知识与技能新解读:
知识学习要瘦身,重点关注体现学科本质特性的教育价值的最关键的学科概念、原理、思想与态度,即学科核心观念,关注在解决不确定问题的情景中所整合综合运用的知识;关注利于深度学习、高阶思维、有氧学习的知识,注重那些只可意会的知识,无法与拥有者分离的知识,无中生有的知识,与人格相连的知识,重视方法性知识。
下面这些最有价值的知识还是需要重点“教“:教生长性知识、完整性知识、全局性知识、带有情境知识:教思想、教思维、教方法、教逻辑等软性知识;教情意、教协作、教沟通,这些湿件电脑无法代替,而且能让教育有生命,让人生有色彩;教规划、教统筹、教担当、教创造,这是心智之学。
知识学习要淡化过分关注书本知识基础上,更加强调教师经验知识及师生课堂上碰撞产生新知识,突出上述三类知识关联、互动、碰撞、生成。在传承知识基础上更加重视创新知识。不但要关注确定知识,还要关注不确定知识。
每一种知识都应该关注两类结构:基本概念结构与方法程序结构。以结构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即帮助学生掌握主动学习的工具。
教材编排要从知认单元走向真实生活实践单元。
在重视认识技能基础上不可勿视对非认识技能如社会情绪、团队合作、可迁移技能等的挖掘、掌握。
(2)过程与方法新解读:
过程要格外关注:一是知识创造过程:二是把真实生活中问题的有效信息进行体取、抽象概括建模过程及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三是知识学习过程要关注结论,更要关注结论获得过程。
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此过程中,一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均成为学生探究的对象和使用的工具,其目的是产生学生自己的思想和理解。让师生的个人知识与学科知识的对话互动成为学生核心素养生成过程;将知识创造过程变成教学和学习的过程。
方法:在教中学、做中学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简称“学生共同体”;提倡真实情景、真实探究的有氧学习;鼓励尝试、运用自我学习、朋辈(混龄,学习、同件学习等学习方式、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新解读
要重视学生在学习中获得的积极、愉悦的学习情感;关注学生对学科、对自我、对他人态度;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克拉斯沃尔等人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按内化过程可分为接受、反应、组织、价值的性格化五个层次。
情意目标与认知目标不能相互割裂,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解决问题靠双重作用效果。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有赖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情意因素影响认知目标达成。
知识学习不能停仅停留在符号知识(表层结构)的学习上,要深入到知识内涵(深层结构),知识的价值和意义层面。关注教师上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学习过程中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欢。我们要我们原来只关注了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更加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真实情景下品质、态度对完成知识学习、方法感悟、完成事情中的整合统一作用。
可见,课程三维目标并不是独立并行的三种平行目标,而是相互统整、同时作用于学习者学习过程的综合性要求。知识与技能是在有效的过程与方法中获得,而其中的学习主体性思维品质和能力的建立与形成过程,就是态度、情感的养成过程;态度、情感最终影响价值观的建立,而情感态度的深度强化,又会加速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提高。
3、关注核心素养目标达成对高中招考试命题影响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三维目标内涵做了提升解读。
比如,知识与技能维度,课堂上不仅仅关注学科知识,教师经验知识,更要关注师生碰撞产生新知识一一创新知识。
这在高中招考试中,考死记硬背的是什么、为什么知识越来越少,而考利用所学知识、观点来解读、解决现实生活中真实情景中问题在增加。中招政治、历史开卷考试中题为时政、社会热点,用科学政治观、历史观来做答己成新常态。
技能方面,不仅关注学科技能,同时还要关注非学科技能、社会技能。这就倒逼“中招理化生实验加试以个人单独做验证性实验提升到小组合作分工、围绕探究问题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提交相关研究性报告。”必成为新趋势。
从过程与方法维度看,学习要从过度关注结论,走向关注思维过程,关注结论推导、思考过程。学习方式要从传统讲中学,走向创中学、做中学。
这在高中招考试中,就表现在试题对思维过程考察越来越重视,对运算熟练考查越来越淡化。也就是说思考时间越来越长,一旦思考成熟,做答就非常简单。识记性、验证性、封闲性的试题在减少,开放性、探究性、生成性试题在增加。
核心素养背景下,对学生阅读素养考查成为重点。表现在试卷长度增加、文本难度的提升。对学生学科阅读速度、质量、技巧有较高要求。比如英语阅读,阅读后直接从文本中能找到答案就为大量减少,而靠逻辑思维、推理才能做答的试题在增加。
核心素养背景下,试题编制也发生了重大转型。原来试题的所给条件、要求结论非常明确,而现在试题,提供一个供考生阅读文本,考生必须先筛选有用的关键信息,进行抽象、建模,然后才能做答。也就是说,先要把文本材料读懂并转化成传统考试中条件、结论明晰试题,再解答。这就要求从原来解决问题学习,走向构建问题、解决问题的完整链条学习。
总之,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招选拨评价变化,要求我们课堂教学深度转型。
二、构建教学目标链条
1、明确确定学习目标依据
确定学习目标主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学情、资源。
2、构建学习目标链条
从碎片化课时目标设计走向以一个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进行整体、系统学程设计。
课标级段目标决定单元目标,单元目标决定课时目标。课程标准、单元目标、课时目标统筹谋划,构建学习单位的目标链。
从编排结构上看,一是纵观森林一一单元目标解读及目标与课标级段目标要求对接。单元目标细划成课时目标。单元知识、思维、方法的网络结构(思维导图);二是局部审美(树木)一一课时问题探究;三是植树造林一一知识综合运用。
3、实现教学目标向学习目标转换
教学目标的行为主体是教师,学习目标行为主体是学生;教学目标的行为动词模糊、不可检测;学习目标要将原行为动词转化为具体、可测学生明白动词;教学目标缺少行为条件,而学习目标首先要补充学习条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维度教学目标广泛(类似教育目的,一节课完不成,不可检测)。 教学目标转化为学习目标的方法 一换(改主体)、二改(改动词)、三添(添行为条件)、四抄(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基本格式:行为主体(学生可以省略)+行为条件+行为动词+行为结果。
4、明晰学习目标制定评价标准 :适度(恰当);具体;可测;分层。
5、案例赏析
卢明、崔允漷主编的《教案的革命一一基于课程标准的学历案》一书中,所例举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的学习目标撰写颇有特点。
[课标要求]:
了解椭圆的实际背景,感受椭圆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经历从具 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掌握椭圆定义、标准方程、几何图形;通过椭圆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学习目标]: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椭圆模型的过程,探究椭圆的定义并能正确的表述,理解椭圆定义中a、c的实际意义和限制条件,提高抽象概括能力。
2、经历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感悟选择“适合”的坐标的意义和价值,掌握焦点在坐标轴上的楠圆标准方程的两种形式,进一步体会用解析法研究几何问题的思维过程与步骤。
3、理解椭圆参数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会根据巳知条件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通过拓展学习,感受可以由不同的路径获得椭圆的轨迹方程,结合例3的学习,理解并会运用转移代入法求动点的轨迹方程,增强轨迹意识,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赏析:设计者将每一条目标表述成三个维度,即学会什么?怎样习得的?通过这样的过程习得特定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有何意义( 素养的提高)?三个维度非常清晰,各自有所侧重,体现了一定的逻辑进阶。例如目标1经历....探究.....理解..提高”这样的陈述就兼顾了“过程与方法+ 知识与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同时解决了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单独写成一条而带来的无法清晰化评价的问题。
另外,从宏观角度上看,整个学习目标又贯穿了三条线索: 第一条为:“椭圆的概念一定义一标准方程一参数关系一简单应用”,此线索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学会椭圆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了“知识与技能”目标;第二条为“经历...过程一感悟一会根据一感受”,此线素重在展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经历”,主要体现了“过程与方法”目标;第三条为“抽象概括能力一解析法思想一数形结合思想”,这都是解析几何课程要培养要培养的学科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此线素不止在为学生解决眼前问题,而且是通过用正确的过程和方法习得正确的知识,实现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为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基础,主要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