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6岁男童进入女厕的新闻,挤上了热搜。
视频里,女子不让6岁男童上女厕所,遭到男童妈妈的痛骂,孩子妈妈认为伤害孩子心灵,必须道歉!
后续的讨论里,有商场站出来强调自己禁止3岁以上儿童进异性厕所的规定,有人呼吁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有人认为儿童性教育应该尽快普及……
但是所有人都忽视了新闻里的一个重要细节。
一
很多网友感同身受,妈妈一个人带儿子,自己排队上厕所,孩子走丢了怎么办?
遇到了突发情况怎么办?
不让孩子和自己待在一起,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咱们还原新闻,女子不让男童上女厕所后,遭到了孩子父母的谩骂,长达半小时。
孩子的……
父母?
所以事情发生时,男童的父亲其实是在!现!场!的!
那为什么还要妈妈带孩子去女厕呢?
以前常说丧偶式育儿,是指当爹的冷漠对待家庭,无视家庭义务,人虽然在,但是家庭教育中形同丧偶。
这个新闻更过分,肉身在了,却在父亲带儿子去男厕的问题上,形同虚设。
然而在儿子被禁止进入女厕如此正常的要求下,毫不动脑子,和妻子一起辱骂当事人……
这不就跟丧失思考能力的僵尸一样么?
人在呢,却缺乏主观能动性,没有丧偶,也尽不到教育孩子的义务。
是不是可以称作:僵尸式育儿?
二
其实本来很正常的事儿,坐地铁出门,母子内急,当妈的去女厕,爸爸带儿子去男厕。
却由于爸爸不作为,导致妻儿被人数落。
为了不让6岁孩子“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当妈的选择拉着爸爸一起骂回去。
还上了热搜,还被人民网点评了。
且不提多大的孩子不能进异性厕所,
男孩子进了女厕所竟然还需要指出此事有问题的人,当众向孩子道歉?
有没有一种孩子走路被石头绊倒了,妈妈去打石头,说都怪石头石头不好的感觉?
而且成年人能控制情绪,这一上热搜,孩子开学了班里一讨论,孩子的“幼小”心灵是被保护了还是被摧残了?
为人父母当先正其身,才能提供好的教育和家庭环境。
三
古往今来,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长期固化。
说来也正常,毕竟农耕时代和工业时代,力量更强的男性,能更好的创造社会价值。那么女性就更多的承担起了管理家庭的事物。
现在都2023年了,纯卖力气的工作占比大大下降,几十年前就在喊女人能顶半边天了,为什么还在用过时的认知束缚自己呢?
新闻里的妈妈显然认为管好孩子是自己的义务,这点无可厚非,但只认为是自己的义务,忽视了爸爸应尽的义务是否也是一种故步自封呢?
为什么要学习育儿?
因为父母也需要不断成长,与时俱进,修正自己的三观,扩大自己的视野,让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新闻里的妈妈自以为在保护孩子,实则未必如她所想。
也许这件事的伤害,是她远远想不到的。
四
男女思维,其实大有不同,最近洋洋妈就讲了这样一件事儿。
大年初六,她们一家三口去逛夜市,孩子看到捏面人的非常喜欢,但小贩张嘴就要50一个。
爸爸嫌贵往前走,妈妈也觉得不便宜,但是看孩子那么喜欢,就把孩子拉到一旁,讨论用孩子的零花钱买。
可孩子的零花钱不够,妈妈就想办法和孩子讨论如何解决。
经过十多分钟的讨论,终于和孩子达成一致,买到了心仪的面人儿,可剩下一路爸爸都不太高兴的样子。
回家后,洋洋妈和洋洋爸交流了一下,发现了彼此的矛盾所在。
洋洋妈觉得大过年的,赶上孩子喜欢的东西,即使平时10-20元一个,过年卖50不算离谱。
而且由于儿子零花钱不够,正好让孩子体会钱财来之不易。
洋洋爸却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担忧:
大年初六,气温最高不到零度,本来就溜达了很久,在室外待太久怕孩子冷。
而面人这东西,一年四季都可以买到,这大冬天的手举着手冷,一直冻着可能变脆了带不回家,又溢价那么高,非常不划算。
更何况,如果想买就抓紧买,大冷天的在路边冻着和孩子讨论零花钱的问题属实没有必要,回家暖暖和和在聊不好吗?
双方都在那一时刻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但男性和女性就是这样,会从不同角度思考。
没有谁对谁错,都是为了孩子好。
五
既然男女思维差距大,如何能在为了孩子好这件事上,提供更多助力呢?
父母可以定期碰头,加强交流,确实的让父亲这个角色“立起来”,避免丧偶式育儿。
共同养育,在育儿这件事儿上加强重视程度,避免僵尸式育儿,不要让孩子只是一个人的孩子。
更重要的是,加强各自的成长。在菊花不是那个菊花,小姐不只是小姐的时代,马来西亚没有雪,女人能顶半边天,不要抱残守缺,故步自封了,自己提升了,才能带孩子去看到更高层面的东西。
你还有哪些办法让“缺失”的爸爸回归家庭呢?
欢迎在评论区说说你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