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的最后排坐着一个其貌不扬的女孩,她总是歪歪斜斜地半趴在桌子上。她穿着邋遢,并不平展的校服上布满了油渍,松松垮垮地扎着一把马尾,脸上总是一副睡不醒或者不知所措的样子,看起来很难让人喜欢,她就是我的“小”朋友——彩虹。
作为语文老师,得知她的学习情况,我惯性地并不对她的成绩抱有任何希望,果然,几次测验,30分对她来说都是高分。
那天,她被告知要和我结为好友,兴奋地跑来办公室找我。第一次这么认真地看她,五官还算精致,笑起来一脸的清澈干净,其实十四五岁的女孩是最美的。她声情并茂地告诉我她家的悲惨遭遇和她的想法,我吃惊地发现,原来她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不弱,她也是个有想法的可爱女孩,只是年幼时父亲的家暴让她心生卑怯,常年习惯于安分地待在学校里。妈妈的一句“小时候她爸爸时常打她,可能脑子打坏了”似乎成了套在她头上的魔咒,她也不由自主地认为自己就是比别的孩子差, 长此以往,她就顶着成绩最差学生的帽子进入初中。
也许是为了不给我丢人吧,她开始学语文了。上课时,她眼睛紧盯着我,生怕漏掉了任何一个知识点,那表情像是虔诚的信徒,只要我提问,她就举手回答,无论正确与否,我都会鼓励她,表扬她。慢慢地,连字都认不全的她开始给我背古文,背几个字嗯~~半天,看她吃力的样子我不由的有点心疼,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她现在的语文水平相当于小学三年级,背古文太难为她了,但是又不忍浇灭她的热情。
一次作文,她写了《在我三岁的时候》,300字的作文纸,写了满满四页,她细述了爸爸对她和妈妈的种种虐待,她们不得已逃离了那个可怕的家庭,虽然满篇的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但也看的我阵阵心疼,不由感慨命运安排不公。到期中测试,她居然考了53分,远超班里十几个“智力正常”的孩子。
她的热情如昙花一现,并未持续太久,两个星期后的单元检测,她又回归了30分以下,我并不怪她,学习语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知识的断层难以支撑她语文成绩的奇迹。
暑假,我去她家家访,母女三人挤住在最顶层,虽是南北通透,八月的酷热也将她家变成了烤箱。一室一厅一卫,不足50平,进门两步,坐在沙发上,家里的全景一览无余,好在墙上贴了几张妹妹的奖状,让这个简单的家没那么单调。
她的妈妈身体不好,又要照顾两个女儿,只能靠低保度日,妈妈感谢社区的帮助,时常去社区帮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她也算懂事,也能分担一些家务,照看妹妹。给钱,能帮助他们,但是多少才合适?多久才够?我该给她一个思路,一种能证明她长大了的能力,也能教会其他学生正确帮助他人。
班级的垃圾桶里,废纸占了三分之二。我让她在垃圾桶的旁边放一个纸箱,之后向两个班讲述了她家的情况,并发起倡议,请大家把废纸放在纸箱里。她卖废纸,可以补贴家用,减轻妈妈的负担, 班里的同学也做到了垃圾分类,回收利用废旧资源。
废纸箱第二天就满溢了出来,原来很多同学把家里的废旧书,报纸都收集了过来。下午放学后,班里几位骑自行车的同学帮着她一起把废纸卖了。后来,纸箱变成了蛇皮袋子,班里同学还去其他班收集废纸。
她变了,笑容多了,活泼了,课间时,她的声音多了。班里打扫卫生,劳动时,她主动承担脏活累活。课间会跑来办公室给老师抱教具,作业本。
社会是个整体,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成绩并不能代表一切,只要能努力付出,人人都有其价值。在学校里,她学习成绩不好,我们该教会她做人处事,我相信,只要她品行端正,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将来一样可以凭着自己的本事改变她和妈妈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