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在应试教育的环境下,学习是以学为主的,以考试或测试成绩,作为验证学习效果的方式,从小学到到高中,用了12年的时间,养成了这样的学习习惯,培养了这样学习的潜意识,而一旦进入社会,走进职场,在极少通过考试或测试验证学习效果的情况下,显然削弱了这种业已形成的学习习惯的效力,那么,该如何处理呢?
一、什么是“不学”、什么是“习得”?
在谷衍奎编《汉字源流字典》(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年01月第1版)中,“学(xue)”字本义原本专用于表示“接受教育”,后被引申而指“互相讨论”、“效法,模仿”、“注释,笺疏”、“讲述,说”、“知识”等。由此可见,“学”这一活动,更多的是偏向于被动的,这与主动学习的现实显然是有不符之处的,而“不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被动学习,以及把学当成学习全部,影响达成根本性的学习目标。
百度语文对“习”的基本释义是:学习、复习、练习、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惯等,侧重于学习的动作、行动,但并未明确动作或行动的主动性,而“习得”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强化学习中主动练习、主动实践的重要性,以确保通过学习达到提高能力的学习目标。
二、为什么要以“不学”心态而养“习得”习惯?
1、有助于转变学习思维:
思维模式影响行动路线,将学习思维从“不学”到“习得”的转变,以“习得”思维引导学习活动,则有助于学习者将“习得”作为学习活动的中心,有助于转变对学习效果的判定方式,实现从思维层面将学习活动的定位,从“知”到“行”,以便实现知行合一的境界。
2、有助于提高学习效能:
成人学习的主要特点是主动学习,解决问题,最终以行为体现学习的导向,将“习得”作为学习习惯,则既符合成人学习的特点,更有助于一开始就能启动练习机制,通过练习搭建精细的知识体系,促进知识之间的联结,实现工作记忆向长期记忆更加有效的转化。
3、有助于构建知识体系:
通过“习得”方式学习,调动多感官的参与,能够提升神经元之间联结的概率,联结的深度,同时,增强知识组块的强度,释放大脑提取压力和联结压力,便于知识之间以更大的结构模式组建。
三、如何以“不学”心态而养“习得”习惯?
第一步、快速架构知识结构,培养“不学”意识
快速搭建知识结构的目的,有助于增加对知识的整体把控,同时缩短大脑强化记忆内容的思考时间,调动大脑关注知识点之间的关系,以便于增强大脑对知识的理解功能,为下一步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提供基础的保障。
举个例子,以学习《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为例,就可以通过快速的浏览目录,快速阅读重点、难点章节,用思维导图搭建“发现”职业优势的知识框架,这个时间可以限定在20分钟左右,不求对知识框架的每个知识点进行理解,先把知识框架搭起来再说,还有一点就是,搭建知识框架,一定要用自己能够理解的关键词或关键句,而且是越短越好。
第二步、以what、why、how推进知识架构组合
知识框架本身就是知识之间关系的框架图,但这个知识框架图的搭建,并非一蹴而就的,是建立在的知识“数据块”基础上,而作为知识点组合知识“数据块”,则主要通过界定是什么,即what来理解知识点本身,然后通过why、how来建立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结,最终组合成知识架构。
举个例子,仍以《现在,发现你的职业优势》为例,在知识框架中有个步骤是“充分发挥你的优势”,那么就可以从what、why、how三个维度结构,其中,what即核心名词“优势”是什么?why即核心动词“发挥”为什么?或者所发挥优势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how则从如何发挥优势的角度,将对“优势”、“发挥”理解的基础上,推向行动方案,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推出来的行动方案中,不是以自身的可行性动作为基础的,则需要继续追问how。
举个例子,要想发挥优势,其中有个措施是制定强势周计划,如果你不清楚如何制定强势周计划,则继续追问“如何制定强势周计划”,直到分解到自己力所能及的动作为止。
第三步、以when、where、who等规划和采取练习行动
“习得”的核心在于通过练习,来检验知识的应用背景,而应用背景就包括了when、where、who等内容,为了做好练习行动的准备,在规划阶段就要考虑好,做好练习准备,此外,对练习活动的规划,是以知识框架下的技能“数据块”为单位的,在练习顺序的安排上 ,需要依照顺序,间隔性的多样化练习。
举个例子,在学习《麦肯锡问题分析与解决技巧》之后,围绕已经搭建的知识框架开始进行练习规划,以“发现问题”为例,如果无法设想练习的when、where、who这三个问题,就没法很好的开展的练习的行动,更影响练习反馈机制的设置,我们以“客户满意度减低”为例,界定结果如下:
when:从什么时候到什么时候开始降低的;where:如何识别或指导客户满意度降低的,调查表还是个别客户的主观评价;who:哪些客户的满意度降低了,是全部的,还是部分的?通过对这三个问题的界定,使得练习的行动规划显得更加具体、清晰,不仅规划了练习的行动步骤,也有助于练习活动的有序安排,提升练习的效率。
第四步、反思、复盘练习过程,精细化知识架构
在知识框架和补充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对每一次的多样化练习、多情景练习进行反思、复盘,目的不仅包含掌握“技术性细节”,更重要的是,完成技能“数据块”之间的深层组块,从而实现知识架构中“数据块”之间,在细化的纵向深入基础上,实现横向联结的固化。
举个例子,在开展了“发现问题”的练习之后,虽然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问题即差距”,但是,问题公式是:问题=标准-现状,而练习活动仅仅是从单一的分析路线,对标准的构建、现状的识别进行分析,一旦标准和现状的观察视角发生变化,则问题本身也会发生变化,而反思、复盘就是针对这种观察视角的变化进行“心理演练”,反思和探究多种可能性,通过这种探究,实现练习的应用情景拓展,从而丰富了“数据块”和知识架构。
第五步、养成改造知识架构、优化检索线索习惯
以“习得”为核心的学习思维,不强调刻意记忆,更侧重于通过练习、增加背景知识等方式,不断的改造原有的知识框架、“数据块”的内部组合,同时,为了提升检索效率,在改造的过程中,还应着重以自己能够快速理解的方式,形象化知识框架、“数据块”的检索线索,以提高检索效率和效果。
举个例子,记忆手机号码,有人采取赋予某种自己熟悉的意义,有人采取死记硬背的重复记忆,加上模拟的拨打练习,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检索方式,但只有选择更加有助于提升检索效率的方式,就是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所以,基于提升检索效率而优化知识架构,理应成为高效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以“不学”心态养“习得”习惯的价值
培养任何习惯,首先建立改造思维或意识层面,然后需要提供相应的响应程序,所以,基于“习得”学习思维的学习活动,五个步骤就构成了相应的相应程序,而明确的程序,恰恰是对培养与思维对应的习惯的关键。此外,“习得”的模式包括心理演练和实操演练,通过演练,不仅强化知识链接,更助于培养演练习惯的迁移,持续提升能力,从而最终达到了成人学习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