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在古时候的曹县,有一位姓李的妇人。李氏自幼丧父,是母亲一人将她抚养长大。
18岁那年,李氏嫁给了邻村的王木匠。
或许是她自幼丧父,她对父爱格外渴望,对待公公和婆婆甚好。
公婆见她懂事、孝顺,拿她如同亲闺女一般看待。
有一日,王木匠出门做工去了。李氏收拾完家务后,就去村南面的张婆婆家做针线活。
临近午时,她急急忙忙朝家走。
走到家门口的时候,她看见一位老者正倚靠在自家的院墙边上。
她赶忙走过去,仔细一看,眼前的这位老者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身边还有一个破碗。
李氏明白了,原来这位老者乃是一位乞丐。
她弯下腰开口问道:“老人家,你哪里不舒服吗?”
老乞丐睁开双眼,小声说道:“老朽乃是一名乞丐,刚才我只觉天旋地转,随后跌倒在这里了。”
李氏闻言后有些担心,又追问道:“老人家,你活动下手脚,看看有无大碍?”
“我没事了,休息一下便可!多谢姑娘的关心。”
李氏起身要进门,此时老乞丐微微张着嘴,看他表情十分痛苦。
李氏忽然想起了亡父,她眼圈一红,起了恻隐之心,又弯下身来将那位老乞丐慢慢扶了起来。
老乞丐不停地道谢,李氏将他扶进了厢房,又端来水和食物,老乞丐缓了片刻,脸上痛苦的表情这才消散。
“老朽家住江南,因家乡遭遇灾害,不得已才外出讨饭。我一连几日没有吃东西了,这才晕倒在地。
好在姑娘出手相助,老朽感激不尽啊!”说完,老乞丐就要跪地致谢。
李氏赶忙将他扶住,此时她的眼圈里噙满了泪水。
又休息了半炷香的时间,老乞丐起身离开。李氏担心他,又给他拿了几块干饼。
老乞丐感激涕零,含着泪离开了。
半月后,李氏去镇子上赶集,往家走的时候天已经黑了。
李氏走了半炷香的时间,来到一片树林前。她刚踏上树林里的那条小路,周围一下黑了下来。
李氏左右观望,到处是漆黑一片,只有前方不远处有一盏亮光,在左右摇曳着。
李氏迷路了,她有些害怕,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不远处的亮光摇晃得更加明显,似乎正在指引她过去。
“那处亮光应该是一户人家,不如过去暂且休息一下!”李氏抬腿就朝着那个亮光处走去。
她一边走一边观察周围,此时四周还是一片漆黑,啥也看不见。
而那个亮光却越来越亮,李氏加快步子追赶那个亮光。
可走了很久,她依旧没有追上那个亮光。
“不对劲!我已经走了这么久,按理说,应该能到村头的小桥处了,可眼下我怎么看不到那个木桥?
而且那个亮光我都追了好远了,还是追不上,难道那不是住户的灯光?”李氏有些疑惑,脚下的步子慢了下来。
而不远处的那个亮光开始窜动,似乎在告诉李氏继续前行。
李氏害怕了,瞬间不知所措。就在此时,一只手搭在了她的肩膀上。
李氏吓了一跳,赶忙转过身去,一位老者正站在自己身后。
“姑娘,赶紧退回来,前面是深沟!”老者高声喊道。
李氏仔细一看,眼前的老者似曾相识。
“你是?”李氏不禁问道。
“姑娘你忘了吗?半月前我晕倒在你家门口,是你救了老朽一命啊!”老者轻声说道。
李氏闻言后这才想了起来,她赶忙往回退。老乞丐一把将她拉住,往后退了几步。
“老人家,我迷路了,这该如何是好?”李氏着急地说道。
“别担心,老朽特来帮你的!”说完,老乞丐在李氏的脑门上一点,四周恢复了原貌。
自己左侧不远处出现了一条小路,李氏转过头看了看身后,一个深不见底的沟就在那里!
如果刚才自己再往前走两步,就会跌落深沟里。李氏这才明白老乞丐的用心。
她跪地磕头致谢,却被老乞丐一把扶住。李氏只觉老乞丐双手冰凉,欲要说些什么,却被老乞丐的言语打断。
老乞丐微微一笑,说道:“老朽这是在报恩,姑娘又何必行如此大礼呢?快些回家去吧,路就在那里!”老乞丐言罢用手指了指那条小路。
李氏不住地言谢,随后她告别了老乞丐,朝着村子里走去。
翌日一早,村里放羊的王老汉慌慌张张地跑回来,大声喊道:“不好啦!村头的那个林子里死了一个老乞丐啊!”
此话一出,李氏和村民们都跑去了。一位老乞丐躺在林子西面的杂草里。
年长的村民看后摇了摇头,说道:“此人已经死了多日,没得救了,快去报官吧!”
李氏走近后一看,地上的人正是昨夜里救她的那位老乞丐!
“这不可能,昨夜里老人家明明救了我,怎么会死了多日?难道昨夜救我的是他的……”
李氏恍然大悟,她蹲在地上看着老乞丐慈祥的脸,两行热泪随即流了出来。
结语: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老乞丐的心中始终有报恩的执念,即便他已经死了,在恩人遇到危险的时候,他还是挺身而出,这样的品德确实值得世人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