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傲:阳光聚集的地方
我走在这个叫尼傲的山村
整个清晨都在我身体里
飞过的鹰,带走完美的曲线
丛林里,鸟鸣虫叫唤醒了轻雾
影子还在夜晚的怀抱
我来到圣泉边,双手捧起泉水
喝一口,洗洗脸
一片透明中有了我
立于山腰的白塔,如朝圣者
从人间向山顶向天空高举灵魂
慢慢转动的经筒,谁在翻着经书的一页又一页
悬挂的经幡,正在打坐
一位老人走过,经幡点点头
那一身藏袍里,有整个人生
包裹村庄的当下和所有记忆
墙上藏族风情的图画默默注视这一切
河水奔跑,来不及与岸告别
岸很知足,孤独的是河水
彼此亲密无间,巨大的陌生世人皆知
我站在桥上,我走过这座石拱桥
想起喝下的那口泉水
一些美好在我身体里晃动
路边的野花安静而矜持
正在抚慰黑夜留下的泪水
今天是阴天,这个早晨没有阳光
大自然的声音都在
我的脚步声丢在昨天,或许
在明天的某个地方游荡
人们说藏语尼傲的意思是
阳光聚集的地方,其实
尼傲本就是穿过黑暗的阳光
我,也成了一束光
清晨走在山村的“我”是一个新生的“我”;
清晨,因为没有阳光,所以“我”只是“我”一个人,单纯的一个人,所以“我”的身体是轻快的,脚步是轻快的,“我”的心也是轻快的。
就这样惬意地一个人走,眼神和“鹰”一样,在天空画着完美的曲线,打开耳朵,“鸟叫虫鸣”为“我”的脚步声伴奏,长长地吐气,再深深地吸气,一切都是那么舒畅。
“我”的心是平静的,平静的没有任何惊扰,一如那圣泉的水,平缓透亮,干净圣洁。
“白塔”、“转动的经筒”、“正在打坐的经幡”、“身着藏袍的老人”,以及“墙上藏族风情的图画”,流动的画面中,让流动的“我”一样静默,眼前的一切足以让“我”发呆、入定、静止。
然而,“河水奔跑”,似那如水的光阴,何曾停下过匆匆的脚步?
“来不及与岸告别,岸很知足,孤独的是河水”,孤独的又何止是“河水”呢?
“鹰”很孤独,“鸟虫”也很孤独,还有墙上的图画,也许有过孤独。
“孤独”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孤独”是人类终极的追求。
唯有“孤独”,人生的意义才得以思考,唯有“孤独”,行走的脚步才不会寂寞、孤单。
“彼此亲密无间,巨大的陌生世人皆知”。看似“亲密无间”的关系,却又是“巨大的陌生”,这是鲜为人知的“关系”的秘密,也是难以启齿的秘密的“秘密”。
即使看破了这人世间的真相,“我”也并不忧伤,因为“我”喝过了圣水,因此“我”的身体里一直“晃动着美好”!
这里的“圣水”也可以理解为生活的苦难吧。
只有经历了苦难,才更珍惜美好,珍惜当下。
即使丑陋与罪恶存在,“我”更向往“美好”。
这时候连“我”眼里的“野花是安静而矜持的”,尽管有黑夜的泪水需要抚慰,也依然保持淡定。
“今天是阴天”、“没有阳光”,纵然来几点小雨,“我”可能也不会有什么不快,除了身体里“晃动着的美好”、“尼傲是穿透黑暗的阳光”,“我”本身是“一束光”,这有什么可怕?还有什么可怕?
整首诗歌基调轻松,优美。
没有抱怨,没有忧伤,流露的是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不足之处也有,诗的节奏四平八稳,情节波澜不惊,不能带给读者更多的想像力,构思也不够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