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新气象,按说一年之初,都该许个美好的愿望,即便不能升官,至少也该发个财;也许不能结婚,至少可以有一场恋爱……而我的心愿,居然是很多人忌讳的吵架?!
是的,你没看错!不过,吵架对象是有个前提的——有意思的人。通常意义上的吵架,或人身攻击,或互揭老底,吵架双方伤痕累累,两边看客哈哈大笑,最开心的是不远处卖西瓜和小板凳的商家。而和有意思的人吵架,则很可能是一次充满智慧火花的思想之旅。
想到这个心愿,源于最近这些天的两场吵架。
孩子在西安读大学,学的是生物,平日有事多用微信联系。前天晚上,收到她的一条微信,赫然发现她换了微信头像,原先的头像是一只萌萌的小老虎,如今换成了一个大脑图案。这个图案非常简单,外围全部是黑色的,当中是白色的大脑沟纹的图案——看起来既不喜气洋洋,也不阳光灿烂,更没有青春的朝气。于是婉转提出:“用器官做头像真的好吗?这个头像看起来不舒服,要不换一个?”她坚决不同意,然后解释说:“首先,我是学生物的,并且对脑科学非常感兴趣,这个头像表明了我的理想;其次,黑色代表深沉和未知,白色代表理智和已知,我觉得这个图揭示了当下的脑科学现状,既神秘又深邃……”被她说服,回复她两个字:“好吧!”她马上俏皮地回复:“我仿佛听到了不情愿的声音……”忍俊不禁之余赶紧表态:“心甘情愿被说服了!”
之后又和一位很好的朋友吵了一架。起因是在某个重要的教育活动结束后,请他作为专家对活动进行点评。他说得很好也说了很多,当时和他说,编辑可能会在版面整体安排时进行一些删减。他感慨了一句:“希望不要把文字改得面目全非就好!”于是和他说:“如果是教育专业杂志,那么用词当然是越专业越好,但是综合类报纸要面向的是各个领域的读者,可能还是要把一些专业术语修改成通俗易懂的风格。”两个人为了点评的用词究竟该突出专业性还是该走通俗风,而争论了好一会儿。最后决定“搁置争议”,让编辑最终决定。这样的吵架没有伤及友情,还让我开始思考热门的跨界背后所存在的话语体系问题。
想起很多年前一次部门开会,大家说到某个头疼的业务问题时,一位资深的女同事开始抱怨部门领导:“你怎么就不会帮我们说个好话的?”部门领导瞪大眼睛看着她说:“你怎么知道我没有帮着说好话?我当然是说明了其中的苦衷。我们做事情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在外多帮他人说好话,在内一起直面问题吗?”大家都笑了,虽然两人说话声音都很大,但大家看到了真性情,听到了由衷的话,觉得气氛很活泼很好。
还想起10年前的暑假,和某位朋友就外地孩子能否在嘉兴读高中而吵了很多次的架。他觉得我作为记者没有为外地孩子去努力争取,而我知道高考不是市级层面能解决的问题。吵到后来,他说我“性情凉薄不为弱势群体说话”,我说他是“螳臂当车不自量力的堂吉诃德”,一度让办公室同事笑弯了腰。10年后的今天,外地孩子早已可以在本地读高中考大学,而当初吵架时的热血和辩论时的灵感似乎言犹在耳。那一次的吵架,锻炼的不仅是我们的思路和口才,更是一个事关高考的时代烙印吧!
名人吵架,乐的是一帮看客——如果鲁迅的众多作品中抽掉那些用文字回击对手的文章,应该会失色不少吧!和有意思的人吵架,不仅可以锻炼思维,提升语言,还可以发现自身不足,开阔心胸和格局。清心寡欲宁静淡泊如木心,都会在文字里感叹一句:“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想来,他一生都在用文字默默地和岁月“吵架”。
孔子说过,“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当微信朋友圈里都是“你好我好大家好”一片祥和的时候,我想我们其实也需要一些能和你吵架的朋友。面对无理取闹人品低下的对手,我们当然可以用“沉默是最高的表达”或是直接请出律师以应对,而对于那些有意思的人,我们真的不妨经常吵吵架,因为吵架是最有效的沟通,吵架的过程中思维在加深,问题在简化,而吵架时的语言和风度,其实是一张非常好的人品试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