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最近陷入了一个阅读的误区,只求广度不求深度,症状表现为各种书都想看,但都没有深入阅读,也没做任何笔记的输出,读的时候也为书中一些精彩的观点叫彩,但是最终能记住的所剩无几。
更明显的一个表现为只看自己感兴趣的,一遇到晦涩难懂的文章或者段落就直接跳过,安慰自己要学会运用二八原则(在任何事物中,最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的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非决定性,因此又称二八法则。)。
花费大量的时间阅读这些自己“不感兴趣”的部分实在是吃力不讨好,这段时间一直在集中精力阅读时间管理类的书籍,从阅读成效来看,起初也是收获颇丰,学到了不少新的观点和见解,但大都浅尝辄止,没有深入钻研,初读的时候那些生涩无趣的原理也直接选择性忽视,导致现在一碰到时间管理原理的内容就一头雾水,不知所措。其实这个时候我就陷入了α阅读的陷阱当中,什么是α阅读呢?
这就得从日本著名语言学家外山滋比古所著的《阅读整理学》一书说起。作者把阅读内容分为α型阅读和β型阅读,前者指的是阅读已知信息,后者则是指阅读未知的信息。
虽然大部分人更偏爱轻松愉快的α型阅读,但具有挑战性的β型阅读才是让人打开大脑、收获新知的最佳途径。当我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仔细想想确实如此,大量的对时间管理类书籍的浅显阅读,一开始收货颇丰也是因为第一次接触这个领域,属于β型阅读,越来越多β型信息已经在我的知识体系中转换为α型信息,而我却没有及时做出改变,朝着新的未知领域深入探索,这也就是后期我阅读时间管理类书籍收获有限的主要原因。
孩子们在学校阅读未知,一点一滴积累,扩大已知的世界,大人却刚好相反,退步、缩回到已知的阅读世界里,完全切断与教科书的缘分,在此情况下,很难在知识领悟有所进步。一生再也没有机会接触到β型阅读的人,并不在少数。
-2-
《阅读整理学》一书中还提到了一个有意思的观点,作者把那些喜欢阅读简单易懂文章的读者称为吃粥的读者,因为粥更容易消化,吸收更方便。但是所带来的弊端就是因为长期几乎不用任何咀嚼的饮食就可以填饱肚子,读者的牙齿便衰弱了,肠胃也不够健壮,稍微碰到硬一点的食物,牙齿就无法发挥功能,然后抱怨:“这样的东西能吃吗?”接着要求喝粥,恶性循环下去,就缺乏了对未知的探索欲望。
越来越多的人习惯性的享受着做一名吃粥的读者,却不愿意成为一名喜欢啃硬骨头的阅读爱好者。
理解新事物,说起来很轻松,做起来却很难。面对未知的事物,最好一开始就有“自己可能无法理解”的觉悟,正因为有很多未知的知识需要我们探索,所以这本书对你的价值也比普通读本更有益。
但是结合现实还是想吐槽一下作者的空想主义,阅读未知的内容确实对我们大有裨益,但是当我们对一本书产生厌恶感,当阅读成了一种负担时,反而丧失了拿起书的勇气,岂不是得不偿失。
作者书中推荐大家阅读古典书籍,可是还没等学到未知的信息时就已经对该类书籍丧失了兴趣,倒不如以一种轻松的学习态度对一个未知的领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3-
其实作者在《阅读整理学》一书中也提到了强迫学习无法理解的事物容易引起反感。但是按套路应该给出解决之道了吧,继续看下去,确实有。但是读完却又忍不住骂一句:什么玩意儿?
为什么这么吐槽呢?
作者讲了阅读未知的两面墙,首先出现的障碍是语言和文字,文章之所以难懂,是因为里面的汉字可能涉及多种意义,自己领悟不够。其次是抓不住文章的方向,不能完全理解作者的用意。
作者说阅读未知最难的地方,就是很难突破第二层障碍。接着呢?没了!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完全不按套路出牌啊,我想知道的就是产生抵触情绪后如何强迫自己学习,可惜并没有,不过也或许是自己太追求方法论了。
-4-
出于对作者倡导阅读未知书籍的强烈赞同,我开始想要寻找他的解决之道。既然有益,没有切实有效的方法指导就很难落实到实践。想法也终归是想法,都只是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中看不中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将作者的理论应用到实践呢?
接着从书中寻找答案,我找到了作者所说的混合阅读,即α型阅读和β型阅读的结合。
其实我们看的书都不会是纯粹的α型书籍或者β型书籍,多数都是混合书籍,只是偏向不同罢了。选一本偏向α型阅读的书籍,这一次不要再跳过那些晦涩难懂的部分,静下心来仔细研究一下,想必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
但还是没能找到如何解决抵触学习β型书籍的有效方法。
抛开这本书,我开始寻找新的答案,咨询了一位自己很崇拜的老师,他回复给我下面这段话,或许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读书本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学习也不是一件享受的事情,一开始就得做好吃苦的准备,喜欢阅读跟渴望学习是两码事。
-5-
书中外山滋比古先生提到一个名词——准经验。什么是准经验呢?本来应该通过身体接触才能理解的东西,光是依赖语言,用头脑去理解,我想还不能算是真的理解。也就是说知识上的理解不能视为经验,最多只能说是一种准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常抱怨道理都懂,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时候我们所明白的道理不过就是作者所说的准经验!靠着语言把未知的世界变成准经验(代理经验)的世界,但是原来不属于语言的事物变成语言之后,就算理解语言,是否真的理解其代表的事物,也颇值得怀疑。
很多时候不是道理没用,只是我们实践后发现和预期存在差距,在不断的自我否定中彻底放弃。
我们苦苦的寻找着方法,寻找着捷径,倒头来却发现最好的捷径就是看清本质后的刻苦努力。当我们确定了某一个β型阅读领域之后就要拿出高中时代的学习勇气,虽然讨厌但是不得不读,也因此能让自己的智力有质的提高,等到出了社会,脱离学校的控制,加上β型阅读实在太难了,便又慢慢地退缩,回到α型阅读。
如果你还想要方法,送大家一句鸡汤——不甘于现状就是你我向未知探索的强大动力。
现在,你是否对阅读有了一点新的看法呢?
我是用时间酿酒(点击关注)在校统计男一枚,写点身边的人和事,分享点有限的经验,愿你我都可以成为更好的自己。
如果文章对您有帮助,关注一下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