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不要都是一种明确的拒绝。
你不要过来,你不要动这个。当我们对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子说这句话的时候,一般是没什么用的,反而会更增加他对这件事的好奇,他不明白为啥我不能过来,为什么这个东西不能碰,妈妈的反应真的很奇怪,但也很有趣,也很确定,我只要碰这个,他就会出现我可以预料的反应。和孩子之间的拉锯战就这样开始了。
当我们仔细体会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不知道您发现没有,我们说出的每一个不要的背后,似乎总会有一个对抗的,与之相反的劲,将那些“不要”推向我们。
似乎有一种魔咒,越是拒绝的,却越是无法摆脱的。
我不要拖延,我不要赘肉,我不要委曲求全,我不要和小气的男人约会。。。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这里发生了什么呢?
答案是,我们的大脑是听不懂“不”的,它就像一台需要计算机,我们的语言就是意识层面的指令,我们发出这个指令,大脑需要识别出我们的指令的含义,才可以具体去执行。但是,当我们对大脑说“不”的时候,我们就遇到了这台机器最大的BUG,它需要先清晰的标定和图像化我们不想要的东西,比如我们说“半夜追剧不要想好吃的”,结果我们头脑中会出现所有跟好吃的有关的图像,和朋友一起去吃的火锅,奶茶,蛋糕。。。,天哪,说的我都要饿了。。。
于是我们越是想要停止,思想就越是调取这些信息。然后陷入无限循环。
我们给了大脑一个它无法完成的任务。
是不是就没办法了呢?那我们要怎么做才能摆脱这个魔咒呢?
办法还是有的,那就是对生命说“是”
具体怎么做呢?
把我们不要的东西,换成我们想要的东西。我要提升行动力,我要变苗条,我要保持身材,我要和爽快大方的男人在一起。。。。
仅仅这样就行了吗?这是我们意识层面的调整,还有更深层的潜意识的需求,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这台电脑都是后台直接来运行的,程序早就写好了。我们需要去了解自己的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意图。就像我们意识上很容易认可“钱是好东西”但是当我们真的和金钱在一起,去挣钱,花钱的时候,我们的内心真正的感受未必就是这样了。我们的默认程序可能认为钱是万恶之源,想方设法让我们和金钱保持适当的距离。问问自己的内心,我真的想要吗?
对生命说“是”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个对自己的内心充分坦诚的面对和了解的过程,认识自己的情绪情感,了解背后的动力和缘由,我们才可能发出一个属于自己生命的真正的经过思考的“邀请”。想真的得到一个自己说了算的,自己想要的人生,要从对生命说是开始。
好久没有更新文字了,今天回归简书是源于百度搜索,然后链接到了这里。回忆起之前经常更新的日子,还挺怀念的。我的文字,皆是对自己生命和内心的思考和探索,皆是每个寻常的日子里遇到的点点滴滴。想象浮生里,也许能留下些许痕迹的,也许只能是我曾经这样经历和思考过的点点滴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