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职场中很多时候按部就班的做事,却未曾意识到自身思维的局限性或者谬误,以及由此带来的对工作能力提升的掣肘。其实,与其说是能力的问题,不如说是思维方式的问题。
1、工作成果交付
常见误区:领导安排任务后,埋头苦干,直至自认为成果可交付。然而在领导反馈意见后,却发现要么大方向出错、要么关键点未拿捏好,因此不得不返工。对领导和自身而言,都增加了沟通成本和时间成本。
建议方式:接受任务后,首先向领导确认大方向,以及关键点。其次,任务执行中,也应阶段性总结工作并反馈结果,进而获得领导的反馈。最后,当然少不了总结性报告。由此,在一项任务中,我们知道了应该在开始阶段确认、中间阶段性总结并获取反馈、结束阶段总结报告。
2、工作汇报
常见误区:采用叙事性结构,如事件经过-原因-结论(处理建议)。然而,大多时候我们的汇报是扼要式的,领导不可能在短短时间内对汇报内容的细节完全掌握,这无疑是考验领导的耐心。
建议方式:思考时应细且慢,一般是思维导图结构式,大量发散考虑所有可能性。又或者是线性结构,由开端推导至结论。然而在汇报时,采用结论先行的效果更佳,当领导想进一步了解细节时,我们再进行展示。
3、工作呈现(1)
常见误区:在修订方案后,直接将修订后的方案交付领导,期待领导能一字一句的阅览。然而,对于已认可的部分大多时候人们是不会再有耐心进行二次阅读的。
建议方式:修订后,用颜色或者字体设置区分修改内容与之前内容。
4、工作呈现(2)
常见误区:交付性文件中不区分要让领导看的重点内容,千篇一律采用同样字体、字号、颜色、格式。
建议方式:正如标题写在正文之前是为了醒目,重点内容同样应在字体、字号、颜色、边框等方面使其有别于常规内容,以让人一眼就知道你想表达的重点。
5、工作总结
常见误区:为了体现严谨、认真,我们习惯用大量的数据、表格、图表碓彻成工作报告,以期待获得领导的刮目相看。殊不知,我们看到的大多数报告基本如此。
建议方式:报告正如一场精心编排的表演,那么做到让观众感动、信服、赞赏才是最终目的。而枯燥的表格、数据并不能达成这个目的,因此应采用故事化、情景化、细节化的方式呈现。例如:你想表达我们招聘的人员整体素质较高,可以选择:1、我们招聘的人员80%以上为本科学历,整体素质较高。2、我们招聘的人员80%以上来自国内一线互联网公司,其中来自阿里巴巴的资深工程师占了绝大多数。毋庸置疑,一线、阿里巴巴、资深等元素正是故事的核心卖点。两种方式孰优孰劣,不证自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