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这是《菜根谭》中的一句话,可是我看了普遍的解释,总觉得不对劲!
“惊奇喜异”怎么可以仅仅解释为“标新立异、行为怪诞不经”?这也仅仅说明是“喜异”罢了!
那么“惊奇”呢?“惊奇”是因奇异而有大的波动!这种人是没有一个平静的心态的!
“惊奇喜异者,终无远大之识”是说那种有点奇异的事情就能把他的心勾起来的人,以及那些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他们最终是没有什么大的见识的!“惊奇”与“喜异”就是对应心思与行动的特点!
但是为什么洪应明会说出这句话呢,这里肯定是包含着逻辑道理。只是文字解释出来叫做吊书袋,知道作者为什么这么说才是入门,否则书白读一场!
我们都知道远大的学识从来都是不脱离实际问题的,也就是不会脱离普遍的大集体!能解决普遍问题更少必要的!
比如一个国家的普通百姓,一个领域的普遍规律……如果一个人只知道“奇”,那么他永远不可能把自己的智慧与学识发扬光大,顶多就是在某一小角落发挥一点作用!更何况他们就不太可能有远见卓识,因为惊奇喜异者就不可能多么关注普通的人事物!
古语更有说:“以正合,以奇胜”
“奇”不可不知,必要时刻,出奇制胜!但是总体基调还是以“正”来处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
咱们想想那种“惊奇喜异者”如何可以被用于大事方面?不能用于大事方面,又怎么亲临百态之前,又怎会有积累,又怎么会有大的见识?
就像一个人,天天只鼓弄算命、看相、跳大神,你玩的再好,再怎么孤芳自赏,把你扔进俗世去生存,你也活不好!
“奇”的人事物需要了解,但是不能把他们当重点,否则可就真成了为了一棵树,放弃整片大森林了,而且往往那棵树还是个皮烂心歪的料!
那种惊奇喜异者多为小人,或者迂腐之人!!
“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这句话是和前面一样的道理。那些强制使自己保持某一气节而远离人群的人,是不太可能永久保持操行的!
这种苦节独行者就是前面所述的“惊奇喜异者”的实例。觉得自己好像比普通人厉害一样,其实他们的心性没有一点比普通人要好,甚至有更大的执念!
心若清明,何用苦节!!!
比如逃避现实而剃光头的人。你若有颗真心出家,那么处处皆是净土!出家是出的俗世之心,而非瓦砾门窗!
一个有远大之识,有大智慧的人,是该干什么干什么的人,是在奇异之处保持有正大智慧的人!不是那些把自己强行关入鸟笼子的人,更不是那些看不上普遍行为的人!
神佛尚且锄强扶弱,教化恶俗!你脱离他们那算是什么?你标新立异而无视他们又算什么呢?
我还看到有些地方不是“苦节独行者,非恒久之操”而是写成“苦节独行者,要有恒久之操”!不仅前后文逻辑不对,思想也不对!
这是什么逻辑!难道只顾着自己的所谓名声,而不管众生死活,那么你活一辈子又有什么功德?你还修什么贤圣之身?
三个字:博眼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