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山,那是希望,是方向,是归宿。
在《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本自传小说中,作者塔拉出生在美国的一个山区家庭,这个家庭很特别,特别到什么程度呢,在这个家庭出生的七个孩子,他们的童年是父亲经营的废料场,小时候的废料场是他们的“乐园”,长大后废料场是他们的工作,他们从不上学,生病、受伤从不去医院治疗,他们在父亲偏执扭曲的观念下,将世界排除在外,保持着极端虔诚的宗教信仰。
亲情是超越世上一切情感的存在,它可以无私伟大,也可以自私荒唐,没有人愿意与自己的亲人远离,除非他们对自己是一种伤害。
面对父亲的自私偏执,母亲的懦弱顺从,二哥肖恩的暴力,塔拉选择逃离,以教育的方式,打开了自己人生新的大门。她一边在父亲的废料场做着劳累肮脏的工作,一边刻苦自学,然后考入大学,最后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
我们都对这种超强反转的人生充满兴趣,因为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仅仅通过努力,实现阶层的跨越。我们对这些完美逆袭的人充满着好奇,想从他们身上找到一些成功的因素,找到一些共鸣,或者将作者的经历,变成督促自己上进的动力。
但对我来讲,这本书并不属于励志类型的自传小说,相反,它让我看到了一个人的成长环境,对性格、思想的控制是多么可怕。在这本书中,塔拉对她自己如何刻苦学习的内容描写得非常少,大量笔墨都用在她和她家人的羁绊上,就连在她进入剑桥这样的高阶学府,对人生有自己的看法和意识后,也难逃家人对她思想行为的影响,在即将毕业的一年里患上严重的精神疾病,差点难以完成学业。
塑造一个人的因素很多,可对一个人影响最大的便是成长环境。
命运这两个字,从我们出生那刻开始,可能就已注定,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能自己影响自己的方面其实非常少,身份、智力、面貌在我们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被一键设置,不允更改,我们的性格、思想大都来自于父母长辈的灌输和影响,而这些影响,当时的我们并不懂得,会随着我们的成长一起长大,根深蒂固,融于骨血。
余华在《我们生活在巨大的差距里》写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人的成长经历会决定其一生的方向。世界最基本的图像就是这时候来到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如同复印机似的,一幅又一幅地复印在一个人的成长里,不管是伟大还是平庸,其所为都只是对这个最基本图像的局部修改,图像的整体是不会被更改的,当然,有些人修改的多一些,有些人修改的少一些”
我相信,每一天的进步都是对自己人生图像的修改,每一次小小的改变都是在为自己的人生图像填色。生命只有一次,不要浪费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年老色衰,回顾往事,后悔当初自己的懒惰。
我们没有天赋,但我们拥有双脚去奔跑
我们没有双脚,但我们拥有双手去攀登
我们没有双手,但我们拥有大脑去思考
相信自己的未来拥有无限可能,挣脱环境的束缚,像鸟一样飞往我们心中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