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新课:有人说,生命就是一场旅行,总有一个地方,在向你深情地召唤,即使你的脚步不能抵达,心灵也当前往。今天就让我们追随马丽华一起走进《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环绕神山进行一次心灵的之旅吧。
学习目标:
1.积累文中生字词,理清文章脉络。
2.欣赏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
3.体悟作者细腻而丰富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识积累:
1.马丽华简介: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著有长篇散文《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随笔《藏北游历》《西行阿里》《灵魂像风》及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被誉为“西藏的歌者和行者”。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畅销书奖。通过文字,她如愿做到了“让世界知道藏北的存在和怎样生存,让世人对于藏北人的生存状态略知一二”。本文是记述作者在长江源头的一段见闻感受的游记散文。(批注)
2.格拉丹东:藏语“各拉丹冬”,就是“高高尖尖的山峰”的意思。是长江的源头,神秘的雪域高原,终年积存着大量的冰雪。
字音字形:裸露( ) 黧黑( ) 霹雳( ) 虔诚( )眩晕( ) 蜷卧( ) 腈纶( ) 皱褶( ) 接踵而志( ) 熠熠烁烁( )
四字雅词:安营扎寨 川流不息 漫不经心 接踵而至 历历在目 风云变幻 熠熠烁烁 光彩夺目 裂骨之痛 坚冰丛莽 晶莹连绵 琼瑶仙境
二、学习活动:梳理一篇、赏读一段、体察“所感”
学习方法:关键词 关键句 关键段
活动一:梳理一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线索,初步把握文章内容)静读速读全文,找出作者的游踪,用黑色笔画出关键词句;找出作者所见,用红色笔圈画出关键词句。(提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所见景物)
交流分享:(游踪、看到的景物)游踪:草坝子——冰丛砾石堆——走下砾石堆,接近冰山——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理清了游踪,让我们继续分享所见之景。(学生自由发言)
提示:抓关键词 例子: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齐读短语(看到的景物)(课中集美)
身披白色披风的巨人
大山黧黑的骨骼
棱角层次毕现
鲜有人迹的冰雪世界
威严的雪峰
巨大的冰谷
晶莹连绵的冰峰
平坦辽阔的冰河
冰的庄园
冰的院落
琼瑶仙境
静穆的晶莹和洁白
冰山上纵横的裂纹
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
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
小结:随着立足点和观察视角的变化,作者笔下的景物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营地远眺,突出格拉丹东雪山的高俊、雄壮;在砾石堆上四顾,突出冰峰的晶莹、冰河的辽阔和整个冰天雪地的浩茫;靠近冰山,发现其图案的难以名状;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进入冰塔林,身处冰窟,细看千姿百态的冰体和冰山的裂纹、褶皱,突出其晶莹纯美,闪闪发光;第二天重返冰河,听到阳光下冰河融化的流水声。教师过渡:作者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即游踪为线索组织全文,移步换景,层次清晰,各拉丹冬,景之壮美,美的威严,美的凛冽,令人感叹。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最美冰塔林”,赏读集中写景的关键段。
(二)活动二:赏读一段(景物特征、写景手法)精读课文集中写景的第11自然段,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是怎样描写格拉丹东的冰塔林的。提示:用词之美,修辞之妙,句式变化,描写方法,观察角度等各选一个角度,写出评析文字。师生共同讨论交流:(见下面)
景物的不同特点、作者的写景手法、文章语言特点等。
附:第11段赏析: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是琼瑶仙境,静穆的晶莹和洁白。(琼瑶仙境指冰窟中的景色,置身其中,仿佛置身于仙境;静穆一词准确生动,写出冰窟的静态美;晶莹和洁白,写出冰的颜色与亮度。)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切割”“雕凿”:拟人化的写法,尽显阳光和朔风的威力巨大、动作精巧,这样导致“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说明冰林历史的悠久,即时间的延展性,歌咏的是大自然的力量,体现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冰体一点一点地改变了形态,变成自然力所能刻画成的最漂亮的这番模样:挺拔的,敦实的,奇形怪状的,蜿蜒而立的。(简笔勾勒冰体形态)那些冰塔、冰柱、冰洞、冰廊、冰壁上徐徐垂挂冰的流苏,像长发披肩。(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冰窟中形状的怪异,冰体的挺拔,冰山的褶皱)小小的我便蜷卧在这巨人之发下。(对比、衬托,小我衬托冰山的伟大)太阳偶一露面,这冰世界便熠熠烁烁,光彩夺目。(大笔涂抹,写出了冰世界的光彩神韵;视觉角度写出了冰的色彩美)端详着,想象着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描写冰山裂纹和皱褶的形状,想象成树的年轮,能让人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将读者的思绪印象时间的远处和思考的深处。虚实结合,主客相融,赋予厚度和美感。……)(情景交融,文章写实的同时又带着一种超越眼前所见景物的诗意,写景中融入了自己的思绪,不仅引起自己思考,也引起读者思考。其意境悠远。前进和后退,写出了时间的沧桑,铸就了冰山的高低消长。赋予历史的厚重美,时间的恒久美。)
齐读小结:
静穆一词突出冰窟静态美
简笔勾勒突出冰体形态美
大笔涂抹突出冰山色彩美
妙用修辞突出冰塔神韵美
长短句式突出行文节奏
美虚实结合突出想象意境美
主客相融突出历史厚重美
形神兼备突出雪山雄壮美
齐读11段:读出张弛有度的音乐美,读出美轮美奂的画面美,读出想象邈远深邃的意境美。
过度:阅读游记,不仅要欣赏景物描写,还要读出观景者的情感状态甚至整个内心世界。接下来让我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体察所感。或(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观景的同时也融入了自己的感情,在我们阅读“所见”的同时也读到了“见者”。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体察他的所感。)(三)活动三:体察“所感”跳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自己的词句,结合语境分析其表达效果。提示:并作简单分类,身体状况、内心感想、观景状态。
交流:小结:侧面写出环境的险恶
突出“所见”独特性
体现了对自然的敬畏
增加苦难美与悲壮美
使文章显得真实亲切
构成文章的潜在线索
附:如身体状况:逐渐恶化,从疼痛到发烧,到高原反应,外加新伤剧痛,再到身体与精神的痛苦及麻木。随着身体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理解与感受越来越随着身体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冬的理解与感受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来越富有诗意。1.手背生起冻疮,肩背脖颈疼痛得不敢活动。连夜高烧,不思饮食活动时只能以极轻极慢动作进行,犹如霹雳舞的“太空步”。(感叹雪山奇伟神秘)正是在后退的当儿,脚下一滑,分外利落地一屁股坐在冰河上,裂骨之痛随之袭来。这一跤,使我在后来的旅行中备受折磨。回那曲拍了片才知道,娇贵而无用的尾椎骨已经折断,连带第八节腰椎也错了位。(赞美自然,凄凉无奈。)头痛,恶心,双脚绵软,呼吸困难——典型的缺氧反应,外加新伤剧痛。随着身体状况的恶化,作者的内心体验也发生变化。内心感想:一开始还担心身体不适影响心情,这样的身体状况真是大煞风景。但愿它不要影响我的心态,各拉丹冬值得你历尽艰辛去走上一遭。2.哀叹:“我要死了。”(思绪飞扬,被自然震撼)带有幻觉的异常感受。3.而我似乎已经衰竭,心想碰巧哪一口气上不来,就长眠于此吧。(想象长江的故事,所持的仍是敬畏、礼赞。悲壮美。)小结:(困难无处不在,热情始终不减。在展现各拉丹冬大壮大美的同时,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心灵的行走,做该做的事情,使文章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美的色彩。通过女作家细腻的情感表述的真切动人。)正好体现了本文特色:自然风景与人的精神世界融为一体。作者描绘景物,重在神韵,写景时把主观感受、想象、客观作者描绘景物,重在神韵,写景时把主观感受、想象、客观的描写融为一体,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赋予文章独特的神韵,引发读者的遐想。反复叙写身体的痛苦,其实也是表达敬畏自然的一种方式,对格拉丹东这样原始洪荒的自然来说,这是体验的最好方式。齐读:(马丽华《藏北启示:超越苦难》)人的痛苦在在伟大而恒久的自然面前,显得多么微不足道,“大自然并不因也不为谁的存在而存在,即使没有人类它依然万古长存。万千物象合成一个自然,万千物象又都是自然之子。大自然如此无遗地包容了一切,当然包括微不足道的人类,也包括更加微不足道的个人命运,以及通常我们所称之为欣悦或苦恼的幸与不幸”。(马丽华《藏北启示:超越苦难》)
原来文人的笔是可以把一座山写活的,各拉丹冬就这样一步步揭开了神秘的面纱,走进了我的心里,它的雪山、它的冰峰、它的巍峨、它的壮美........,都将融化在我们对自然的敬畏、礼赞中。含蓄邈远,富有诗意。马丽华如此、梁衡如此、余秋雨更是如此。拓展阅读:马丽华的《藏北游历》余秋雨的《文化苦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