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曾经有过生不知所以的时刻?
小微决定要结束自己的生命。她是深思熟虑之后才做出的这个决定,并且为自己的离开做好了详细的规划。
1、起因
小微在北京工作,目前在一家公司做策划,所在团队负责策划公司的大小活动。小微平时在公司是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虽说是一颗螺丝钉,可是团队里面都是统一标准的螺丝钉,存货数量大于实际需要数量,少她不少。她和公司里的同事关系都很浅薄,仅限于在公司碰面时微笑点头。
小微租住在公司附近一个居民区。两室一厅,其中一间是小微长住,另一间作为短租,偶尔有人来往。朝六晚六的小微作息很规律,规律地避开了和其他房客见面的机会。
毕业已经五年的小微,目前单身。被动性格导致小微从未主动向男生示好,她也没有发现自己对某个人有过不一样的想法。两年前,曾经有公司一个男性主动接触过小微。虽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小微还是同他出去吃过两次饭。第二次吃饭后,他邀请小微去酒店休息。小微瞪大了不可思议的眼睛,看了他几秒,张口欲言又止。最终还是委婉地说自己还有事,就直接走了。自此两人再未单独见面。如今在公司里也见不着了,因为对方已经跳槽。
节假日的时候,小微总是待在出租屋,刷刷视频、吃吃零食,时间过得很快。她在北京没有什么朋友,也就不存在周末约会。唯一有联系的朋友在老家小城,但是自老友结婚、并且去年生娃之后,也渐渐少了联络。最多偶尔在朋友圈留言,“宝宝真可爱”,以及被回复,“什么时候回来聚聚呀”。
她不怎么回老家,上一次还是三年前。回家没有什么意思。爸爸和继母、继妹一家和乐,自己是个可有可无的局外人,不,应该说是最好不出现的外人。唯一的交流是,什么时候结婚。倒也没有让她做扶妹魔,因为爸爸说,“工资自己存着,就是你的彩礼了”。
小微觉得自己和家里人是完全隔离的,少了她毫不违和。
有一天晚上,同往常一样打开门拿外卖的时候,外卖员对她莞尔一笑,“你好,又见面了”。小微只是笑笑,把餐盒拿过来,还有店家送的小杯奶茶。然后道谢,关门。
她拿起筷子吃米粉的时候,想起快递员说的那句话,突然意识到跟自己最熟的人变成了这个每天送外卖的陌生人。她问自己,你有什么必要存在呢?她放下筷子,努力想了一下,事业、爱情、友情、家庭,她什么都没有,也没有任何人需要她。如果没有我了会怎样?也许爸爸会流几滴泪,老友会哭两天,然后一切恢复平静,生活照旧,世界依旧。
就这样,小微决定去死。
2、策划
小微从来不想麻烦别人,因此她在去死之前要做好收尾工作。
公司方面,她把所有相关文档都整理好,就放在桌面文件夹,还建立了一个说明文档,包含了详细的索引信息。保证接手这台电脑和相关工作的人可以无缝衔接。
她把自己的银行卡找出来,信用卡全部还清。找来一张纸条把银行卡、微信支付、支付宝的所有密码和相关信息全部写下。这样,她去世之后,家人可以顺利拿到自己的存款。整理支付宝的时候,她看到有一个定期捐款,每月100元给山区孩子的午餐计划。想到这个账号以后会清空余额,她一次性捐出一万元,就当提前支付,然后她把定期捐款取消了。
接下来就是社交账号。自己死后这些数据也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她相继清空了自己的QQ空间、微博和朋友圈。一条一条删过往的动态的时候,她感觉自己已经提前进入了死亡仪式,乏善可呈的过往在眼前浮现,然后像泡沫一样破灭。
最后,是打扫出租房,就像要退租一样,她把自己的行李整理好。无用的、有用的东西或丢弃或捐赠。只一个小箱子随身携带。她打算带着这个小箱子一起离开。就像坐火车一个人去另一个地方远行。
她提前拿出手机定明天的晚餐,这是她的习惯。付款前,她想起了最近每天能喝到店家送的奶茶,便在留言里面写下一句,“谢谢店长每次都送奶茶,祝生意兴隆”。
做完这些事情,小微感觉自己已经准备好了。时间就定在明天晚上。白天她会照常上班,下班之后,回来吃最后一次外卖晚餐,洗漱好,然后带着箱子去跨河大桥,往下一跳结束所有。
3、拖延症
今天是小微计划的最后一天,星期五。临下班时,她把格子间的东西格外注意地整理了一遍,虽然平时也习惯了整洁,今天心情到底有一些不一样。
这时,电话铃声响起。看了一下,是未知号码来电。可能是诈骗电话,但小微还是接起来,毕竟偶尔也会有人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打给她这个透明人,托她找她的同事。
“喂,我这里是一日三湘呀。”电话那头是个爽朗的中年男人。
小微的晚餐都是在这家店里点的外卖,却是第一次听到老板电话。“你好,有什么事吗?”小微想,可能外卖送不到了。
“是咯样的,”小微听到了一句熟悉的乡音,“我看到你留言说我们送奶茶,我们没有这个活动呀,我们家没有奶茶卖的”。
原来是因为昨天点外卖时,临时起意写下的留言,“我最近一星期,每天都有收到一杯送的奶茶,不是你们送的吗?”她还是忍不住再次确认一下。
“不是滴咧,我们隔壁倒是卖奶茶,莫不是外卖员搞错哒。你下次问一下他喽。”
“好,谢谢老板。今天外卖照常就好。”小微打算挂电话之前,随口问了一句,“老板长沙人?”
“嗯喽!”老板爽朗的笑了,“老乡?”
“下面县里的,算半个老乡吧。”小微竟然不自觉被老板带出来乡音。
老板听了开心地邀请小微去店里吃饭,说给她做更热乎的饭菜,可不必打包的要香么。说完火急火燎地要挂电话继续去忙了。果然是火辣辣的性子。
小微听着电话那头的忙音,有些纠结。她本来计划今晚吃完外卖就去死的,这下可有点麻烦。
这些天的奶茶到底是怎么回事,要是人家送错了,自己得把钱补上,否则外卖员得自掏腰包。再者,没头没脑白喝了这么多,她总觉得心里不踏实,欠着人一点什么。小微从不愿意亏欠别人。
直到下班回家,小微还在纠结这事。一杯奶茶坏了她干净利索地去死的完美计划。
她从没有像今天这样,专门坐着等快递上门。主要也是身后事都已经料理清楚了,就差这一桩。
门铃响起的时候,小微反映的速度比平时快了大概两秒钟。可是打开门,却没有奶茶,也不是之前给她送外卖的同一个人。
小微打开外卖软件,可惜都是用虚拟电话号码,没法再次联系上之前的外卖员。现在这人海茫茫的,上哪儿找去。
思来想去,只能明天去一日三湘和隔壁的店蹲点试试运气了。
她感觉自己在去死这件事情上犯了拖延症。
4、又遇拖延症
小微已经很久没有周末出过门了。当她跟老板说明来意之后,老板爽快地让她坐在店里守株待兔,并且告诉她一般外卖员都会在固定的一片地区送餐。
到店里的时候正是中午,小微点了一份招牌农家小炒肉,一个人坐在角落里面默默地吃。刚出锅的菜,的确好吃一些。不一会,老板笑呵呵端上来一碟剁辣椒邀请她品尝,“你试试,我们自己刚做的,新鲜着呢,看是不是那味儿。”
小微很久没有吃过自制的剁辣椒了,夹一筷子放在嘴里,辛辣咸香,猛地吃到久违的味道,竟然呛到眼泪都流下来。上一次吃到这个味道,还是十年前,那时妈妈还没去世。
她把桌上一盒抽纸拉过来擦眼泪,肯定是太久不吃辣了,眼泪怎么也止不住。
直到晚饭高峰期过去,小微也没有从中午、晚上两拨外卖员里面找到那张熟悉的脸。整个下午,小微都在店里坐着,偶尔玩一下手机,偶尔看着窗外的行人发呆,偶尔跟闲下来的老板聊几句。晚上8点,她怀里揣着老板非要送给她的一小玻璃罐子剁辣椒,走出了一日三湘。
看到隔壁奶茶店亮起灯的招牌,小微鬼使神差地跑过去买了一杯奶茶,这些天下来,似乎已经习惯了奶茶的味道。
拿着奶茶,小微走向公交车站,一辆98路正好关上门要离开,看来要再等10分钟。她望着正在启动的公交车,这时靠近车窗后排的一个乘客正好转过脸来看向窗外。
是他!小微认出来,那人正是之前送外卖带奶茶的小哥。她不由自主地想提脚跟过去,意识到只是徒劳又原地顿住。车窗里的那个人似乎也认出了小微,微笑着跟她招了招手。
小微有些泄气,等了一天,让人从眼皮子底下溜走了。这下难不成还得继续拖下去?她只是想处理干净身后事,清静去死而已,怎么突然多出了这么一桩麻烦事。
一想到今天没法按计划去死了,小微就有些沮丧。索性也不等公交车了,就走两站路回去吧。
路上走得慢慢吞吞,到家的时候已经9点多了,小微拿出钥匙刚想打开门,看到门上有一张便利贴,心下觉得奇怪,撕下来进屋细看——
“你好,我是刚刚在公交车上给你打招呼的外卖“小哥”,可以加一个微信吗?我的微信号是XXX。”
小微看到纸条内容,忍不住笑了,是一种如释重负的笑,一种得来全不费工夫的笑,不是平时为了礼貌而还给别人的皮笑肉不笑。
加上微信,小微直入主题。两人一番来往,事情终于大白。
上个冬天,有一次小微点了一份炖汤。外卖到的时候却发现,外卖小哥在路上因为路滑,摔了,汤洒了一大半。当时对方提出要转账赔偿,希望小微别给差评。小微看着对方划破的裤腿,想到外面的寒风呼啸下必然很冷,心下不忍,没要赔偿,反而叮嘱外卖员回去路上小心,早点下班回去休息。
外卖员其实也不是外卖员,而是在读研究生小朱,他亲力亲为送了半年外卖,就为搜集论文素材。为了尽可能丰富体验,小朱特地辗转于北京各城区体验外卖员生活。直到一个星期前,才又一次回到小微住的这一片区域。
那天小朱正好接到小微的订单,他还记得小微的友好,于是决定在最后几天每天抢来她的单,以店家之名送上奶茶。
真相大白,小微这才释然,只是这奶茶到底该不该还,要怎么还呢?
计划去死的第二天,小微还是没有死成,像是又遭遇了拖延症。
5、又拖延一天
叮铃铃的闹铃声把小微从模糊的梦境中惊醒。她眯着双眼翻身摸到手机,照例要先取消飞行模式,打算看看天气预报,刷一下热搜榜。解锁之后才发现,飞行模式没有开启。看到微信上的红点,打开才发现聊天记录这里出现了一个新联系人——小朱。
原来昨晚聊着微信不知不觉睡着了,小朱到底不肯接受买奶茶的红包,最后一个消息发送在小微睡着以后,“要不明天一起吃顿饭吧”。
小微瞬间感觉瞌睡虫都跑了。她揉了揉自己的脸、还有惺忪的睡眼,内心说不清是什么感受。
临死之前有人陪着吃顿饭也不错。小微想,肯定是因为这样,所以自己想答应这顿饭。她简单地回了一个字“好”。
这么想着,小微起床收拾好自己,打开房门去卫生间洗漱。刚要进去,却看到另一间房的房门也向里拉开,里面冒出一个头,看了她一眼,马上惊呼一句“太好了!”
隔壁昨晚住进了一个短租小姑娘,十几岁的年纪,估摸着还没成年。一头乌黑的长发随意散落肩头。此刻有点像大雨摧残的花骨朵,虽然勉强在笑着,却难掩眉间痛楚,向小微求助。
小微拿给她一些卫生用品解了燃眉之急。小姑娘缩在床上仍然额头直冒冷汗,见此小微去厨房烧了一壶热水,从冰箱里找出一块有些蔫吧的老姜,这还是上一次有短租客买菜做饭时留下来的。老姜洗干净,细细地切成姜丝,放入热水里面继续上火煮着,没找到红糖只好用一包蔗糖代替。
做这些事的时候,小微又想起了妈妈以前给她煮姜汤的样子。初来人事那几年,妈妈每次都给她熬红糖姜茶,有时候还煮当归鸡蛋,把她的身子调理得很好,从来没有像这女孩一样痛过。后来,没有人给她煮,她没再吃,也从没有痛过。不去想,便以为自己忘了,没想到会记得这么清楚。
小姑娘喝过姜汤,道了谢便舒服地睡去。小微这才想起来看手机,小朱已经发了几条信息。因为不忍心抛下这个小姑娘,小微只得跟小朱说明情况,商量换个吃饭时间。小朱那边没有多言,只说“你等等”。
本以为他的意思是现在有事,等会再商量改到什么时间。没想到,等来了门铃声。推开门一看,竟然是没有穿骑手服的外卖员小朱。他手上拎着一日三湘的打包盒,还有三杯奶茶。看到小微惊讶的表情,小朱自侃到,“不怪我贸然登门吧”。
小微被逗乐,转身让小朱进门。两人在客厅刚坐下,就听到小姑娘打开房门出来。小睡一觉,肚子不痛了,小姑娘这会精神饱满。跑过来先是夸张地感谢了一番,“姐姐你真是我的救命大恩人!”,然后看到桌上的饭菜,摸摸咕咕叫的肚皮馋馋地喊,“好香啊”。
三人坐在一起饱餐一顿,小微发现小朱带过来的这些都是她爱吃的,也许他参考了平时自己订的外卖清单吧,真是细心的男孩子。吃饱之后,天性活泼的小姑娘化身小喜鹊,开始叽叽喳喳地聊起来。
小微是问必有答,小朱同样坦诚,还偶尔幽默地开个玩笑,小姑娘是我有好多话可以说。三人就这样吃饭聊天,直到又出门吃了一顿晚餐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6、另外两个自己
晚上收拾好躺在床上的时候,破天荒的,小微没有像以前一样玩手机。刚过去的这个周日,不可思议。她有多少年没有过这么惬意温暖的时光了呢?很久很久,久到她已经记不清。
第一次和两个陌生人一见如故,即将跌入悬崖的她仿佛被人一把拉回了人间。
她回想着白天听来的一切。小朱深入骑手群体,只为获取真实详尽的一手资料,却意外收获了很多别人生命中的感动。这个群体人生大多艰难,可是在缺少选择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努力地生活和拼搏着。
小微没有想到,自己那般不起眼的善意不仅能免去他们赔偿的负担、得差评的焦虑,更能温暖他们的心,给他们一些支撑下去的能量。她从未想过,自己能给别人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这件事给她极大的冲击,她开始怀疑自己要死的决定。幸运如她,真的要轻易放弃一切吗?
乐观开朗的小姑娘叫小鹿,来自小县城,正是敢想敢做的年纪,青春无限。这一次来北京就是为了提前来看看自己理想中的学校。她平时最喜欢边走边写字,梦想着有一日能当作家。
她总是那么热情地和遇到的每一个人交流,毫无保留的把自己展现出来,用于交换他人的故事。她的感染力让小微不自觉地像她一样毫无顾忌的笑,用不着百转千回,就敢把话直接说出来。
一个是对未来充满希望,觉得一切皆有可能的初生牛犊;一个是看过世事百态,仍然善意而温暖地拥抱这个世界的人。小薇突然意识到为什么自己能和他们一见如故,小鹿就是走失的那个曾经,而小朱就是埋在心底的那个理想。
7、过去
小微已经很多年不再想起过世的妈妈,现在却忍不住从打包好的小行李箱深处掏出来一个密密实实缝着的布袋子。这个像护身符一样的布囊,最里层放着的,是她和妈妈的合照。这些年自从妈妈去世以后,她逐渐将自己封闭,总是冷静而淡然地接受着一切。没有那个给她爱的人,没有那个需要她爱的人,让她逐渐丢失了生活的目标。
小心翼翼的拆开手中的布囊,一层又一层,终于拿出来那张微微有些泛黄的照片。照片上的自己竟然和小鹿的神色有几分相似,同样的张扬,洋溢着青春活力。站在旁边的妈妈,和如今的她有些相似,只不过眉眼间不是疏离冷漠,而是温和安详。照片背后,写着日期,2012年5月12日。
她记起了那个午后。妈妈骑车来寄宿高中接她回家。她在路上叽叽喳喳地跟妈妈说着最近学校发生的事情。有一个学姐回学校做演讲。那个学姐凭自己的努力考入了一流大学,在毕业之后去了山区支教数年,再回校读研。
听着学姐的描述,小微颇有触动。激动地跟妈妈说自己以后也要去支教。 妈妈和往常一样,认真地说,“你做什么事情妈妈都会支持,想去就去吧”。
只是没想到,那句话变成了妈妈跟她说的最后一句话。一场车祸,把妈妈永远的带走了。从此她把那一天以及过往的所有美好都封存在照片里,再不敢触及分毫。
妈妈,要是你还在该有多好。
小微捂着照片放在胸口,久久不能释怀。自从前几日做出轻生决定,一切都被阴差阳错地被打乱。直至今天重新翻出妈妈的照片,小微突然想,也许妈妈一直在自己身边,并没有走远。也许是妈妈的安排,让她在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之前,遇到转机。
8、死亡是迟早的事,且拖着吧
周一早上起来,小微没有再去公司,直接通过邮件给公司递交了辞呈。公司里面相关的文件资料也都已经整理好,可以轻松交接,已经没有再去的必要了。
行李已经收拾好,心中也已经无牵挂。她来到火车站,买了一张去大凉山的车票。从此再无白领小微,只有支教老师小微。这毫无意义的人生啊,让它放到别处去燃烧吧。
9、后记
小鹿回过头看了看自己写下的关于小薇的故事,对结局似乎不够满意。于是又在后面加上这么一段——
三个月后,小微站在教室里面给孩子们上课。她穿着朴素的运动装,扎着马尾,正在教孩子们汉字。
教室外面传来一阵罕有的嘈杂声,孩子们都按耐不住伸长脖子往外看去。小微索性提前两分钟下课,让孩子们出去满足好奇心。她拿着东西往办公室走去,却听到一声熟悉的声音,“小微!”
一个年轻人站在阳光下,逆着光走来,“嗨,好久不见”。
小微这才知道,小朱已经交了研究生论文,申请了直接读博士。而他读博的社会课题便是偏远地区的留守儿童教育,这一次他又选择亲身体验,到山区亲自采集一手资料数据。
至于后面还有什么故事,小鹿在后面调皮的加上一句,『人生漫漫,未完待续!』
附:写下这个故事有很多原因,有自己曾经的迷惘,有对人生意义的思考,也有内心深处的渴望。详见 小微背后的故事 ,以及灵感来源 《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