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我和朋友在一家餐厅就餐,正埋头看手机,忽然听到邻桌“啪”的一声,把什么东西扔到垃圾桶里,抬头一看,只见一对母女正剑拔弩张的。
年轻的母亲满脸怒容:“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写字时背要挺直,你这样不如不写。”
小女孩一声不吭,在垃圾桶里捡回笔,保持原来的姿势写字。
那母亲一把拿过书,放在她旁边的凳子上,小女孩俯过身去,一把拿回来。
我的目光正对上那母亲的目光,她无奈又有点不好意思地对我笑笑:“你看小小年纪脾气这么倔。”
我也对她笑笑,很想对她说,你女儿的倔脾气呀,一半都是你激发出来的。但忍住没说,毕竟我跟她不熟,凭我一言两语说动不了她。
饭菜上来时,女儿端着碗,坐得离母亲远远的。母亲又开始数落起来,她起身拿了瓶饮料,和着饭吃起来。自始至终,小女孩目光桀骜,一脸漠然。后来母亲说:“为什么每次我好好说你都不听,偏要等我发起脾气来。”女孩这才愤愤怼了句:“你什么时候好好说了?每次一上来就骂。”
在中国,多少父母把子女作为自己的私有物,对其任意指手画脚,任意辱骂,一点不顾及孩子的感受和自尊,在外人面前不给孩子留面子,过度严厉和不尊重孩子,都会造成孩子叛逆的后果。
我们爱用“你怎么总是这样”,“你每次都这样”,“你怎么又这样”这些抱怨,指责的语气,把战火点燃。
我又何尝不是这样?见到儿子玩游戏,就会蹙起眉头数落道:“哪哪,又在玩游戏,每次一回来就是玩游戏。”儿子嘴巴一撅,不服道:“我刚才明明在做作业,做好作业才玩的。”
“那我每次回来,怎么都看到你在玩游戏?”
“你不在的时候,我在做作业啊。”
“我在的时候,你都不自觉,我不在,你会那么自觉?你看你每次说马上结束,可都要拖个半小时一小时的……”
“哪里每次了?”儿子挂下脸,一副不耐烦的样子,我们几乎都在这样的唇枪舌剑中不欢而散。然后我在心里暗暗叹道:儿大不由娘,真是越来越不听话了。
有一次跟儿子散步,我们聊起这个话题。儿子说我每次一来就不分青红皂白指责他,他当然不服啊!
我说:“你适当放松下,老妈是支持你的,可是你把太多时间放在这上面,老妈心里就有种焦虑的感觉啊,因为你现在读高二,是很关键的时候。然后你好几次说马上就好,结果都要半小时以上,这加剧了老妈的焦虑,也对你有种不信任感。”
儿子听了,搂住我肩膀说:“老妈我知道了,我要跟你解释下,我打的游戏是要团队合作的,顺利的时候,可能十几分钟就好了,有时不顺利就会一个小时以上,我又不能扔下他们就走。以后我会注意,尽量控制好时间。”
你看,当我不再带着情绪指责,而是平和地向儿子诉说自己的感受时,他也不再带着情绪,开始设身处地理解你了。我们要让他明白,我可以照顾你的感受,但在照顾你的感受的同时,你也要尊重我的感受。
当然,情绪一上来时,我还是会回到原来的模式,但经过不断的反省,我已经越来越不受情绪的操控。
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家人,朋友,好好说话真是太重要了,每一次的争吵磨合都是自省的时候,在要求别人的同时,也促使自己不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