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年,我还一直为自己不够融入挪威社会而感到沮丧。因为不管是在工作场合,或者是私人的社交场合,我都没能很享受和挪威同事们或朋友们的聊天,好多次都只能用勉强的笑容来掩饰我内心的尴尬。一个是因为自己的挪威语还没有炉火纯青到可以完全理解他们的幽默点,另一个也是因为成长背景的不同,所以生活中的很多兴趣爱好以及关注点都不一样。但好在挪威人都是将工作关系和私人关系分得很清楚,我不用有这样的人际关系压力。
在一次家庭聚餐上,我把自己的困惑和苦恼说出来,先生的弟弟讲了他的个人经历和体会,我便释然了。
先生的弟弟在挪威南方的一个小城市政府工作,他是两年前从首都奥斯陆搬迁到那儿开始新生活的。他说他用了一年的时间才真正让同事们接受认可他。在刚开始的几个月,他作为新同事,结果周围没有一位同事和他主动打招呼,即使他主动问候,也几乎收不到任何热情的回应。
他在那儿的工作很有成就感,但工作之外的生活却是孤单寂寞的。在小城,邀请他到家里作客的不是本地的挪威人,而是来自德国的同事,还有在超市工作的来自索马里的难民朋友。听起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这就是挪威人民的性格---内向保守。
当他提到来自索马里的那位难民朋友几年前来到挪威,为了尽可能的融入挪威社会,他把自己的名字改成挪威名字,给自己的孩子们全部取了挪威名字,主动去一家一家敲邻居的门,邀请他们到自己家里作客,到了时间没有客人来,他也不舍不弃地再去敲门邀请。我真的是暗自佩服他的勇气和坚持。换作是我,恐怕是没有那样的勇气和耐性,忍受一次又一次的被拒绝的。
首先,作为中国人,让我改名字我是作不到的。我们常说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名字就是我们首先对外的符号,所以我不能放弃自己一直以来的这个符号。其次,我不能放弃自己的内核—— 我的中国心、我的中国胃、我的中国情感。所以听中文歌、看中文节目、吃中餐、阅读中文才能一解我的思乡之情。至于是否能融入挪威这个社会,我奉行顺其自然。我主动去学习挪威的语言、了解挪威的文化、参与挪威的社会活动,但是这并不代表我就一定要变成挪威人,我依然有我的独特性。于我最好的是取两种文化之长,最好是能更深入的了解两种文化的共通和不同之处,成为两种文化沟通交流的一个小小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