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的感知力

从北京到上海,高铁要五个多小时。

上车就进了餐车,两个人占四个位置,一直坐到终点。

晚上酒店睡觉的时候,腰都直不起来了,感觉去半条命。

无论是飞机、高铁什么的,超过三个小时就特难受。

平时坐姿不好,老是塌着腰坐着,腰椎承受的压力大。

最近一两年,才出现这个情况,也是职业病。

年后办了个健身卡,健身房有瑜伽课。

连续上了几节课,瑜伽老师都熟悉了,偶尔多指点一下。

她说我的腰都要硬成铁板了,压都压不下去,柔韧性几乎为零。

大多数人都忽略身体感受,完全没有身体的感知力。

要到疼痛出现,才觉得有问题了,才想办法针对去解决,这个时候身体已经出现了不可逆的损伤。

其实损伤的出现都有三个阶段:偶尔不适、间歇的隐痛、持续的疼痛。

若是能在偶尔不适的阶段,调整好身体的异常,便能避免很多慢性病的发生。

偶尔不适,是绝大多数的人都会忽略的身体信号。

建议三个法子增强身体的感知力,敏锐的感知不适的出现。


慢下来

都市人生活节奏快,干什么都急匆匆的。

尝试慢下来一件事情,感受每一个细微动作的过程。

喝水,这个动作二十秒就可以完成,都感知不到这个过程。

延长到一分钟,茶杯的触感,水的温度,温水从口腔流进胃部,胃部吸水的过程。

写字,拿出一张A4纸,想到什么写什么,不要在意内容,形式。

写的时候一笔一划慢慢写,写上个几分钟。

有很多事情都可以慢下来,这个过程,将意识逐渐从混乱中向感知凝聚。


停下来

同时在干多件事情,并发的处理工作,和多核中央处理器一般。

一天下来,都不知道是什么状态,云里雾里。

清空自己的任务栏十分钟,按下暂停键。

什么都不干,找个舒服的姿势。

站着、走着、躺着,都可以,不要拿手机,不要用眼睛,不要用四肢。

设置一个十分钟闹钟,什么都不干。

静静的呆着,不说话,不想事,不动作。

在自己能量最低的时候,如果能停下来一会,是最有效的。

下午四点或者上午十一点,根据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来调整。


静下来

就算什么都不干,大脑还是自动的有无数的念头翻来覆去的涌现。

别刻意去控制念头,将注意力去从头至脚的扫描自己的身体。

感受皮肤的触感,呼吸的缓急,心跳的搏动,胃部的饥饱,臀部的支撑,腿部的曲度,脚掌的压力。

一遍又一遍的扫描身体的每一个器官和部位,在大脑中建立直观感知表象。

哪里不适了,感受细微的酸胀、麻木、疼痛的来源。

一旦准确的捕捉到身体的细微信号,便把它记下来,看它什么情况下重复出现。

感受了身体各部位的信息之后,最终可以去感知大脑的状态。

疲惫、焦虑、压力、兴奋、快乐等各种状态。


慢下来、停下来、静下来的过程,和冥想有点类似了,但是不拘泥于任何形式。

只有建立了敏锐的身体感知力,才能良好的预防慢性病的恶化。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