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由于学生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如不及时改正这些不良行为,必会对今后的发展造成极大的恶劣影响。因此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充当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不仅要教书,同时还要育人。那么当一名学生出现不良行为的时候,作为老师该如何帮助他们矫正呢?
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我认为要想帮助学生将这些不良行为扼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了解学生不良行为的起因。由于主观认知的缺乏与片面,学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从而内心滋生不良行为的念头。这时就需要老师的及时干预,阻止学生产生这种念头,引导其走向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其次,要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变化,启开学生的心扉。学生为什么会产生这种不良行为,怎样能帮助他更好的解决,老师可以站在学生的立场去思考这些问题,以同龄人的身份去接触,了解问题学生,耐心地引导其吐露内心的真实想法,及时地帮助其化解心结,杜绝不良行为的出现。另外,有些学生的不良行为可能是为了获取关注,那么这时老师不能忽视这种现象,而是在日常学习中寻找这类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们继续发扬自己的优势,促使其向好的方向转化,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和求知欲。最后,对于一些问题严重的学生来说,老师一人的力量远远不够 ,必须要协同家长,甚至特殊机构来共同解决。依据班规,校纪,法律来实施惩处,采取一定的强制措施,迫使其矫正不良行为,保证以后不会对社会有害。
学生的不良行为会反复出现 ,这就需要老师有耐心和毅力。老师必须以身作则,对学生的言行举止给予正确评价,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以严肃的校规班纪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杜绝不良行为发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真正地成为可用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