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正巧进行年终总结,2019年的年末决定去学习教育心理学。又是一个挑战,这次还是要面对各种考试,但是这一次心中没有任何惧怕和焦虑。因为我深知,只有有意识地放弃熟悉世界,有意识地进入陌生世界,主动离开舒适区,主动地探索未知区。才能真正地更新自我。
是的,2020年我想好好地更新自己。正是改变现在的自己,才能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
那么我想要怎样未来的教育呢?我曾经在自己的年终总结中写过:“我想做一名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者!”没想到今年罗胖的年末演讲中也提到了这个理论。我们等待很久,等待一盏灯去点亮……我也等待了很久,突然发现自己是可以努力去做那盏灯的!
曾经的我一直认为如果自己能让哪怕一名学生思想有所启发,认知有所拓宽,那么就是我一点点的成功。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个小小的愿望慢慢被磨掉……
我看到低头的手机族、我看到对什么都满不在乎的他们、我看到曾经想要渴望优秀,却随波逐流低下头的他们……我很遗憾,也很灰心,感觉教育前路的方向慢慢变得模糊了……
但是我想做有意义的工作,我不想就此放弃。我一直相信,教育是需要灵魂和思想之间的碰撞和彼此激发的,学习从来都是一种互动的活动。
当看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的让学习有主动构建性和社会互动性、情境性时,我豁然开朗。学生并不是简单的只是被动吸收者,他们更多是课堂的构建者,离开了他们的参与和主导课程将会索然无味,也正是因为他们的参与,也令我能对本身僵硬的知识点有了新的认识,因为每一个人理解的知识点都是不同的。知识并不是僵化的唯一的表征,它是动态性的,需要学生和老师共同的再创造!
正如建构主义所提倡的教学观,知识的这种动态性让我们更注重教学是去激发学生原有知识与新的知识点的一种联系,促进他们原有学习经验的“生长”。比如,让学生学习校园生活相关的英语对话,那么先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设置情境:面对国外交流学生如何做一个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原有的英语知识能力,在进行介绍的同时也会增加对于校园以及校园生活的介绍,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就有了一个逻辑上的连接与承接。自然,在这样的实用情境中,他们就慢慢接受并主动“生长”了自己新的知识。
我越来越强烈的感觉到,学习并不是知识信息的灌输和传授,而是要不断地去增长学生解决生活、社会、世界具体问题的能力。如“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中谈到的,有意义的学习把认知真正转化为他们的经验。这个经验是应对变化社会、适应不确定的学习能力!
所以我们真正未来的教育是什么呢?
我大概慢慢摸到了一些线索: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关注“人”的事业。这个人,我希望不是考试得分的机器,而是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承认自己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他可以不听从老师的所有教导,但他一定要知道如何思考与判断问题。老师、家长、周围的朋友不可能一直正确,但是他信任、尊重并爱着这些与他一同学习的共同体!他是对自己学习、生活负有全部责任的自己。
而我愿意做那个帮助他、支持他、信任他的引导者、学习情境氛围的创造者,让他安全地、自信地投入到自己的学习中。倾听他的需要,给他以支持,真诚与他沟通,尊重与接纳他与我认知和世界的不同。
最后想到了自己走入教育中一直坚信的那句话: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pail but the lighting of a fire.
我理解为: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一个点燃学生学习热情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思想和热情,让他们不断探索这个世界,拥有自己的学习系统和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