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ileen: 怎样创造一个环境,”我”也可以自在无忧地表达自我?
雪茹:能感受到Eileen的困惑,客厅里的朋友们有类似问题吗?让我们一起邀请大家的想法
Eileen: 我的困惑更多地是强调工作环境中是否合适畅所欲言?给别人创造一种能够自由表达自我的环境,固然是好事,而且也是一种胸怀和境界,但自己何尝不想自由表达自我的情绪呢?但事实上,我们又不得不受场合,职位,听众等众多因素的制约,很难做到”畅所欲言,一吐为快”!简单地说,当别人冲撞,有冒犯的时候,我们不能跟TA对骂吧!那么,给别人自由,和给自己自由的尺度如何把握?大家有过这种困惑吗?
光杰:平心而论,儿童阶段的少儿无忌,到了中年的不惑,畅所欲言的功能褪减,且不说职场中,生活中的这样的环境又有多少?和自己亲人的交流也是盲从国家新闻,热门话题,人民的名义。我们这个群的优点就是可以畅所欲言,毕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键。我能想到的,或许这个环境的建设,先从身边的家人开始。
雪茹: 我想这张卡片的侧重角度是在“不要因为自己可能流露出的封闭、冷漠等状态而阻断了外界信息的流动“
能理解Eileen的困惑,这种情况下我们往往有很强的不被尊重感。这让我想起在游泳池的例子,我害怕撞上,总是早早避让。但是我往往发现,如果我不停下来让别人,别人是不会减速让我的。我不禁在想,如果我也不让呢?会怎么样?但是发现感到不平也没用,别人还是不会减速。还是自己采取认为可以保护自己的方式吧。
从表达空间来说,我想只有当别人自在表达后,我们才有可能收集到更多信息、才有可能使我们的表达更有效,这是“创造空间允许他人表达”对我们的意义。就像光杰提到的,关注这个环境的营建,慢慢开始流动、为我们自己寻找表达的机会
Eileen: 但这种空间需要对双方都有效,对吗?”我”作为一个主体,也会有抒发和表达的需要。但如果双方的表达艺术不在同一个层面,这种沟通就会发生地不愉快。比如,你小声,TA大声;你婉转,TA直接;你收敛,TA张扬;你礼貌,TA挑衅呢?我理解创造空间,让表达流动的重要性,但我的问题是,自己的感受如何更好得被照顾?如何能给自己也”创造”一个适合表达的环境?一味迁就对方而内伤,貌似也不是一个极好的结果。
换句话说,如果对方不懂得”创造”环境和机会让你自由表达,怎么处理?或者,你的心念提醒你,至少不能像TA的风格那样表达,自己怎么处理会更好?
雪茹:嗯,这种情况下,你曾经有过哪些处理方法?有过处理得比较好的经历吗??
由程度最重开始:远离垃圾人 - 夏虫不可语冰 - 倾听+接纳对方的表达方式+调整自己的情绪-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有机会说就说、没机会说的话多说也无益,以后有合适机会再说,保持内心的笃定和平静,不因对方不给我们表达机会而抓狂
这是我想到的四种情形,先分享一下,希望别阻断大家的思路,欢迎更多角度的观点!
Eileen: 我基本上以克制为主,先不理对方,让自己和他人都平静一下。但是我希望双方都还是要讲道理的,站在理上才能真正把疙瘩解开。至少对问题看待的出发点要一致。发牢骚和抱怨是最简单的,也是最痛快的,但嘴痛快了,问题还在那,也伤害了别人的感情。最终还是要找个机会和场合把问题说开来,谈清楚。否则大家心里都不舒服。
感谢刘老师分享,只有内伤严重,又没有更好解决办法时,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可能是伤愈的一剂良药,反复默念”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
阿芹:我也会有同样的困惑。无法艺术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憋在心里自己消化有帮助,但是会带来不好的结果,会疏远跟他人的情感联结,有时候尝试及时主动沟通,表达情绪、想法、需求和期望,感觉效果更好
雪茹:由今天的讨论,我想到的教练问题有:
1.我看到自己或别人在这种情况下有哪些好方法?
2.在我常用的处理方法上,我关照到的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
3.如果自己的感受是”内伤严重“,那是怎样的伤?如果邀请你用某种方式描述内伤,那是什么画面?
4.我们都知道无法改变别人,只能影响别人。其实也难以改变自己,只能关爱自己。那么,无论对别人还是对自己,我们可以慢慢释放的影响力是什么?
5.遭遇aggressive的情景,的确无法让人愉快,有一种关于表达的建议是”Be assertive",即表达自己的观点、但不冒犯对方,其实还是咱们的语言形容的状态好:“不卑不亢”、“不急不躁”
6.关于所谓的技巧或方法,谈判技巧中有一种方法是“镜像法”,就是模仿对方的样子,对方自然会从你的模仿中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或是感受到不适,因而调整自己的对话方式。我们的语言也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之说,也许可以试试
欢迎大家就今天Eileen提出的问题补充看到想到的问题、知道的方法
Eileen: 谢谢阿芹和刘老师的分享和指点。从我的个性来讲,有话必须说明白,所以沉默和憋在心里感受”内伤”肯定不是终点。我能想通的道理是,尽量用同理心去理解对方当时的心情和处境,即便有冒犯,也当做TA不是有意的(这个是从刘老师的培训课上学到的,尽量从积极地角度去看待别人)。最终要解决问题,还是要心平气和把关切的问题拿出来谈,合理地表达双方的意见,哪怕是不同意见。同时,我觉得不该发生的事还是应该避免将来再次发生,那么就把”规矩”说清楚。相互的尊重和礼让在职场上是必须的,也体现一种职业素养。
雪茹:心平气和
Eileen: 对我来说,不卑不亢容易,不急不躁还需要继续修炼。虽然比起年轻时控制情绪好很多,但急性子的人要学会平和心境,仍需付出更多努力!
关于第6点,请教刘老师,模仿对方的样子,难道就是用和TA同样的方式讲话?先痛快地争执?吵完再冷静地谈?
雪茹:我也没试过,只是看到有这种方法、作为经典的谈判技巧在教。我想象的是适当模仿后也许可以邀请对方看到:我也用这种方式对你的话,你的感受怎样?
不过,在友好的氛围下悄然模仿对方的身体语言,比如坐姿、面部表情、昂头的角度、眼神,曾被验证是会促进双方交流的。讲肢体语言的书上都会提到这一点
洁瑜:会,而且希望对方同意时,请在谈话过程中缓慢而坚定地点头
雪茹:洁瑜的分享让我突然想到,在Eileen提到的不愉快情景中,如果平和而坚定地微笑看着对方,会释放出怎样的力量?应该会超越语言?下次试试?
洁瑜:因为不愉快会招致不愉快,所以面对压力环境,人的身体语言是不悦和紧张的,因此要刻意控制自己。影响他人从改变自己开始。
雪茹:偶然在老朋友的公众号里翻到一篇有意思的故事,貌似与我前一阵写的“沉默伤人”异曲同工,真是“语言不同”惹的祸
上大学时,有天宿舍中闲扯,同学问我说:“我们乡下的家里养的猫和狗见面总是打架,你知道为什么吗?”我想了想,脑子浮现出来很多迪斯尼,但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同学告诉我说,因为这两东西的语言问题,猫和狗的语言不通,但是两个都会从嗓子里发出“呼噜呼噜的”的声音,猫在说呼噜呼噜的时候是表示亲热,同时还会蹭着你的裤腿,翘着尾巴转来转去。而狗发出呼噜呼噜的时候,则是表示发怒和警告,两眼盯着你,随时发起攻击。这两货初次接触的时候都没恶意,猫呼噜呼噜地凑上去和狗套近乎,狗却很迷惑和愤怒,听见“呼噜呼噜”,心想无冤无仇就要打架还贴身格斗?!结果打起来了,双方都觉得对方简直没人性。后来猫再见到狗,因为前车之鉴,狗已经准备好战斗,嘴里说着“呼噜呼噜”,可猫一听,以为老兄已经相见一笑泯恩仇,主动示好,欢喜地跳过去,结果又是血战。一来二去,结成世仇,见面就打。”
Eileen: 涨知识! 😄
雪茹:下次遇见咱们正讨论的那种情况,就想想这段"呼噜呼噜”
Eileen: 呵呵,应该没那么严重啦!以后能说的来就说,说不来的就走开。等心情平静了,什么都好谈。
其实,我觉得最重要的需要相互理解!沟通,让不对称信息流动,让双方了解得更深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把双方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都说清楚,避免将来再次发生不理解和不愉快。
雪茹:嗯,一定是要相互理解和主动沟通。不过要有心理准备的是,”语言不通“时是说不清楚的,所以要有调整自己状态的能力,不是所有的人都能通过沟通来交流
Eileen: 嗯,理解,谢谢您的耐心讲解和指点!
雪茹:很开心你愿意在乐泰客厅聊聊!
Eileen: 当然啦,分享和真诚是这里的味道!沁人心脾!
乐泰客厅,汇谈教练工作室,位于京西。致力于“个人状态梳理与人际关系修复”。欢迎加微信18513371429预约个人教练或团体教练,欢迎回复评论参与汇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