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越疯人院》1975年上映以来至今已经有40多年,当年它拿下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女主角以及最佳改编剧本 5 项奥斯卡最大奖,成为历史上第二部在奥斯卡上一举拿下五座小金人的影片。影片讲述了主角麦克墨菲为了逃避监狱里的强制劳动,装作精神异常,被送进了疯人院,他的到来,给死气沉沉的疯人院带来了剧烈的冲击。
在疯人院中,病房一共有十八名病人,加上为逃避监狱劳役装疯的麦克墨菲,一共特写了以下七种精神病人,你是哪种呢--
怀疑妻子不忠的哈丁先生--自卑症
许多人都会对哈丁座谈会的表现感到怪异,每次他都提起了自己怀疑妻子不忠,然而当大家讨论起来的时候,他又顾左右而言他,说"我考虑的唯一一个问题是我生命的存在,这跟我的妻子无关……""我不只是谈论某一个人,我是在谈论所有的人!我是在谈论形式,谈论内容,还有相互关系!我是在谈论上帝,魔鬼,地狱,天堂!"甚至连病友们也听不懂他的话,认为他很古怪。
归根结底,哈丁先生的问题源头在于内心自卑、缺乏自信、没有安全感,然后他将这样的心理特征投射到妻子身上,因为自卑,他觉得妻子在街上看一眼别的男人就产生怀疑;认为因为他自己的性无能给了她出轨的理由;更严重的是:他质疑自己的怀疑判断,把自己送到疯人院治疗。
他丧失了作为一个人基本的自信--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判断,所以他说他怀疑妻子的问题其实是指自己生命存在这个世界的意义,他说不是只谈论一个人,而是所有人,指的就是自己的自信、认知出现了障碍,一直无法克服,不知道怎么处理自己和世界的关系,以及人和人的关系。
可以说他是所有病友中最有思考能力最为正常的一个,然而,他却代表了一类人--因为自卑、对世界没有安全感、从而质疑一切乃至在自己的判断认知中迷失的一类人,他们看起来非常正常,却时刻被焦虑逼迫得难以喘气,终其根本,他们最缺的是对自己的信任,还有对这个复杂世界不卑不亢的认知。
装聋作哑的印第安人酋长--冷漠病
随着年纪的增长和经历遭遇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冷漠病。曾几何时,看到路边的乞丐会伸手给钱,而现在的我们明白了乞丐是一种职业,并且不见得收入比我们低。因为害怕一颗玻璃心再次被骗的羞耻感,我们选择了冷漠,当你不曾看见,不曾听见,不曾相信,也就不会被骗。酋长表面上身强体壮,实际却内心脆弱,躲在疯人院里装聋作哑地日复一日地生活,如果不是麦克墨菲硬是闯进了他的内心尘封的硬壳,让他一步步和外界开始互动,他可能永远地在疯人院沉默。
相信你的身边有这样一种人,他们冷漠,似乎毫无反应,仿佛一座冰山,但是当你走进了他的内心,发现他的好动,当你看见了他绚丽多彩的人格魅力的时候,其实他已经向你敞开了心灵。不要为了好玩而戏弄他,因为他的冷漠和回避都是伪装的,其实心底介意别人的看法介意的要死。也不要欺骗伤害他,因为他原本也是带着一颗毫不设防的赤子之心。
同理,患有冷漠病的你,曾经的伤害已经过去了,记得放过过去被他人伤害的自己,要知道现在的你很强大,强大得足以辨别同类的伤害,也足以承受生活带来的甜蜜的痛苦。麦克墨菲屡次让他一起逃跑,然而他困在自己的冷漠抗拒里不敢迈出那一步。最后,当酋长看见麦克墨菲回到病房那一刻,他说就知道墨菲不会丢下他,他感觉自己充满了力量,像山一样强壮。然而麦克墨菲已经失去了个人意志。
希望你的冷漠病痊愈不要太晚,因为有些幸福很容易错过,特别是你犯病的时候。
中年秃顶的巨婴切斯威克--巨婴症
永远不懂得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则和秩序,想要的就要立刻得到,得不到就哭闹发疯。虽然他的身体已是中年秃顶,却犹如一个巨婴的心智。在打牌的时候,发牌还没轮到自己,就一遍遍要牌;将一条价值十分钱的烟撕出一半作为赌注,墨菲无语地一遍遍告诉他烟变成半截不能当五分钱;当座谈会看到别人有烟抽而自己因为输光了烟没得抽的时候,一次次打断其他人的交谈,要求抽自己的烟,最后引发混乱,直到电击惩罚前一刻还紧抱着麦克墨菲老妈认为自己并没有做错什么。
可以说,在现实社会中有一些人就是这样的巨婴,没有本事去赢取,也没有付出,只知道伸手索要,毫不遵守人与人之间相处的规则。万物出生都有所求,这是天道,而天道也要求万物自己争取--通过正确的方式。在资源有限的社会,有人得到就会有人失去,用不道德的方式抢占资源,最终会被规则所惩罚,包括但不限于哭喊抱怨的巨婴、不得其法的愤青、索求无度的软饭王。
口吃的天生loser比利--习得性无助
比利是麦克墨菲到疯人院时第一个和他说话的男孩,虽然口吃,但是看起来一切正常,直到座谈会他开心地分享了自己向一个女孩子求婚的事,护士长瑞秋说,"你母亲说,你从来没有把这种想法告诉她。为什么不告诉她呢?那就是你自杀的原因吗?"比利立刻不说话。
对于长期在母亲的高压之下长大的比利,仅仅是提及母亲就足以让他窒息,在他母亲的权威之下,任何事情不可隐瞒,必须顺从,比利因此形成了恐惧懦弱的性格,无形的威压让他时时口吃。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孩子确实刚学说话的时候会口吃,一些孩子度过了那个时期就不治而愈,而一些没有耐心的父母就会气坏败极地矫正,结果孩子的口吃反而越来越严重。
在麦克墨菲离自由只有一窗之隔的时刻,比利唯唯诺诺地问起凯蒂,麦克墨菲看出他对凯蒂的喜欢与不舍,于是决定成全他一次,让凯蒂陪他一晚,虽然他逃跑了,但还是被众人五花大绑送进房间。
第二天当护士长瑞秋发现比利和凯蒂在房中共度春宵,比利本来还是非常开心地,有那么一瞬间他充满了自信,口吃也好了,可当瑞秋威胁他要告诉他妈妈的时候,恋母情结的比利供出了大家、下跪、自扇巴掌、把事情归咎于麦克墨菲,甚至下跪苦苦哀求不要告诉他妈妈。
前一刻,比利还以为自己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而后一刻,强势的母亲阴影忽然笼罩而来,习得性无助和恐惧淹没了他,他拥有一个成年人的身躯,却仿佛回到了那个没有反抗能力的幼童的心智,在他一直被压抑欲求的一生中,他的精神力量是那么弱小,就如一个恍惚的烛火,瑞秋用一个威胁吹灭了他。
最后因为无法面对自己的妈妈,(对他来说这件事是一种对母亲权威的挑衅和忤逆,)然而他也无法面对刚刚背叛的同伴,(疯人院是他喘息的避难所,)走投无路的比利选择用玻璃割断了自己的动脉。
为什么遇到色狼伸出咸猪手的时候,年轻的女孩忍气吞声?为什么遭受家暴后妻子还不敢离婚?为什么一个成熟的躯壳之下,一句言语便可以击垮?当生活一次次欺骗你,你是反抗还是遵守习得性无助的惯性,束手就擒?
这里用冯骥才先生的一句话送给无能为力的你:"风可以吹起一大张白纸,却无法吹走一只蝴蝶--因为生命的力量在于不顺从。"
疯人院的重病号--丧志者
麦克墨菲在争取拉票看球赛的时候,指着那些重病号责问瑞秋:"你是想把那些家伙也算上?他们连我们说些什么都不清楚!"
所以这些重病号的典型写照,就是对他人毫无反应,没有生命力,完全不理解这个世界。
生命在于运动,或者说,生命在于能量运动,意即与外界产生能量交换。
这部影片在奥勒冈的精神病院拍摄,这些临时演员大部分是真正的精神病患。
这些重病号,失去了生命力,除了吃喝拉撒,对外界毫无反应,既不能理解接收别人的行为,也不能做出回应。所以麦克墨菲会认为他们的票数不算数。
而他们大多数是这个世界可怜的弃儿,失去了亲人朋友或者被抛弃,没有个人意志,不被社会所接纳,在自己的世界里日复一日地苟活着。
苟活在世界上的丧志者,随波逐流地活着,永远不知道自己的人生可以有多斑斓五彩。人如果没有梦想,其实和这些重度精神病人无异。
那么,麦克墨菲是哪种精神病呢?
从人道的角度,他是人性的象征,充满生机,虽然一心要逃出疯人院,但是他放走了一次次逃跑的机会,只为了让大家跟着他一起逃跑。
麦克墨菲--冲动型人格
当麦克墨菲刚入院和医生谈及自己之前入狱的原因,他认为自己并没有错,只是因为诱惑太大,任何男人无法拒绝一个成熟即使未成年的女人出于自愿的身体诱惑;当说到自己五次打架,他辩解道拳王打了四十次架却成为百万富翁。他认知的世界里,这些不过随性而为,并没有什么错误。他是疯人院最富有人性的,同时是最冲动的。医生认为他并没有患病,但他是危险的,因为他身上叛逆变革的因子,让整个疯人院动荡不安。
如果这样的人在社会,就会让社会制度动荡不安。这就是本片对当时美国现状的最大影射--麦克墨菲代表了一种不认输的富有人性的变革精神。这种精神让他得到众多病友的认同,同时也挑衅者统治者--瑞秋的权威。
当他要求停止公放音乐,要求改变时间表看球赛,带着一群病友越狱,偷盗轮船出海钓鱼,当他为了安抚切斯威克打破了护士的窗户,当他因为比利的自杀狠狠地扼住瑞秋的脖子……
是的,他的富有同情心、他的革命精神、他的冲动人格,这一切水到渠成地让他得到现实的命运。即使他并没有大恶,却因为他的冲动的人格,注定了他容易被世人直接或者间接地利用,招来恶果。
墨菲的死亡在影片中的设定出人意表,但当你看完却发现影片贯穿的伏笔。
一是刚入院和斯皮维医生交谈时,麦克墨菲说到,"而现在他们说我疯了。因为我不会规规矩矩地坐着一动也不动。这简直毫无道理。如果这就叫做发疯的话,那我就是一个没有知觉的人了。"
二是投票环节中,墨菲为了争取看球赛拉票时指着那些重病号,问道:这些也能称作是人?他们甚至不知道我们在谈什么。
三是当墨菲第一次被电击惩罚完之后,装作白痴般的行尸走肉出现在大家面前,瑞秋做了一个明知道的鄙视的眼神。
四是酋长谈起自己父亲死亡的时候,说到墨菲和他的父亲一样,虽然有能力却被人利用,虽然坏人没有直接杀死他的父亲,可是因酗酒瞎掉的父亲犹如废人。
五是当大家讨论是否墨菲逃跑了时,哈丁先生说他没有,杰克·邓菲告诉他墨菲还在楼上。
而那天深夜,麦克墨菲被两个医护抬回房间,酋长欣喜地说就知道你不会丢下我,当他来到墨菲身边后,却用一个枕头把他闷死了。
影片特写了夜色中失魂落魄的墨菲额头上两道对称的缝合的伤口,是的,墨菲被实施了额叶切除手术。
人类大脑每个半球分为四个叶,额叶是其中最大的一个,大约占1/3体积,切除以后人会失去很多功能,包括很大一部分的性格(personality)。这在现在看来绝对是极端不人道的手术,可是当年手术的创始人Moniz却因此获得了1949年的诺贝尔医学奖。手术后过一些日子以后他能够起床,吃饭,说话,可是他已经成为墨菲在拉票时提起的"那些也能称作是人"的白痴。
最终,当墨菲真的成为了一个白痴,酋长用枕头闷死了个人意志已经消失的麦克墨菲的肉体,因为他最懂麦克墨菲,做一个没有灵魂、没有个人意志的行尸走肉对他的生命是一种侮辱,他不愿意墨菲这样活着。
最后一个是精神病人是
头头是道的规则制定者护士长瑞秋。
瑞秋作为疯人院的统治者,用药物、时间表、医护以及她的原则维护疯人院的秩序。虽然这些都是病人,然而她制定的规则和秩序以及错误的治疗方式都是病态的。作为一部暗讽影片,瑞秋无疑象征着20世纪美国的政治统治者的冷血无情。
最初,麦克墨菲表达了对公放音乐的愤怒,要求停止。(音乐这种东西真的是各有各的品味,大家应该对于公放音乐的人有着一定程度的排斥吧,尤其是当音乐很low还叫不停的时候,能让你体会孙悟空被念经的感觉,23333!)
瑞秋解释道,为了照顾年长耳背的人所以才公放,这样他们才知道又到吃药时间了。(所以大家以后如果被公放音乐很无奈的时候,请记起飞越疯人院里瑞秋的解释,这样你就不会生气了,挖哈哈哈哈!)
在这里,麦克墨菲听完也无话可说了,毕竟这个听起来还是挺有道理的,不能因为自己的个人需求让精神病患吃不上药。
在麦克墨菲要求打开电视看球赛的时候,瑞秋提出病人好不容易熟悉了作息时间表,必须投票表决,照顾多数人的需求。
第一次投票只有三人,于是作罢。
第二次投票,麦克墨菲终于说服座谈会的全体投票,瑞秋却说必须是整个病房18个病人中大多数同意,而在场9人只占一半,当麦克墨菲让酋长再投一票达到10:8时,瑞秋却说作投票已经结束。
作为规则制定者,总是保留有最终解释权,相信即使这个病房的所有病人同意,瑞秋也会提出其他的理由拒绝。
如果说瑞秋一开始拒绝停止公放音乐是为了照顾多数人,那后来拒绝让他们看球赛,则主要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权威,这才是她的行为模式真正的内因--
控制型人格
几乎每天,我们都能听说有人正设法利用或"欺骗"他人,直到他们的真实面目被揭穿。比如,主管声称会支持你,实际上却阻挠你获得成功的一切机会;还有父母自称为你好,让你做各种不愿意的事情;比如情侣通过自残自杀要求复合。
他们就像披着羊皮的狼一样,表面上无害,实际上无情。他们喜欢以欺骗的方式摆布他人,实现自己的目的,并竭尽全力隐藏自己的意图。他们要求别人必须遵守自己的规则来,不得触犯自己的权威,而非真正为你着想。
当麦克墨菲一次次地挑衅她的权威之后,对他掌握生杀大权的瑞秋终于现出了她的杀心。
在讨论麦克墨菲的去留处置的时候,众医生判定麦克墨菲并非精神病患,只是很危险。
于是瑞秋顺水推舟、义正言辞地说,不能将困难留给别人,坚持把麦克墨菲留在她的病房,最终对他实施了额叶摘除手术,将他变成了白痴。
其实看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有一种感觉,这些不同的疯子身上多多少少有自己的影子,特别是负面的那一部分,看着看着会突然明白自己有时也是身陷局中,比如小时候对控制型人格的长辈的恐惧,自己面临关键时刻的懦弱,冲动犯错的时刻,找工作时对前途的迷茫丧志,对别人付出真心却得不到回应后对待旁人保持距离的冷漠……
当我看完,心中却释然了,当你要接受这个世界,首先要接受自己;明白别人被性格操纵的命运原来是有这样那样连她自己都无法逾越的原因(她本人更为无助),就懂得接受别人;而我们要做的正确的事情是--知道自己想要的人生,并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不要求或者乞求别人为自己的世界让路改变,因为每个人都有他的轨迹。
看完这部奥斯卡大片,请大家自己对号入座,毕竟在我们多样化的人类世界里,其实随处都有精神病患。无则加勉,有则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