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台笔记本电脑是一台 ThinkPad x201s,是2011年的4月份买的。i7双核2.0低电压版,4G内存,12寸的显示器,1440x900的超高分辨率。它现在就躺在我的书柜里,已经好几年没用了。
当时买这台笔记本的时候,是看了好久,非常喜欢,但是价格也是挺贵的,我记得好像是11000块。这还是水货的价格。
从2011年拥有这台笔记本以来,我就几乎是拿它当台式机来用的,每天平均用来工作10几个小时,一直用了3年多,但还是觉得挺好用的,性能还是不差,感觉最近好多年cpu的提升很少,所以一台笔记本用几年后和最近新出的相比也没差太多。
那会之所以喜欢这个款笔记本主要是小巧,并且在12寸的笔记本上拥有1440x900的超高分辨率。但是后来也是因为这个问题,字太小了,看的挺累。就像看手机久了感觉一样,眼睛会花。
最开始工作都是用公司的台式机的,但是后来发现换工作什么的,很多东西就要重新搞,而且公司一个电脑,家里一个电脑,好多东西都不方便同步,用了笔记本以后就方便多了。而且后来我经常到不同的地方工作,比如后来有一段时间经常去咖啡厅,有时候有事情出去,带上笔记本方便多了。
在使用笔记本之前,我买了一个移动硬盘,把工作的内容,直接放到移动硬盘上,直接在移动硬盘上编辑。那会还在移动硬盘里直接装了一个ubuntu的虚拟机,然后在家里和公司的电脑上都装一个vmware,就可以非常方便的同步了。每天就背着个移动硬盘到处跑,但肯定还是不如有个笔记本来的方便。
说到笔记本,想起来上大学那会笔记本还是非常贵的,出现过一段时间的类似台式机的笔记本,一时间还想不起来叫什么名字了,就是很笨重,但是可以移动,价钱相对一般的笔记本要便宜很多。现在笔记本倒是都便宜多了。
直到2014年的时候,因为需要做ios开发,拥有了我的第2台笔记本电脑,macbook pro 15寸的版本,i7 4核 2.3G,16G内存,512G ssd硬盘,带独显。价钱很贵,15000块,也是水货。行货还要再贵个1000多。
就像刚买了ThinkPad的时候一样,刚买了这个笔记本感觉就是速度太快了,无所不能啊。用习惯了,用一下别的机器就感觉真是慢。我有个习惯就是买这些电子产品,只想买最高配的那款。
有时候高质量的东西能用很多年,很少出故障,反而性价比很高,用着也不闹心。
大学刚毕业工作了1年多那会,自己买过一个台式机,是自己选的配置,看了半天各种攻略,最后选的心累,选的都是一些性价比高的配件,可是最后电脑买回来经常出故障。用了一段时间,感觉心好累,又花了不少钱把核心的部件,主板、cpu、内存都换成了主流的intel系列,用起来就好多了。
之前家里的水龙头,经常都是用不了几个月就开始漏水,都是我爸买的便宜货。这用着真是心塞,后来我说我去给你买点好的吧,上网上找最主流,质量好的品牌,买了几个水龙头,把之前的都换了,单个水龙头的价钱确实是之前的2倍还贵,但是一直用了好几年了,现在还在用,一个也没坏过。到底是哪个更便宜呢?还有家里之前用的灯泡也是这样。
自从有了这些经历,我买东西的观念也就发生了变化,买东西都是买主流大品牌的。不去看什么性价比,性价比真的有用吗?有些可能真的会便宜一些,但用起来很闹心,感觉不值啊。
这台mac book pro 我现在还在用,目前用来写这篇自由写作用的就是它。从2014年用到现在3年多了,还是很好用,从来没出过任何问题。但也不是说它就有多么完美,但是一个好的产品就是这样的,用着舒心。
前阵看了乔布斯传,那里写了他对产品的态度。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觉得我在做产品的时候也应该向这个方面努力。感觉有时候做产品多了很多的妥协,但有时候也是没办法,因为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太复杂。有时候为了时间压力,就不得不妥协一些东西,但内心中还是始终想要追求产品的完美。
做游戏、做产品、写作,很多时候自己在内心中是想要追求完美的,但面对现实才不得不妥协。比如写程序的时候,我还是会人工的格式化代码,自己写的代码多一个空格,少一个空格都看着不爽,一定要写好,一个变量名经常要想很久,即使代码是产品看不到的内部,但还是很想把每一行都写的漂亮。
对于一个完美作品的追求,对于一个产品的细节的追求,这可能是我的特点吧。
喜欢用完美的产品,也希望自己能做出完美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