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的故事,咱们都知道,不知道有多少人梦过满是珍宝神品的山洞?小时候,有没有收藏玻璃珠,觉着这都是宝贝。
珠宝玉石,名画佳作,古胜古迹,大概人人都爱,也许你家里还有祖上留下的老物件,美而不凡。我们都学过达·芬奇画鸡蛋,也知道蒙娜丽莎的微笑,但好像还有好多我们不知道。
《如何看懂艺术》,一本书,却可以像朋友,带着我们来一场有趣有料的文化艺术盛旅。坐在沙发上就可以逛逛古罗马神迹,万神殿,庞贝古城;什么古典文化,文艺复兴,也可以张口就来;到博物馆,美术馆看到大师的作品,也可以说说怎么欣赏。
《如何看懂艺术》的作者翁昕,知乎艺术话题优秀回答者,从小就在艺术海洋里遨游,足迹遍布世界各地大小博物馆、画廊,最主要还是翁昕幽默的文风,朋友一样的视角,给我们以轻松收获的享受。
翁昕在书里,主要介绍了罗马、庞贝古城、米兰这三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名城,其中穿插着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明珠般灿烂的(诸如米开朗琪罗)文艺大师们。
《如何看懂艺术》,独具魅力的地方,就是艺术小白也看得懂。
第一,翁昕的语言不是百度的教条式,非常生动有趣。
比如罗马的雕塑,翁昕是这么讲的“在那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没法靠广播电视或者互联网来塑造自己的形象,所以只能靠雕塑艺术品了”,所以说,古罗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雕塑,原来古人的个人品牌意识也很强嘛。
书里这么接地气的语言多的很,“轮番轰炸到脸盲”、“直到垂垂老矣,他的雕塑依然是一副青春永驻的样子”、“不但没有觉得达·芬奇脑子不正常,反而越发意识到”(这里笑喷了,强烈推荐看这段十项全能的达·芬奇)。
讲米开朗琪罗创作《最后的审判》,被继任教皇催工,翁昕笔下的教皇是这样的“我想当教皇想了三十年了,现在我当上了你却告诉我说不能指挥你。你的合同在哪儿?拿来我给你撕了!”
《最后的审判》
第二,介绍大师名画时,细致场景化,像在讲故事,容易记得住。
没看书之前,波提切利,拉斐尔,卡拉瓦乔,贝尼尼(我只会想到某德基早餐),好吧,我会觉得这些名字念起来挺好听(羞愧呀,对不起大师)。
然后,看到大师的画作,哇,画的好棒,像真的一样(暴露一个艺术小白)。
但是,看完《如何看懂艺术》,脑海里浮现的是:勤奋聪明的皮匠之子逆袭成艺术家,《魔鬼诱惑基督》就是波提切利画的;拉斐尔,米开朗琪罗的小弟,英年早逝,《雅典学院》的创作者;卡拉瓦乔,绘画界的戏剧大师,有趣的是其实人家叫米开朗琪罗·梅里西,与米开朗琪罗撞名,他对画面光影的运用很有一套;贝尼尼,雕塑家,把大理石都雕出了“吹弹可破”的丝绸感肌肤。
请收下膝盖,这是石头?确定是石头?
至于说街闻巷知的达·芬奇,米开朗琪罗,翁昕更是娓娓道来,向我们揭示了一个犹如爱因斯坦般的达·芬奇,以及长寿、作品件件令人仰慕,却像教皇的苦工一样的米开朗琪罗。
这两位大师翁昕讲的最多,最精彩,作品也介绍的很详细,翁昕介绍大师名作时,也常常横向或纵向对比,比如同一个主题画作,大师之间创作的立意;或是大师的画作,还有大师弟子的模仿,各有特点,尤为出彩的地方在哪。
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真的是有付出许多倍于常人的辛苦,这点,米开朗琪罗身上最能体现,从早到晚的工作,仰头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吃了多少粉尘啊!还如此有创意和长寿,太神了。
《创世记》,大家都很熟悉了。网上还有猜拳的恶搞。
翁昕告诉我们,米开朗琪罗所创作的西斯廷礼拜堂天顶画,不但《创世记》还有还多内容,就连别的典故也是密密麻麻的,比如诺亚醉酒,诺亚献祭,哈曼的惩罚,太多了,书里有全图和局部图。
达·芬奇的名作《最后的晚餐》,从创作的起因到完成,这中间翁昕足足讲了22页纸,都讲了什么?你猜。(哈哈,你可以看)
第三,也是最让人大饱眼福的,就是书里有大量的图片,都是流传千古的佳作,这真是足不出户,也享受到艺术的美。
还有,你会发现,其实人类几千年下来,好多习惯都差不多,书里提到庞贝古城,就是被火山灰覆盖的那个,当时结婚流行画结婚肖像,那和我们现在拍照一个意思啊,而且人家也有道具,笔和纸,有意思的是这幅庞贝最有名的肖像画里的人物,是面包师,那为什么不是拿着擀面杖?看来,对文化的追求,亘古至今。
通俗易懂,把高大上的文艺范讲述的就像身边的小事,对艺术、人生、绘画、历史,都有收获。
翁昕的《如何看懂艺术》,开往文艺范的古罗马,你要来吗?
当然。
另外,书本身的设计也非常好,纸张、字体都很舒服,而且是裸脊锁线的,怎么平摊,都没有折痕,喜欢现在重视品质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