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无处不在
为什么不同的父母会对孩子的相同行为有不同的反应呢?这取决于父母自身的人格状态。父母的人格状态是如何影响孩子的人格形成呢?
我们先来看精神分析里的一个概念——投射。我们通常理解的投射是通过反光把一个物体照射到别的物体上,一个人的身体通过灯光投射到墙上,在墙上就可以看到这个人的影子。心理学上的投射也是这个意思,但它是无形的,并不是一个能够看到的有形的影像,它是指一个人的感觉,是把“我”的感觉想象成别人的感觉。
我记得网上有一个笑话,说一个小女孩在幼儿园门口,穿得特别厚,有点不合时宜,旁边有人问她:“小朋友,你怎么穿这么厚呀?”这个孩子说:“我妈妈让我穿这么厚。”有一种冷叫作“你妈觉得你冷”,这就是投射。小女孩的妈妈可能自己比较怕冷,体质弱,也可能当时感冒了,觉得应该多穿点衣服,于是就把这种感觉投射到了女儿身上,孩子可能会说:“我不冷,不穿。”但是妈妈就会说:“穿上,这么冷的天,不穿你会感冒的。”她用自己的感受代替了女儿的感受,这就是把自己的感受投射到女儿身上了,长期这样下去,女儿自己的感受就完全被母亲的感受给代替了,这就是投射。
投射无处不在。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对现实世界的感觉,跟现实世界的真实性并不一致,而是跟我们内心是什么样的感觉有关系。每一个人都是被厚厚的自己投射的世界所包裹,我们投射的世界,围绕着我们周围的投射的世界,很可能并不是世界本来的样子,在这个世界外面才是真正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