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一次看到《二十二》这部电影,我以为二十二表示的是一个年龄,22岁。后来才知道,22是14年拍摄这部电影时,抗战时期被迫沦为慰安妇受害者幸存的人数,电影在前些天上映,上映时只剩下8位了。
昨天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我突然非常想念家里的几位老人,不论是住在人间的,还是搬家去天堂的,一边想念,一边羞愧。
家里原本有四位老人,如今只剩下外婆一人了,爷爷去世的最早,在我父亲尚年幼时,然后奶奶,外公,接连逝世。我时常想,一个人老了,特别是七八十岁了,生活该是多么无聊平淡啊。走路不能跑,小步慢慢移。吃饭不能硬,小火慢慢煮。穿衣不能少,风来钻心骨。容颜不停留,皱纹如沟渠。跑不得,吃不得,风度不得,美不得。人很老了,好像也不会工作,不会谈恋爱了吧,不能被工作虐,不能被女友(男友)虐,真的真的是无聊至极。
所以,我的外婆,一人住在老家高山上。究竟是怎样度过她的一天,一星期,一个月,一年……会不会,就突然就听到她搬家的消息,而那时,我才会想起她呢。人老了,就容易被人忘了。以前不能理解,过年时亲朋好友同聚,而我那一年给外婆打过一个电话,这一件芝麻小事,就能被外婆铭记,而说之于众,然后众亲戚夸奖我,孝顺。此刻,我真的无比羞愧,因为我做的实在是太少了,我们的孝顺标准实在是太低了。打电话原本就是起码的,最后变成了仅有的,而我一年才给外婆打了一个电话,今年忘了,到现在一个还没打过。我一个念想都还没给外婆。
2
《二十二》这部纪录片,和我以往看过的纪录片很不一样。导演竟然都不怎么炫技,整部电影就是一个又一个采访老人的镜头拼接,就是群像的人物白描,然后在晃几个天空,大树,还是那种阳光穿过的大树,然后屋檐的冰凌,大雨的磅礴,整片的村庄,小路,等等几个镜头。然后也没成型的剧情故事,没情感的明显渐进,没意外的特别惊喜,采访就采访吧,说到重点又没了。嗯,好像,好像就这样子。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一点感觉吧。
但是我被这部电影打动了,彻彻底底。因为电影太无聊了,特别是电影中老人们的日常生活更加无聊。有人说,她们是抗战时期,跟日本鬼子打过交道,有故事的人,还是那方面故事的人,是有历史意义的,那又怎样!?又怎样?!谁家的老人,没点故事,谁家的老人,没有历史意义?
大概就是这样,早上很早就起床了,老人们睡眠质量普遍不高,很容易醒。然后吃饭,有人就聊两句,然后就坐着盯着周遭的事物一直看,然后又吃饭,然后又坐那,吃饭洗澡睡觉,不出意外,日复一日。电影里出现了多次老人做饭,吃饭的镜头,其实很多老人都是那样生活的,我的外婆也是。那为什么被拍摄出来,放在银屏上,我们才会被感动呢?电影一比一还原了老人的日常,我们会感受到老人普遍是缓慢的,拿起一个勺子,把菜端上桌,连坐到板凳上那个坐下去的动作都很慢。慢,是因为身体机能的减退,老人在身体上远不能和我们比,所以就是那样简单的动作,无聊的日子,她们都要比我们付出更多努力,消耗更多的时光。在那一个又一个慢动作中,我的眼睛追随着镜头静静地感动着,感动于生命的如此缓慢节奏与不竭渴望。
3
影片中,几乎都是这样,采访进行到敏感的慰安妇相关经历的问题时,就停止了。因为她们说不下去了,她们哭了。其实不是因为敏感,是因为她们难过了。她们遭到迫害时,也就十几,二十出头,笑起来要人命的年纪,可是就是在最美好的年华,因为战争,因为日本当时的恶行,给她们造成身体和心理的伤痛,有的残疾,有的终身不孕,有的被误解,被嫌弃等等。
发生过的事实,没有办法改变,一切都已过去,本以为片中那些老人年轻时遭受的噩梦会影响老年的生活,她们会怨恨,会痛苦,可是当志愿者米田麻衣拿着日本老兵的照片给老人看时,这群老人却笑了,说“日本人也老了,胡子也没了”。那时,我觉得她们好可爱。她们也老了呀,笑起来都没牙了。
从影片中很明显就能感受到,这些老人生活很平和,安静无声,没有特别之处,也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凄惨。如果她们不想说了,就停下,不再问。她们愿意说就听。导演曾说“把这些老人当作亲人去看待,你的拍摄就有了分寸,问题就有了底线”。看完电影,他真的做到了。
所以,整部电影中,我们无处不再感受着这种克制和尊重。其实,进入到老人的内心,取得老人的信任,这些都是让人感动的地方。感情不一定全要从影片中去呈现,电影之内的留白和电影之外的空白,更值得我们去想象回味。
4
有人说,这部电影的拍摄在揭老人的伤疤,她们想要的只是安静地度过晚年,想要的是被忘记,这样想没有错误,合情理。可是为什么是要被忘记,是因为你现在还觉得她们年轻的经历是耻辱吗?我从来不觉得,我觉得她们和所有的抗日时期遭受迫害的人一样,是因战争带来伤痛的人。她们和我们的家里的,身边的老人一样,我们家里的老人,这一生就没有伤心事吗?片中的老人,就没有其他的伤心事吗?也许会有一些不同,片中老人的所有伤心事之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战争,因为她们的经历,我们更能感受到和平年代的不易和珍贵。
我个人非常欣赏这部电影,这样无聊的电影,能让人目不转睛,深刻思考。是因为导演在拍人,确切说是老人,而不是什么慰安妇,或其他。我也很欣赏这种克制白描式的手法,让我们看到他们对老人的尊重,更加真实。关于如何看待这段历史,如何看待这些老人,看完电影就都明白了。
正是因为在拍老人本身,所以我们从影片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历史成分的东西,还有我们如何对待我们自己家里老人的相关思考。
想当年,我的奶奶,也是虎口逃生的人,不是比喻,是真的老虎。人老了,经历多了,故事总会有一些。人老了,生活也会变得更加不易,身体更脆弱,她们需要我们更多的关心和陪伴。
哪天无聊了,闲着没事干,给家里的老人打个电话吧,有更多的空了,去看看他们。他们可能比你更无聊,也许两个人的无聊加在一起就不无聊了呢。她们只要知道,作晚辈的还记得她们,她们就很高兴了,很心满意足了。
我说的,是真的。因为我今天下午,给外婆打了电话,她第一句话说的是“兰兰啊,你还记得我啊”。
对不起,外婆,其实我很久都没记得你了,看了电影《二十二》才想起来,我觉得自己真的很可悲。
那么,这部电影究竟有没有存在的意义呢?究竟值不值得你去看呢?只有八位幸存者了,也许,不留神,就没有了,也许我们就忘记了这段历史。
有些事情,铭记本身就是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