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会有这样的时刻吗?
一直在刷手机,没有目的,只是看看有没有新的信息、新的朋友圈、新的微博。嘴唇轻抿,几个小时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情。
与世界的连接只是手里的这台手机。
没有人和你说话。
我们常常都——
忍不住要刷朋友圈,去查看朋友们的新状态、新评论、新回复;
订阅的公众号数量远远超过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很多公众号其实对自己并没有多大用,但是舍不得取关,因为害怕错过有价值的内容;
豆瓣、微博等社交媒体,一不小心就刷了半小时以上,完全忘了当初拿起手机可能只是为了查看一条信息。
这或许是大部分年轻人的常态!
你有没有想过过一段没有手机的时光,我觉得对于现在大部分的年轻人真的是不敢过这 样的生活的,他们会说那样的日子不是太无聊了嘛!以前看过网上的一个段子,说过去 要弄死一个人很困难,断食断水都未必能很快成功。现在则简单多了,你不让他上网就 行了。如果给你一万块,让你一个月不能上网、不能读书,也不能与人交谈,你愿意 吗?反正我是不愿意的。所以我们真的是离不开手机了!
繁忙的生活很容易滋生不易察觉的焦虑。有趣而且迷人的信息,便捷而且轻松的互动,都构筑起和真实生活截然不同的情境,让我们能够和焦虑感隔绝开
一方面我们寄希望于社交网络缓解真实生活的焦虑感,另一方面社交网络的某些局限可能会诱发更复杂的焦虑情绪。
当我们一段时间没有获得新的信息——可能一两天,可能几个小时,甚至可能几分钟,因人而异,我们就会陷入一种莫名的焦躁感中。这种焦躁与「无聊」「空虚」很相似,但又全然不同。它跟我们所处的状态没有太大关系,仅仅是因为大脑长时间得不到「新鲜的刺激」而已。
这些「刺激」让我感受到存在,和好友的互动让我感受到被需要。如果你要说意义,我知道它大概比不上一次和朋友面对面的聊天。但你能说它不重要吗?
假如没有朋友圈,我可能不会知道她又去了一家很符合我兴趣的的餐厅,不知道他又换了女朋友,不知道老同学也已经到了结婚的年纪。没错,我害怕错过这些「Moments」, 有人说这叫FMO,fear of missing out.
五一回家的时候,一大家子人每个人拿着一个手机,刷来刷去的,就算是面对面,好像也没有在微信里聊得那么开心了。70多岁的爷爷问我:"手机里到底有什么好玩的呢?让我也看看!” 我可以在微信山秒回朋友的消息,但是却被一个70多岁的老人问的,不知如何回答,吞吞吐吐的说了句:“你来自己看看吧!”
你还记得我们小时候没有手机的时光吗?
那个时候好像从来也没有感到无聊,也从未感觉孤独。但是那个时候有那个时候的信息,比如当某个新奇的玩具或者服饰突然流行起来,班里的孩子们就会一窝蜂的去抢购,一两天内,班里就会人手一件。偶尔几个没有买到的小孩,也会各种哭闹缠着父母要买,否则就会觉得自己成了异类,不敢面对同学的眼光,上下学也要躲着别人。当一种资源成为一个群体的必需品,群体里所有的成员就都会被驱使着向它靠拢。那些无法占有这种资源的个体,就会被群体所孤立。而在我们那进化了数百万年的大脑看来,被孤立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群体地位的降低,在竞争中处于劣势,意味着很可能被淘汰。例如,在一个大学里,如果有人没有手机,或者用的是十年前的非智能手机,也很可能招致别人异样的目 光。无论旁人是有意还是无意,无论当事人自己怎么想,与群体不一样很多时候就意味着失败者。
而这个时代赋予了我们更多的信息,我们处于一个群体当中,当别人都知道的信息,我们不知道的时候,我们就处于被孤立的状态,我们开始焦躁不安,所以我们不知疲倦地刷 着朋友圈、微博、知乎等等,就怕错过什么信息,就怕自己落伍。但浑然不知觉时间的流逝,尽管刷了大半天,除了别人的各种热闹状态,什么都没有记住。但是这种情况还是 日复一日地发生着。
我知道我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生活在群体当中,我们不想被孤立。但是我们要将漫无目的的浏览,变成有目的的探寻。
当你刷到一个新闻,或者一个不认识的概念时,停下,去搜索这个新闻或者概念,直到你 完全掌握了它为止。
这样的好处是什么呢?你同样在获取信息、拉进距离、得到反馈、且没有被群体孤立,但 是同样一段时间过去,你至少了解了几个新闻,弄懂了几个新的概念。
在这个离不开手机的时代,如果你还在为浪费时间而懊恼,不妨试试吧!
最后,告诉大家一个重磅好消息:
我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正能量原地爆炸" 开通啦!
貌美如花、帅的掉渣的你快来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