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说,陪写作业是中国家长最大的梦魇;写家庭作业,何尝不是中国孩子一直以来最大的心病。
那么,在美国情况是怎么样呢?
今天,兰兰妈给大家分享一则IPAD的广告片《homework》,虽然是一则广告片,但却是美国孩子家庭作业真实写照。
在一间昏暗的教室里,有一位古板的教师,一群无精打采的学生,抱着iPad怏怏离校。
老师最后时刻,开始布置作业,主题是探索 " 重力 "。
周五就要完成,作业宛如魔咒,重重的压在了学生们的心头,在美国作家 Jack Prelutsky 的儿童朗诵诗 "Homework! Oh, Homework!" 的背景声中,旁白开始了对于作业的抱怨。
“希望能把作业从水槽里冲洗掉”,“宁愿与鲨鱼共浴,宁愿在黑暗里跟狮子单独决斗”。
可是与之相反的,是孩子们欢快的进行着,自得其乐,色彩斑斓,心情是明媚的,与阴郁,抱怨的旁白形成鲜明的对比。
他们砸下西瓜和鸡蛋,用iPad录下全部过程,从中探索影响重力的因素。
抱着ipad欢快的选出答案,在宽阔的马路上骑行,似乎丝毫没有被沉重的作业所影响。
他们又用iPad录下骑车的过程,探讨速度与重力的关系。
用iPad转动地球,观察产生重力之源的万有引力。并且想出一系列方式体验卫星绕行星转动的体验。
坐在弹力床上,感受重力对于弹力产生的影响
视频的最后,呈现的画面明媚而美好,五颜六色的气球,溅起的透明雨滴,孩子们投入的表情,完成任务后的满足感,都能勾起人们对于童年时代的向往。
01
让孩子在玩中学习
有人经常会问我,“美国的每天的家庭作业是什么”?
在大家的印象中,美国的学校时间很宽松,除了常规的暑假、寒假,隔三差五还有感恩节假等公众假期,另外,赶上天气不好等原因,学生们都会优先休假。通常情况下,美国的孩子每年只上大约165天的课。这和国内孩子一年只有几十天的假期比起来可真是“放羊”一般的生活。
而美国小学真的会让孩子“放羊”吗?课后会不会给孩子留很多作业和习题呢?
在美国小学,让孩子玩中学,是美式教育中的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有一次,去朋友去朋友家做客,无意发现墙角有一个他儿子做的手工作品,是用黏土和细沙做的加州立体地形图,我觉得老师的这个教课方法也别好!孩子看似在玩黏土和沙子的同时,不知不觉记住了加州的整个地形地貌。
02
让孩子在做中学习
美国小学大一点的孩子,他们的课后作业则是在“做”中学。
通过研究“项目”和动手做“作品”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点。如上完科学课,老师会安排学生制作一个立体手工,表现热带雨林的风貌。孩子们会来到图书馆查看资料,自己动手涂涂画画,找各种材料剪贴拼接……或者,上网搜集相关内容,自己制作成PPT演示文件,并在下堂课中演讲给同学们听。
孩子们在动手的过程中更加了解到了热带雨林分哪几个层次,一些典型动物都有什么习性。孩子们既锻炼了综合技能,又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03
用科学方法论学习
何为科学方法论,让我们先看一下儿子曾经的一场关于“细菌”的科学汇报吧。
首先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教室里哪里细菌最多?
于是孩子们分别提出了他们的假说(Hypothesis)——有的说地板最脏,所以地板上的细菌最多;有的说教室里的试验台上细菌最多,更有个别孩子甚至说门把手上细菌最多。但是提出了假说之后,孩子们需要证明他们的假说。
接着孩子们在老师的帮助下做出了一个计划:把地板上的细菌数量和试验台上的细菌以及门把手上的细菌数量进行比较。
怎么比较呢?显然肉眼是看不到细菌的,但是老师并不提供显微镜给他们使用。老师告诉他们,有些东西直接无法测量的时候,可以用间接的办法,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小孩子们得到了下面的实验计划:
先用三块干净的试纸分别擦地板、试验台和门把手,然后把试纸上擦到的东西移到培养皿里面密封起来。接着把培养皿放在一个台灯下面照射3天保持温度。3天以后便可以用肉眼直接观察细菌的数量了。
另外,为了防止实验的误差,老师叫小朋友们每个实验做三次,这样可以防止一些偶然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所以地板细菌,试验台细菌和门把手细菌的培养皿各有三个。
下面的图是孩子们最后的实验结果。
这张图是儿子自己绘制的实验结果图表。
这就是美国课堂上老师教会孩子们的实验方法
1.阐述问题(你想发现些什么?)
2.形成一个假说——可以是一个猜想(你设想会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3.计划——(你需要哪些材料来完成你的实验)
4.过程(一步一步的列出过程去测试之前的假设)
5.结果(最后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
6.结论(从中学到什么?问题的答案是什么?你之前的假设正确吗?)
让我们看一下孩子们自己制作的科学实验展板吧。孩子们除了每个人会分别上台进行汇报之外,也需要分工合作制作展板。汇报结束后,儿子兴奋的告诉我,哪一部分是他做的,甚至哪几个细菌是他画的。看得出,孩子们从这次科学实验中学到了不少东西。
在美式教育里,学习不是枯燥无味的机械式记忆,老师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孩子在玩耍的不经意中就学到了很多有用又有趣的知识,让孩子们带着问题主动的去寻求答案,而这个答案很多时候都不一定是标准答案,激发他们的兴趣,而中国的教育更适应于一个权威的统一标准答案。让他们时刻保持对未知事物无穷无尽的好奇心,是每个家长和老师最应该珍视的。
为什么美国没有庞大的题库和反复的抄写训练?而是用这么多灵活的方式让孩子边玩边学?
其实,这要追溯到美国小学的教育目标。
在美国,提倡的是孩子们将所学的知识掌握并应用,标准答案往往会受到“冷遇”,被怀疑为抄袭。
美国是实用主义至上的国家。实用主义精神渗透到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当然也包括教育。大多数美国教师有一个共识:知识不是用来应付考试的,而是用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
所以在美国的课堂里,我们很少见到老师在板书学生在做笔记的场景。而多数情况下是老师引入学科内容,然后由学生设计与该学科知识相关的游戏,通过解决游戏活动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而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中国,老师对于知识的讲授,更多的是对前人留下来的知识结论的归纳和总结。而在美国,老师更强调方法的传授。给孩子空间去创造。
不同教育观念和方式培养出不同特质的人。寄希望于中美的课堂教学能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中国课堂授课能在传授给学生大容量知识的同时,还能让孩子在实践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挖掘他们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这才是未来社会所需要的综合性人才。
兰兰妈说过,未来时代的竞争必定是要跨国界的。我们的孩子不仅要和中国的孩子竞争,也要同国际上最优秀的孩子竞争,甚至需要和人工智能竞争,那我们就不能单单强调知识的灌输,更要注重品格的锻造和能力的培养。希望我们的孩子,未来都能成为适应全球化竞争的世界公民!
最后,兰兰妈将IPAD的广告片《homework》完整视频分享给大家,希望未来课后作业不再是孩子们的梦魇。
另外,5月4号下下周五(晚上7点),兰兰妈邀请了两位具有多年美国教学、管理经验的老师(Leslie和Steve),来到我们的美式学习群上,给大家做一期关于《美国学生的学与玩》的讲座。
到时候讲座会以中英文双语的形式分享给大家!欢迎大家转发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