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夜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
如果诗人查海生和骆一禾还在世,他们或许会一起喝酒谈心,庆祝54岁生日,夸奖自家儿女,回忆五四操场晚上的啤酒和读诗声。
不过这场饭局,早已无法凑齐。1989年3月26日黄昏,刚过完25岁生日的诗人查海生,在山海关卧轨自杀,2个月之后,他的诗歌引路人、倾听者骆一禾,突发脑溢血逝世,二人一同留在了80年代。
查海生出生在安徽一个小村庄,家境贫寒,“成长孕育于荒野的粗糙与黑暗”。15岁时,他拿到北京大学法学系的录取通知书,背上行囊去乡北上。和父母挥手告别时,他还不知道,自己生命最后十年,将在北京度过。1979年的北京大学还没有军训,他这样描述在北大求学的场景:“每一个日子我都早早起床,我迷恋于清晨,投身于一个又一个日子,那日子并不是生活——那日子他只是梦,少年的梦。”
他赶上了好时候。80年代的北大校园里,舒婷、北岛等人的朦胧诗被广为传诵。经过了十年的文化荒原,学生们的脸上似乎都被时代洒上了诗意。作家余杰后来形容那个空气里充满诗情的校园:十个馒头砸向十个北大学生,至少有八九个是诗人。
1983年自北京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至中国政法大学校刊编辑部,后被调至哲学教研室工作。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上,他朗诵了自己的一首诗——《历史》。那天他认识了邻座的女孩B。她来自内蒙古,那里人们把蒙藏高地上的湖泊叫做海子。
纪念诗人海子
(1964年3月24日-1989年3月26日)
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
在光明的景色中
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
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
——《春天,十个海子》
黑夜的献诗――献给黑夜的女儿
作者:海子
黑夜从大地上升起
遮住了光明的天空
丰收后荒凉的大地
黑夜从你内部升起
你从远方来,我到远方去
遥远的路程经过这里
天空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丰收之后荒凉的大地
人们取走了一年的收成
取走了粮食骑走了马
留在地里的人,埋得很深
草叉闪闪发亮,稻草堆在火上
稻谷堆在黑暗的谷仓
谷仓中太黑暗,太寂静,太丰收
也太荒凉,我在丰收中看到了阎王的眼睛
黑雨滴一样的鸟群
从黄昏飞入黑夜
黑夜一无所有
为何给我安慰
走在路上
放声歌唱
大风刮过山岗
上面是无边的天空
选自《海子的诗》,人民出版社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海子的诗作主要分为抒情诗和长诗,在海子心中,长诗是工作,抒情诗只是情感表达。在生命最后几年,海子把大部分精力放在《太阳·七部书》史诗创作上。他曾谈到对自己和诗歌的希望:“我的诗歌理想是在中国成就一种伟大的集体的诗。我不想成为一个抒情诗人,或一位戏剧诗人,甚至不想成为一名史诗诗人,我只想融合中国的行动成就一种民族和人类结合,诗和真理合一的大诗。”
可惜这部史诗,他没能写完。 “诗歌烈士”是他给兰波的称号,一个月之后他在山海关的那次震惊诗坛的躺卧,让这个称谓落在了自己身上。第二天,骆一禾去山海关处理了遗体。“诗稿在昌平的一个木箱子中,如可能请帮助整理一些。”骆在短暂的一个多月里整理好海子的长诗,把自己的书号让给海子,为推介海子的诗四处奔走,而他自己,因为劳累过度脑内大面积出血,没能活过1989年的5月。
在海子的抒情短诗当中,我们能够明显感到他对自然、对人间的炙烈赞美,以及自己想要被人间的太阳热爱,而最终只能与孤独共饮的痛苦。“你来人间一趟 / 你要看看太阳/和你的心上人/ 一起走在街上/了解她/也要了解太阳”。似乎看到诗人站在人群外,透过镜片赞叹世界,祝愿人类,然后自己纵身跃进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