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早上、中午、晚上好啊,我是中年兔子。
知道吗?越来越多的人感到疲惫和焦虑。
前些天在看新闻的时候,看到一篇报道:
59岁的前甲A上海中远俱乐部总经理王国林,在8月29日晚的业余足球活动中突然倒地,不幸离世。
导致死亡的原因是心脏骤停,猝死。
王国林曾担任前甲A上海中远俱乐部老总,是中国足坛曾经的风云人物。当年,中远老总徐泽宪重金打造的上海中远(国际)队,一度与申花分庭抗礼,差一点还拿到甲A联赛冠军。
猝死 这个词在这几年屡见不鲜,这几年也频频爆出医生在手上台前猝死的消息,还有学生通宵复习,运动过程中突然倒地...
三台县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戴志辉值完班猝死;
江西省新余市人民医院骨科一名医生因过度劳累猝死;
上海申梵足球俱乐部球员王宽伟睡眠中猝死;
女大学生工厂兼职16小时后猝死;
男子疯狂工作猝死留下未满月的双胞胎女儿;
……
我国每年发生猝死事件超过100万。“猝死总体发病率有年轻化的趋势。”据研究调查,心脏性猝死的总死亡人数高达54.4 万/年,位居全球各国之首。
在生活节奏快、压力大的今天,有太多的困扰,缠绕着许许多多努力生活的普通人。
猝死为何缠上中青年人?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身体熬得住。
其实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我们一天一天的精神紧张,睡眠生活也极其不规律,经常熬夜甚至通宵——体力早早的就透支了。
有段时间保温杯很火,一位网友讲述自己摄影师朋友的经历:他去给黑豹乐队拍照,回来甚是感慨:“不可想象啊,不可想象啊!当年铁汉一般的男人,如今端着保温杯向我走来。”(指赵明义大叔)
莫名其妙被诸多网友@后,他自己也发了条微博调侃“听说我的保温杯在微博上火了?”阅读量疯涨过1500万。评论里,有网友打趣“泡枸杞了吗哥”,也有人唏嘘“岁月不饶人”。
有人大体总结了一番,转发“保温杯”最疯狂的,是平均年龄30多岁的那拨人。当年的少年成长为了独当一面30多岁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喜欢的曾经不羁的摇滚乐手,也早已步入中年,当年“非主流”的乐手们开始融入“主流”生活。
对他们来说,“中年”两字后面,与其说是危机,倒不如说是焦虑更恰当。他们拥有家庭、工作和一定财富,一切看似美好且牢靠,可是却有些力不从心,一直紧绷的那根弦,不知道还能坚持多久;他们会怀疑之前所经历和获得的,却始终得不到答案,对此感到虚无且缥缈。
张爱玲说:“中年以后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有些时候,我们压力大到不敢生病;而有些责任,未到中年就已经到来了。
分享一个段子:
还记得毕业进入社会时,老板拍着我的肩膀说:“小伙子好好干啊,这样会让你飞快成长的。”老板果然没骗我,才工作一年,我看起来就好像40岁大叔。
我们不杞人忧天,但也拒绝意外的发生
运动使人健康,但在你身体不适的时候,就不要勉强去运动了。
虽然比较少见。但其实像中暑、超负荷运动心脏缺血、呼吸道疾病、心脏外伤性出血、饱食后运动、运动后淋浴、感冒时运动等等,也有导致猝死产生的可能性。
最容易导致猝死的是过度劳累,长期熬夜,生活压力大,肥胖等问题,这就是现在猝死问题越来呈年轻化的原因。
还有要注意。中老年人运动猝死的发生率要比年轻人高一些,所以如果有教练或想要带家里长辈健身的爱好者,也要注意一定做好运动前必要的身体检查,同时注意运动强度跟量的控制。
十大高猝死行业:
1 广告达人;2 白衣天使;3 网络店主;
4 IT工程师;5 媒体人士;6 人民警察;
7 一线工人;8 莘莘学子;9 演艺明星;
10 运动健将;
上面是《人民日报》公布了一份“十大高猝死行业”你的职业上榜了没?
该名单虽不能一概而论、直接对号入座,却能帮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学会释放压力,才会懂得生活
就像很多人常说的那句话:我不敢倒下,因为身后空无一人。
学会给生活和工作增加“佐料”和“养分”。预防猝死,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适合的休整方式。手脚会累,心也会累,漂泊不定的心需要“港湾”。
早睡
很多人觉得自己的压力很大,实际上他们可能只是睡得太晚;
整理减压法
收拾家务是一种很好的减压方式,一边收拾一边思考人生。然后看到干净的屋子,心情一下就放松下来了呢;
“色香味”减压法
通过芳香的气味、美味的食物、美丽(萌)的景色、舒缓的音乐,或者通过冥想达到解压的目的;
运动解压
适量的有氧运动有很好的解压效果,慢跑、打球、瑜伽。过量做对抗性强、熬劲的项目不仅达不到效果,还会导致筋骨和肌肉酸软,出现适得其反的效果;
学会说“不”,留出时间给自己
你不可能做完所有的事情,花一点时间去远离那些导致你感到压力的事;
最后:沟通
试着和家人、朋友探讨你的感受,你还可以寻求专业帮助,尤其是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不能够改善、减轻压力的时候,专业人士往往能给你一些更好的建议。
希望你不要像《幸存者回忆录》里写的那样:
“做孩子的时候感到无聊,盼望着长大。长大后又向往返回童年。我们浪费自己的健康去赢得个人的财富,然后又浪费自己的财富去重建自身的健康,我们焦虑地憧憬未来,忘记眼前的生活。活得既不是为了现在也不是为了将来。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的时候也好像从来没活过。”
- 本文完 -
网络图片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我
转载请注明来源
觉得文章不错的话
转发给好友,或者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