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若菱知道志明外遇的事情,触及了她几个痛点:
第一,觉得自己总是不够好的想法。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一定是我不够好,他才会另寻他人。
第二,若菱对未来本就有很深切的不安全感,很不喜欢生活中有任何的变动。现在,婚变的事实逼得她要去面对完全不可知的未来,真是令她惶恐不安。
第三,不管她是不是真的还很爱志明,毕竟共同生活了这么久,感觉就像亲人一样,志明已经成为生命当中的一部分了,突然要割舍,谈何容易?
而老人的意思是,浴火重生的凤凰是更有生命力的。若菱的自我太与她的婚姻认同了,所以全面挫败以后,让若菱重新找到立足点的话,她会更坚强、更有自信。
所有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个经过仔细包装的礼物。只要我们愿意面对它有时候有点儿丑恶的包装,带着耐心和勇气一点儿一点儿地拆开包装的话,我们会惊喜地看到里面深藏的礼物。
若菱莞尔一笑。是呀,除了臣服,所有其他的举动、感受,都是徒劳无功而且白费能量的。若菱决定好整以暇地坐在车里听音乐,静待交通警察来疏解拥塞的车道。
“臣服的好处就是,当你接纳了当下,不徒然浪费力气去抗争的时候,事情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转机出现,你才发现原来的挣扎真的是白费力气。而且,正因为你把能量充分关注于眼前前的事物上,有的时候你会发现更好的解决之道,帮助你脱离眼前的困境,或是你不喜欢的情境。”“所以破解情绪障碍之道,最重要的就是臣服。”
“看到我们的思想的同时,你就切断了与它的认同,如果你进而检视它的真实性,你会发现,我们90%的思想几乎都是不正确的。当你不再盲目地听从脑袋里的声音时,就是它可以止息的时候了。”
“还有一个方法就是把注意力带回到当下。因为你如果去看你的思想时,你会发现你所想的东西,不是在过去就是在未来,很少是当下这一刻的关注。”老人很认真地说,“这个时候,如果你把注意力拉回到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上面,比方说如果你在洗碗,你就感受一下水的温度,皮肤和碗盘接触时的感觉,碗盘从油腻到干净之间,你手指触摸它们的感觉变化……就可以阻止自己胡思乱想。”
“那么你就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内在身体,去体验你当时身体各个部分的感受,或者把注意力放在你的呼吸上面。因为你知道吗?”老人停顿了一下,“我们的思想总是在过去和未来,但我们的身体和呼吸却永远是在当下的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挑剔很多东西,吃的、穿的、用的,还有自己的亲人、朋友……可是我们却从来不挑剔自己脑袋里面的思想。它说什么我们就相信什么。”
“腐烂发臭的食物,你绝对不会放入口中,或是吞进肚里。”老师又说,“可是,你们有没有想过,每天你放了多少负面的思想在自己脑袋中,还反复思考、琢磨它们?”大家一听都点头称是。
“所以,凡是不被允许的那些特质,就被我们压抑在潜意识里面。但它们是一种能量,不会因为你不承认它的存在就消失了呀!”老师停在这里,让同学们大致地检视一下自己的潜意识垃圾桶里面,库存了些什么东西。
“这些东西,就是心理学家荣格所说的‘阴影’,被我们否定的、压抑的、抗拒的内在特质。这些我们压抑下去的阴影,还有我们从小到大不被父母、环境认同的各种情绪,都是没有释放的能量,储存在我们的细胞记忆里。它们不时会浮上台面,给我们造成困扰,但是我们并不想去看它们。于是,我们怎么做?”
老师又在人头周围画了一个圈圈,写上“策略”两个字。
“于是我们就发展出很多策略来逃避这些蠢蠢欲动的不安、浮躁、突如其来的暴怒、莫名的忧伤,还有脑海里面喋喋不休的‘你不够好、你是错的、你不如别人、你不够完美’的紧箍咒。”
拼命工作、酗酒、抽烟、各种瘾症、看电视、追星、过度运动、帮助别人、不停地读书、学习、泡夜店、换伴侣、换工作、在生活中制造各种戏码、做义工、投入各种团体。
“还有……”老师神秘地说,“上各种心灵课程、参加工作坊、去庙里打禅、到处参加灌顶法会、上教堂、望弥撒。”
只有当你自己愿意进去探索,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摊在阳光下接受疗愈,或是把光带到洞中,疗愈才会发生。”
从小就被教导我应该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也自认为我很聪明,所以我压抑、否认了自己不聪明的地方。于是,我看到不聪明的人的时候,他提醒了我内在不想面对的部分,所以我特别讨厌不聪明的人,对他们没有耐心。”
“同样的,当你对某一类人或是他们的行为,特别有意见、特别看不顺眼的时候,就是一种自我的投射行为,也是一种逃避策略,其实,他们的那些缺点你都有,只是不承认罢了!”
“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所有的外在事物都是你内在投射出来的结果。”
“观察者在各种事物的可能性中选择了一种,于是事情就如实发生了,所以事情是我们的‘选择’,而不是我们被动地看事情发生。”也有同学提到了“吸引力法则”,能量相同的事物会彼此吸引,所以我们周遭发生的事物都是我们本身的能量吸引过来的。
”老师柔声地说,“当我们心里有个深切、真诚的渴望,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助你,这就是你心目中的神。当你祈祷的时候,你的内在会发出一股正面振动的能量,它会把你想要的东西吸引过来,也就是神在回应你的祷告而赐给你真心想要的东西。”
“我们面对每天的生活,都去试着活在当下,臣服于所有‘已经发生’的事。已经发生的事就是神,因为如果不是神的旨意的话,它不会发生,所以我们臣服于它。然后因为我们相信神的恩典,所以在当下的每个选择中,我们没有惧怕,能做出最好的选择,而且正因为我们深信神的恩典深藏其中,最好的事物会因为我们有意识的选择而发生。”
他告诉我:‘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他教我去检视自己的思想,挑战自己的信念,这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你知道,我们是完全听从我们脑袋里的声音,从来不去质疑它们的。”
像拜伦·凯蒂的转念方法,随时观照自己的思想,并且检验它们的真实性,另外他告诉我,没有任何事情可以造成心理上的痛苦。痛苦是来自于你对事情的解释。痛苦是你创造出来的,是你对事情的解释造成了痛苦。”女明星拿了一张纸,在上面写上:
A(事件)→B(信念、想法)→C(结果)
“你看,A永远是中立的,因为同样的A,发生在不同人的身上会有不同的C出现。
在我们每个负面的情绪后面,都有一个支持它的思想。因为情绪是身体被我们思想刺激之后而产生的反应。
比方说,我的一个妯娌,帮其他的人都买了一些好东西,唯独没有给我。我当时很生气,也很伤心。然后我就检视自己负面情绪后面的思想,发现我‘要求’我的妯娌对待我(一个刚嫁入他们家的人),一如她对待其他已经和她相处很久的亲戚。我有什么资格要求她要对我公平呢?我生气、伤心对事情有没有任何帮助呢?她这样做是谁的事呢?她的事我有资格干涉吗?”女明星两手一摊,“就这样,原先让我痛苦不堪的一些事情,在我把自己的思想带到放大镜下检视的时候,一个都不能成立。”
这一步,就是你要下定决心,不再被你的思想干扰,然后你要花很多时间去培养觉察和定静的功夫。”
逐渐从你自己的人生模式当中解套出来。
须要有足够的心量去包容、接纳。
“让我们心理上受苦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想法,和围绕着这个事件所编造的‘故事’”。
老人是要她每日静坐,锻炼思想定静的“肌肉”,因为这条“肌肉”我们从来没有去训练过它,难怪弱不禁风。
她知道自己一直有概括性的负面思考习惯,就是把很多事情都夸大,变得糟糕至极。
“自己的价值是自己给的,不能把这个权力拱手让给他人。”
若菱开始自问自答:
“他怎么可以?”
“他就可以!”
“为什么?”
“因为他已经做了。做了就是事实。事实最大。而且,他怎么做是他的事,你接不接受是你的事。”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我们情绪上的抗拒和反对,可以改变我们不想要的事实,但是现在若菱清楚地看见,自己的抗拒就像是拿脑袋在撞墙,真的是“徒劳无功”,而且对事情的后续发展一点儿帮助都没有。
她坐在长椅上,闭上眼睛,感受胸口那个沉重、抽痛的感觉,不去逃避,不去压抑,就只是不带任何预设立场、任何成见地去“允许”它的存在。逐渐地,若菱开始能够以爱和理解去接纳这种情绪了。过了好一会儿,若菱觉得胸口有种能量释放的感觉,好像有什么东西正在悄悄地抽离,慢慢地,她觉得舒服多了,就张开了眼睛。
“你已经做到了第一个层面的臣服了,就是接受事实,现在要做的是第二个层面的臣服了——臣服于你因事件而衍生的情绪,不要与它抗争
‘凡是你抗拒的,都会持续。’因为当你抗拒某件事情或是某种情绪的时候,你会聚焦在那个情绪或事件上,这样就赋予它更多的能量,它就更强大了。”
“首先,你的自我觉察就会带来觉知之光。其次,喜悦是消融负面情绪最好的光。有什么事情是你爱做的,而且是可以带给你喜悦的?”
喜悦不会递减
“你可以安排一个散心的旅程,到大自然的怀抱中,享受它那个最接近我们真我的振动频率。另外,也许可以去学学跳舞。”
“学跳舞?”若菱很惊讶。
“为什么不呢?”老人笑着说,“因为舞蹈是最能展现你自己的一种艺术,在舞动四肢的同时,你不但与身体联结,而且能释放累积的压力、情绪,进而用舞姿和蕴含其中的力量来表达你自己。”
“定静的功夫是对治我们纷乱思想和负面情绪的最有效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帮助你建立觉知,提升你对事物以及自我的觉察能力。而且在冥想时,我们的身体如如不动,情绪、思想都在严密的监控下,你和你的真我可以有短暂的相聚。虽然短暂,但你已经接近生命的源头了,也许不能畅饮,但多少可以沾染到那湿润的水汽。”老人解释,“定静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建寺起来的,不过在过程当中,你会愈来愈感受到来自真我的那些特质:爱、喜悦、和平。”
“我们和真我的距离愈来愈远的时候,会失去自我感,因此我们必须要抓取一些东西来汲取我们的自我感,小我于焉产生。它不停地向外抓取,只为了加强它自己的真实性,好继续苟延残喘地存活下来。”
现在看来这也不过是小我的自我认同,认同他的房产是一种身份的表征。这时若菱忍不住说:“然后我们出校门以后,自我的认同就变成了你的工作、你开的车、你住的房子、你的配偶、你的孩子等。”
“小我不但向外抓取,而且它也进一步地和它的思想、情绪以及身体认同。”
“很多人觉得奇怪,为什么我不再娶一个年轻漂亮的太太。对我而言,老婆是和我一起过生活的,不是秀给别人看的,心灵相通最重要。比我年轻几十岁的女孩子,哪能懂得我的喜好、心意、心态呢?娶年轻女孩的人,通常都是希望在女孩身上满足一些小我的需求,这也是一种无谓的身份认同。”
觉知是破除身份认同的第一步。要你放下身份认同是很难的,‘看见’是第一步——先要看到你自己认同于某样东西,也许你没办法立刻放下。但是如果你能彻底了解到你认同的那些东西,其实不是你,也不是属于你的,你就有可能从这个外境追逐的噩梦中醒来。”
“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很难,你要有充分的决心和毅力。”
若菱霎时百感交集,又是她的胜肽吧?会把李建新的女儿想成、看成是他的女朋友,就是要若菱去“享受”被背叛、被欺骗的感觉。还好这次若菱没有上当……
“很多人谈论心想事成,都是强调什么潜意识的积极力量,要用不停的正面思考来创造、显化你所想要的事物。”
若菱忍不住打断:“我以前就试过了,没有用!”老人不介意急性子的若菱插话,反而问她:“那你知道为什么吗?”
若菱想了想,说:“哦,就是那个马车图嘛!那匹可怜的马,它再怎么样下定决心也是没有用的呀!马车夫坐在后面掌控呢!嗯,不对……”若菱又修正,“马车夫还得听主人的呀,如果主人要去沈阳,马车夫可不敢往南走呀!”
“所以如果一个女人想要嫁一个如意郎君,表面上她很认真地在找,可是潜意识层面却相信自己不配得到一段好姻缘,而她的真我则是定好了她此生要学的功课——就是情感上要学习独立自主,那你想,她再怎么努力有什么用处?但是如果她能够学好了这门功课,那么她真心想要的东西就会自然而然地流向她,挡都挡不住。”
“那是不是说,一个人很想努力赚钱,获得成功,但他的潜意识有可能觉得自己始终就是一个失败者,而他的真我就是要他学习从失败中找到自己真正的价值,如此一来,他光是努力奋斗赚钱是没有用的,他必须要了解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己的功课之后,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所以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这些都是内在的旅程,跟外在的环境无关。”若菱感慨地说。
“是呀,你已经学到了如何破解身体的滞碍,化解情绪的瘾头,检视思想的谬误,以及放掉无谓的身份认同,有了这些基础之后,心想事成就不是难事了!”
“记得吗?我们可以通过联结、臣服、定静、观照、觉察等功夫,在那些圆圈圈中破解出一条路,与我们的真我相通。
当你真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振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真心想要 “那就是不仅仅在思想层面而已,你必须打心眼儿里渴望这个东西,每次想的时候,都会到了浑然忘我的境界。而且最有威力的是,让自己随时随地都处在你已经得到了你想要的东西之后的感受。而且视觉的观想是最重要的,你可以每天都在脑海里面演练你已经拥有你要的东西的画面,细节愈清楚愈好。这样去观想并且去经历那种感受,让你的每个细胞都充满信心地在召唤它想要的东西……”
“宇宙并不知道你正在发散的振动频率是因为你观察到的或是实际经历的事物,还是你记得的或是想象的事物。它只是接收到了你振动的频率,然后用和它相配的事物做出响应。”老人又神秘地压低声音说:“最大的秘密就是,我们用视觉的观想和自己的感受所发出的振动频率是最强的。”
“外在的努力还是很重要的。虽然这是一个内在的旅程和工作,但是我们不能整日在家做白日梦、游手好闲,期待事情会从天上降临。老天爷还是很公平的,你的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你想要有收获,就非得付出努力不可。”
“很重要的就是,你想要的东西愈真实、清楚,愈好。你要把自己想要的东西定义清楚,这样宇宙才能知道你究竟想要什么。还有,”老人提醒,“要言行一致,不要说的、想的是一回事,做出来又是另一回事。”
让若菱情绪起伏不定、让她受苦的不是这个事情本身,而是她对事情的态度、看法,还有围绕着这件事情、若菱自己编造的种种“故事”。
“在心口中央。”
“好,试着去感受它,百分之百地感受它,不要压抑,深呼吸,把你的呼吸带到那里去。”
“维持一个观察者的意识,看着你的这些负面情绪,不要批判,带着爱的觉知,在你的心口处迎接它们。”老人再度提醒,“深呼吸!”
“特别去感受那个小我被贬低、缩减的感受,”老人指示,“只要你允许小我的缩编,你的内在空间会因此而扩大。记得,去允许,然后放下!”
若菱只好迟疑地背诵:“嗯,先要解除自己的人生模式,学会自已的功课,然后全心全意地用观想的方法去散发‘事已成’之后那种愉悦感受的振动能量,”若菱这时顽皮地一笑,“然后赖皮地在未实现之前就先去感恩,嗯,还有就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很清楚、很具体,而且要为它付出一定的努力,同时言行一致。”
“我……”若菱倒是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要什么。在遇见老人之前,她所有的焦点都是放在她“不要”什么上面,抱怨这个、抗拒那个,很少想过自己真心想“要”什么。
观想你已经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的最佳时刻是在早晨将醒未醒之际、晚上将睡未睡之时,因为那个时候你与你的潜意识最接近。”
我们一直以来做的,就是去和现实抗争,对现实不满,想要改变他人、改变环境,但都是徒劳无功的,甚至适得其反。我们不知道一切问题都是出在自己身上,只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心境,所有的外境,包括人、事、物都会境由心转地随之改变。
“力量是在我们自己的手中!”
亲爱的孩子:该是你展翅高飞的时刻了。我看到你的成长、茁壮,心中有无比的喜悦。记得,要把你的祝福跟所有的人分享,因为分享就跟感恩一样,分享出去的越多,你回收的就越多。又到我云游四方的时候了,临走前我送你一句话,记住——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所有的人、事、物都是你内在的投射,就像镜子一样地反映你的内在。当外境有任何东西触动你的时候,记得,要往内看。看看自己哪个地方的旧伤又被碰触了,看看自己有哪些阴影还没有整理好。不要浪费能量在那些外在的、不可改变、不可抗拒的东西上。先在内在层面做一个调和整理,然后再集中精力去应付外在可以改更的部分。记得,每个发生在你身上的事件都是一个礼物,只是有的礼物包装得很难看,让我们心怀怨怼或是心存恐惧。所以,它可以是一个灾难,也可以是一个礼物。如果你能带着信心,给它一点儿时间,耐心、细心地拆开这个惨不忍睹的包装外壳,你会享受到它的内在蕴含着丰盛、美好,而且是精心为你量身打造的礼物。祝福你,孩子。
我们还是要愿意去承认、接纳自己的阴暗面,能够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然后接纳它们。同时,能否和自己的负面情绪和平相处,也是决定我们快乐指数的重要因素。
“对一些婚姻来说,外遇其实是双方都想要更进一步亲密联结的手段。”
“啊?!”小雪脸上全是问号。
“两个原来素不相识的人,婚后开始如此紧密地生活在一起,双方其实都有一个不自觉的自动保护机制,想要抗拒两个人变得更加地亲密。两人僵持在那里,无法再进一步亲近,就有个关卡过不去。”若菱说。
“所以,”小雪试探着说,“为了打破这个僵局,其中有一方会向外发展,探索别的领域,其实是向自己的伴侣发出求救信号?”
“所以,如果双方的感情基础深厚,本来就是天生的一对,外遇之后,感情反而会更加地紧密相连。当然,这是要建立在被外遇的那一方,能够面对并且放下自己‘被抛弃’‘无价值感’[2]的痛苦信念之后,愿意真心原谅,就能以喜剧收场。”
“对我而言,我的婚姻是我的身份认同、我的堡垒、我的避风港,但我和志明并不是真的志趣相投的伴侣。所以,老天要借由我的婚姻破裂,来打破一些我的执着,让我接受赤裸裸的审判,面对自己不想承认的一切。”
我们的人生,在适当的阶段,会有不同的人出现,提供你灵魂需要学习的课题,甚至帮助你完成这个课题。不再寂寞和痛苦了。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和成长。”
“不要期待一个人会出现在你的生命中,满足你所有的心理需求,从此你就不再寂寞了。没有这回事。”若菱直截了当地说,“有些亲密关系是业力关系,对方扮演黑天使的角色,用痛苦的方式让你学习课题。有些伴侣是疗愈关系,对方可以让你在一个比较理性、温和,具有安全感的环境下,疗愈你内在的一些创伤。这两种都可以说是灵魂伴侣啊!”
所有的问题其实都发生在我的内在,哪有什么上师、法门可以把你内在的东西给拿走、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