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午到父母家,见餐桌上又有一盘马兰炒香干。
从春节开始,几乎每个礼拜,只要我们去吃饭,就会有这个菜。
切得细细的马兰和同样切成细粒的香干炒在一起,放点盐即可。
这个菜,虽说中规中矩,但我们家的人都爱吃。当然,现在的马兰都是人工种出来的,味道跟我们小时候的野生马兰不一样了。
上世纪的70年代,我在农村读小学。每到早春,屋后、路边便会长出好多野菜,最常见的有荠菜和马兰,荠菜我分辨不出来,只认得马兰。每天放学后,到家放下书包,我便会拿着个竹篮子,带把小剪刀,去挑马兰。
那时候家里穷。去挑马兰时便很有一种责任感:我多挑点,晚上就可以多一个菜。
带着同样的想法,每年暑假,我都在家附近的河里钓鱼。钓上来的大多是鲫鱼。所以夏天的葱烤鲫鱼和春天的马兰一样,是以前我家吃得最多,且不用花钱的两个菜。
神奇的是,这两个菜,至今都是我们家的最爱。现在的马兰少了苦涩味,可以直接翻炒食用,方便很多。而以前野生的,还要有一道去涩味的工序,就是把挑拣干净的马兰洗净,放入开水中 焯下,捞出来,像在搓衣板上搓衣服一样把里面涩涩的汁水挤出来,再加点水,再挤压,重复若干次,待白色的泡沫少了,才能拿去凉拌或清炒。有时候也会和豆腐一起,煮成羹,滑滑嫩嫩的很是清口。
妈妈知道我们爱吃却又不做,所以每次我们去吃饭,她总要做上一盘。今天把小时候挑马兰的事讲与女儿听,她听了调侃说,“穷人家的老大嘛”,但是父母却不记得还有这样的事。
岁月悠悠,所幸现在我们都不用再为吃喝犯愁。
2017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