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我写了许多游记,一位仍然韩国的朋友问我怎么不写写韩国。
嗯,韩国,那真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我尝试过回忆,但却像失忆一般,知道那里有一块记忆,却始终一片空白。于是我打开釜山地图,找到我曾经住的温泉场站,当我看到SK hubsky 公寓的名字时,我的鼻头开始发酸。在釜山的日子,是我人生最美里的一段日子啊。
我关了窗户,拉上窗帘,找了一个最舒服的姿势坐着,等周围静得好像世界只剩下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才闭上双眼,听头脑中的声音慢慢诉说,诉说在釜山的一年。釜山的一年好像一个梦,好像一场时空的穿越。
虽然釜山是韩国的第二大城市,但是我还清楚地记得我们出了机场坐在大巴上看到的那一片宁静:绿草在河边漫延,芦花就着阳光摇曳,车辆虽川流不息,但鲜见行人,建筑并不高耸,好似没有规矩地散落。虽然我喜欢田园风光,但心中也免不了生出一丝窃喜:韩国是发达国家,所谓第二大城市、国际大都市也不过如此,这样的城市与北京、上海甚至中国其他城市也是断不能比的。那,是我第一次出国,带着一丝幼稚的胜利者的洋洋得意。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曾经认为缺乏大都市气概的釜山却让我深深迷恋。
釜山面朝大海,背靠苍山,洛东江从城市中缓缓流过,整个城市本身就像一场浪漫的相遇。白沙细浪与碧海蓝天相遇的海云台,松涛阵阵与木鱼声声相遇的梵鱼寺,远山如黛与近草成茵相遇的下端,沙滩上的贝壳三三两两的等待着夕阳之梦的多大浦.......
釜山给予韩国人的并不是一块平整的土地,在山与河的空隙中,城市只好沿河伸展,因而缺少我习以为常的规整。釜山高楼大厦的数量并不能与其国际大都市的称号想匹配,更多的是三两层的民宅,数量众多,造型别致,虽然建筑面积不大,但是几乎每栋民宅都会留出一块露天的阳台,有心的房主还会在小院中种几株植物,红墙白瓦,再伸出几株绿的可人的枝叶,冷不丁探出几朵让人艳羡的花儿,房主的名牌掩映在绿树红花之中。众多民宅之间是错落的小巷,悠长悠长,若雨天,撑一把油纸伞,你就是像丁香一样的姑娘。
釜山人的浪漫中也透着智慧。我住的公寓前有一条小河叫温泉川,水深不过膝,正好流经釜山地铁1号线的北段,面对这样一条勉强可以称得上“河”的小河,釜山人选择的是留下它,地铁铁轨、车站等架在高处,中间修了停车场,下面河边修了运动跑道,于是这样一条小河被充分地利用起来,釜山人赚了。夏天的傍晚,郁郁葱葱的芦苇在河边晃动,野鸭子在河里安睡,河边运动的人们时不时惊醒一只鸬鹚,张开硕大的翅膀悠然腾空......
所谓和谐,即为此般吧。
在韩国的一年中,我遇到了无数好人。由于我不会韩语,许多简单的生活问题变得有趣而精彩,比如说如何告诉超市的导购我想买插座转换器,这是我在釜山第一个晚上遇到的考题。在超市工作的小姑娘年龄看起来不到20岁,耐心地看我这个外国人手忙脚乱的比划了半个小时,带着我去找,买好东西听说我要打电话,还带着我去打电话,看我没有硬币还自己掏钱给我。我和她,素不相识,以后也再未谋面,但是她给我的帮助却温暖了我以后的日子,让我希望自己也能把这种温暖传递下去。
有一次,为了帮朋友拍一个视频,我走到大街上,用我有限的韩语告诉行人“我是中国人,你可以帮我吗?我朋友的生日,你能不能用汉语对她说生日快乐”。一下午,我找了路人、情侣、店员等30多个人,用蹩脚的韩语告诉他们上面那段话,教他们说汉语的“生日快乐”,我,没有被拒绝过一次……
还有市场里卖海鲜的大妈,手脚麻利,带着海洋的气息,知道我是外国人,总是多送我点儿什么。还有指路的大叔,怕我们找不到路还专门送我们一程。还有在一个比较偏僻的沙滩上偶遇的一个大妈,知道我是中国人,想了半天,兴奋地说了一句“曹操”。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尽,道不完。我一直觉得釜山人带着最原始的善良,本性的善良。
由于语言不通,我更像是生活在一场亲身参与的电影中,用旁观者的眼睛看着釜山人的生活:年轻人总是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或在海边漫步,或在咖啡厅里小坐,从容且淡定。大叔大妈们,甚至爷爷奶奶们周末总是会去登山,装备专业、齐全,下山后和朋友们小酌两杯,舒适且惬意。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行色匆匆、疲于奔命,却不敢停下来,沉浸在阳光中,听听鸟语闻闻花香。在釜山的一年,我开始慢慢抛开浮躁的心,学着安安静静地享受一个无所事事的下午。
不知不觉,爱上了这座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