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粹是几个人在群里,有一句 没一句的闲聊着,脑子里突然蹦出了这两个假期。
当然了,麦假--收小麦时的假期;秋忙假--秋天收庄稼时的假期。
我是河南东南的那个地方长大的,1998年开始上小学时,我们全年所有假期的顺序是,麦假-暑假-秋忙假-寒假。
每年到临夏时节,六月一号左右,是收麦的时间,这时也是放麦假的时间。现在去想,我好像也不太知道原因--为什么要有麦假。比较合理的解释是,那时候还根本没有联合收割机到我们这个小镇,所有的收麦的流程都是:由小型收割机把小麦,顺着地面割掉放倒,然后家里人依次把带着麦秆的小麦,用车拉到空地上(车是架子车,空地叫 场‘音同长’地),然后再由机器进行小麦脱粒。而我们的每个老师,都是附近村庄的,也都有自己的田地需要照料,所以我们那里的所有学校都会安排统一放假。
秋忙假,也是在开始收玉米、收大豆、收芝麻时,学校会统一放假,是在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前后。这些庄稼,所有的一切都是只能人工去收割,想了想,甚至到现在的2019年,我们那儿收这些庄稼也都是全人工去做。玉米,大人们先用镢头把玉米杆直接连根儿砍断,依次并排放倒,我们小孩儿和奶奶、妈妈,就在后边跟着,从倒在地上的玉米杆上掰下玉米棒子,扔到空地上。
我还记得,大人们把带穗儿的麦秆,成小捆儿的塞进机器,侧边我和奶奶用盆接着,每盆快满了,就倒到旁边的大布上,其他的大人把机器另一端吹出的麦秆用木叉,挑到场地的另一边堆起来。
我还记得,最喜欢的是麦假,因为家里会买汽水和方便面。特别是方便面,每次都吃的特别小心,怕很快吃完 就要很久才能吃到。
我还记得,家里会把收装到干净化肥袋子里的小麦籽儿,整整齐齐的垛好,在我大大家的屋子里,然后我、我姐、我堂弟(那时候还没有我弟弟),我们三个就坐在麦袋子上写作业,好像总是作业刚写了一点儿,就开始在麦袋子上面,爬上爬下。
我还记得,那时候的语文作业,总是让抄写新学的词语很多遍,我们懒得写,就把2-3支笔绑在一起,这样达到“1片=过去5片”的效果,来应付无用的臃肿作业。
我还记得,收麦的时候,我和堂弟就带着奶奶家养的狗,一起去地里,等着有野兔子出现,让狗去逮,确实有遇到过几次,只是从来没抓到过。
我还记得,秋忙假的早上,爸爸和爷爷要趁太阳没升起来 露水还没干,方便捆扎玉米杆,就早早去地里。我们就找个瓶子跟着去,大人们捆扎玉米杆,我们在后面抓突崽子(蟋蟀🦗)。有时候找不到瓶子,就用路边的毛毛草,把突崽子一个个串起来,拿回家喂鸡。
我还记得,三年级的秋忙假,语文课刚学习了新课文。我在那个还没翻新的老房子门前,院子中间,坐在我最喜欢的小椅子上,趴在那个专属于我写作业的大椅子上,写着作业,语文课本翻开的是《秋天的怀念》的那一页。
我还记得,那个秋忙假的一个下午,我作业写了一半儿,跑到地里 给爸妈送水喝,直到太阳快落山才回来,摊开的书本,还是停留在《秋天的怀念》那里,一个下午的太阳照晒,书页已经定型,再也不能严丝合缝的合起来,永远在那一页有个空隙,一如 我对秋忙假的记忆,永远留在了那一天,好像也只有那一天。
我还记得,那天我送水回来,一心想着进屋拿东西吃,进了那个没有门的院子,没想着收拾一下书本作业,直接就去开门,在拧动钥匙的时候,听到书页翻动的声音,我没停下手里的动作,转头看了看椅子上的书,抬头看了看院子外 路边的大洋槐树,知道是来了一阵风,当时的那个画面,大概是我能想起,关于秋忙假最清晰的一个场景了。
我还记得,那个时候我完全不懂史铁生的这篇文章,也不知道他是什么样的人,写的究竟是什么样的故事,只是在按照老师的要求,学习里面的新汉字、新词语等等,纵使老师一遍又一遍的讲述着课文的中心思想和文章背景,可是那个时候的我,是完全理解不了的,事实上,现在去回想,太多太多的文章我那个年龄都是不可能理解 真正的含义在哪里。
我还记得,在大学之后的某一天,突然想起来这篇文章,赶紧去搜来读了一遍,才猛然发觉,这是怎样平凡的语句,却又是无与伦比的文章。
我还记得,在场地里,把小麦或者玉米装成袋,放在一起,等着拉回家。我就喜欢躺在上面,看着满天的繁星。说来奇怪,现在能回想起来的夜晚,好像每个都是繁星漫天,无边无际。
现在,种地的也少了,联合收割机也多了,架子车也没有了,也不再需要场地了,假期也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