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点半的一通电话开启了今日的办公模式,来来回回几个电话就到了12:30,早午饭可以一起解决了,特殊时期算是节省资源。
以前一直幻想,在家办公一定会很幸福,时间自己安排,舒服又自在。梦想实现了,幻想却破灭了。在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前提下,你没有时间自由。请继续努力工作,认真生活!
身处重灾区,不仅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人身自由也受到了限制。好在思想自由,让我可以发发牢骚,聊聊感受。跟大多数人一样,以为是个小年假,却一不小心过成了寒假。从最开始陪伴家人的愉悦欢乐,到认清是我需要工作,再到现在慢慢适应。我开始思考,疫情过后是不是要换一种方式生活。
想起第一次参加读书会,书友们分享的一本书《百岁人生》,觉得挺有意思。最近在得到APP上又听了此书,感受颇多。做个读书笔记跟大家一起分享。
这本书没跟大家讲养生保健,主要还是在谈人生规划,但又区别于其他人生规划的书,因为没有鸡汤,作者开头就提出了一个看似尖锐的问题“从小到大谈论了这么多的人生规划,请问有没有人告诉你,你到底能活多久”。这也是我最近重新开始思考的问题之一,
作者认为,凡是不考虑时间长短的人生规划都是不科学的。 然后顺着这个思路让我们假设”如果你的生命会很长很长,请问你的人生规划是怎样的,该如何过日子?你以为会教你如何生活?不是,他只是在告诉你,你会有更多的选择,也会经历很多变化。他以一个全新的视角描绘了一个未来社会的全景图,引发我们对于未来社会的思考。
先来看下作者的六大预言。
一, 你很可能会活到一百岁
二, 三段式人生必将消亡,多段式人生即将登场。
三, 喜新厌旧在未来可能会成为一种美德。
四, 人工智能将会抢走大多数人的饭碗,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五, 跨年零交往在未来将会成为主流。
六, 人生的选择,尤其是婚姻的选择将会越来越慎重。
第一个预言不难理解,健康状况的改善,营养更加充足,医疗更优质,技术更先进,卫生条件更好以及人们的收入提高,都对寿命的延长起了作用。根据研究,自1840年开始,人类的寿命就在以平均每年大约三个月的速度递增,也就是说,每过10年人类就可能多活两到三岁。在进入21世纪后,这个趋势还在更快地加速。根据各种研究机构的计算,我们身边的00后小孩,每两个人里就可能有一个百岁寿星。
第二个预言对我感触比较深,因为在前30年一直奉行这样三段式的人生,上学,工作,养老。直到最近两年,才开始慢慢思考,学习应该是贯穿整个人生的,终生学习这件事儿,是必要的。这个想法跟书中提到的多段式人生的设定不谋而合。
当大家都能活一百岁的时候,多段式人生就会登场,我们这一生,不在简单的分成三段,而是四段,五段,甚至七段,八段,乃至更多的小阶段,每个小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主题,并且各段之间是穿插进行的,不会再有明确的边界。三十岁可能重回校园,四十岁谈恋爱,五十岁辞去工作去旅行,放空自己,回来再创业。六十岁创业成功再决定回学校读新学位。这些在今天听起来也不再是新鲜事儿,我们多多少少都看到过相关个例。或许在未来,这应该就像现在的三段式人生一样,是非常合理和正常的。
第三个预言,喜新厌旧在未来可能是一种美德。作者看来由于三段式人生的终结,多段式人生的到来,这种快速变化的节奏要求我们必须要时刻拥抱新鲜事物。如果固步自封,那就会被社会淘汰。我们每个人要学会不断的自我否定和自我更新。习惯跟过去的自己说再见,敢于放弃已经拥有的东西,包括你的经验,学历,知识,甚至三观。在长达一百岁的人生里,你的三观会被来回颠覆,重建。
第四个预言,人工智能会抢走大多数人的饭碗,一二三线城市之间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这条预言跟自己观念有冲突。固有思想里,国家不都在大力协调城市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平衡吗,怎么就越来越大了呢?
作者认为,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中间产业被掏空。两头产业比如像科研,教育,文化创意,服务等等,这些正是一线城市的固有优势。在人工智能的社会,更好的资源只会更加向大城市集中,除了行业优势,因为多段式人生带来的巨大流动性,也是大城市的优势之一。这导致了二三线城市想追上一线城市就非常困难了。
说到的中间行业被掏空,比较典型的像中介,金融,物流,医疗,会计,银行,可能是最新被替代的重灾区。作者还不忘给两条小贴士,第一,看你所在的行业是否是属于中间行业,如果是请提前做好准备,如果你觉得自己做不了科学家和设计师,那可以考虑尝试一下向服务业发展。第二,建议去大城市里工作,生活和学习,在这些城市里多段式人生可能会更精彩,更成功。
第五个和第六个预言不难理解,因为多段式人生,每个人的流动性和个人机会越来越多。跨年龄交往变得很正常。但正因为大家选择多了,对结婚对象反而会更加谨慎,毕竟后面的日子更长了。这也算间接的解释了咱们北上广深等大城市里,很多条件优秀的人依旧单身。宁缺毋滥,不想凑合。
这本书自带话题,适合同身边任何你想交流的人聊,爱人,闺蜜,家人,同事,领导。会有不同的感悟,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