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媒体盛行的今天,写作已不再遥不可及,普通人经过一定训练,也可以写出点击率不错的文案,头条上经常能看到各路大神展示自己通过写作实现工作外第二份收入。
著名作家严歌苓曾说,作家要靠“50%的天赋+30%努力+20%练习”
天赋,什么是天赋,我们不厌其烦地愿意去做的那件事就是天分。既然我们愿意写作,就情愿相信自己是有天赋的,剩下的就是努力和练习,如何训练,粥佐罗这本《学会写作》全告诉了大家。
再说说作者粥佐罗,90后,3年时间写出300万字,实现了从月线5000元到年入百万,初期,通过苦练写作连续多篇10W+爆文,6个月实现月入2万,因为写作,跳槽为年薪50万内容副总裁兼首席新媒体讲师,离职后,创立自媒体公众号@粥佐罗,3个月20万用户,成立自己的公司。通过写作一步步实现人生梦想,财富自由。
一部文章,从开篇到完稿都要经历哪些?做题—纲要——框架——搜素材——开篇——内容精要——结尾——结构布局
作者把自己这些年关于写作的方式、技巧、心得都在这本书里一一展示,每个主题下,先给出了一个“好”的标准,接着告诉达到这个标准需要的N个技巧,每个技巧再作为一小节展开,以案例的形式,告诉读者优差之别,如何练习。
一、重新认识写作
1、如何踏出写作第一步?“直接开始写”
作者提出,我们要接“我现在就是写的差”的这个事实,降低预期,然后从小目标开始,先写好一句话,再到一段,每日练习,好文笔是练出来的。有了这个观念,开启第一步就容易了。
2、写作能力的三个核心要素:输入、思考、输出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什么有些人写着写着觉得没东西可写了?就是因为输入不够,而输入的方式很多,可以是阅读,我们每日听到的、观察到的,
如何阅读,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1)要带着目标和预期阅读;
(2)要养成边读边思考甚至做笔记的习惯;
(3)要更聚焦,进行主题式阅读;
(4)好内容要反反复复读;
(5)阅读时,要带着批判性思维和学习的心态;
(6)在阅读过程中,要不断带入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场景。
只看不思,过眼就忘,这样的输入是毫无意义的,想要写出精彩的内容,就需要对输入内容加以思考。而如何训练自己的思考能力,作者提出三个角度:
追问事物本质、建立知识链接、应用所学知识
最后输出。
3、好文章的标准
我们常说好文章、爆文,但是怎样的文章才算好文呢,作者给出5条标准:
(1)提供新知,创造价值:读者要读了你的文章获取他不曾拥有的东西
(2)信息量大且密度高:信息量保证文章的价值总量,时间宝贵,不能废话连篇
(3)逻辑性强,论证精彩:层层递进,讲清楚想要表达的意思,让读者理解
(4)容易理解
(5)真诚沟通:作者是一种服务的姿态,非说教,要在字里行间让读者感受到你的真诚,不能端着。(沟通的姿态)
4、写作最大的缺陷:单向沟通
什么是单向沟通?就是你写,对方读,但是你不能命令对方必须读你的,读者的选择权很多。这个时候,写作者,就需要一 一个双向沟通的心态去写。
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注意写作的口吻,以分享的口吻,不是说教,给读者创造阅读愉悦感。
举例:讲述眨眼次数的一段话 “·····在正常情况下,人类的眼睛每分钟要眨15~20下,也就是说······”是不是有点硬性灌输的感觉,但是假如你换成
“··其实正常情况下,我们眼睛平时每隔3秒钟就会不由自主地眨一次··”是不是更像是朋友间的聊天,写作是沟通的过程,我们要向更好的传达信息,写时假设对面是个朋友,想象你与朋友如何交流。
写作中也可以提问下,调动读者参与感。
注重接收的准确性二不表达的准确性,要时刻问自己读者是否好理解,
这个内容在《圆桌派》里一期就提到过,你说了不代表别人听了,听了不表示懂了。
你说了,读者没理解来,还是没有达到效果,放在自媒体里,就是没有点赞、转发量。
二、文章如何写:选题、拟标题、搜索素材、写作框架
作者对文章最重要的几个板块逐一讲解,每个版块下,作者列出 “好”的标准,随即对如何达到这个标准列出技巧,每个技巧,再举例说明,加深读者理解。
1、选题:
觉得没啥可写?听听作者怎么说:
(1)做一个有态度的人:你要做一个对这个世界有点意见的人,要是什么都无所谓,那会觉得没什么值得写,所以问问自己“我对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意见”,放在当下每日新闻里,想象我有什么看法
(2)万事万物皆可写:我们一天与人聊天、看见人、听事、工作,这些认真回顾,总有能写的。
(3)要了解自己的写作领域。
(4)每个写作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建立你自己的写作公式
之前我看作者李娟的《我的阿勒泰》,这本书记录的是李娟跟着哈萨克牧民一家的生活点滴,她将自己每日生活点滴记录在微博里,之后整理出书读她文字,你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仿佛你就就是就是那个坐在毡房里喝奶茶姑娘、刚刚数落了司马胡力骑马的事,,你看每日的生活细细琢磨,也能是让人读起来引人入胜的好文章。
提到领域这里,作者建议,在一开始要去多尝试,尝试确定之后,就要深耕。对一个领域知道得越深,困惑越多,自然能提出更多的好问题,然后通过写作去探讨。
写作规律,是总—分—总,还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论点-分论点-正例-反例-总结。这些我们每个人都是熟悉的,记得我们小学开始学习课文时,老师总喜欢问大家,这篇课文的结构是怎样的,让大家按结构分段,自然我们自己写的时候,也要把我这样的结构。
2、对于“标题”
标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让作者一眼就能看懂,吸引阅读,直接决定读者是否打开,我们要用标题这个杠杆撬动想要的读者。
作者提出拟标题五个核心技巧:
激发好奇心、激发认同感、激发危机感、展示回报值、展示新闻点
作者针对每一种技巧,讲解每个标题的特点、类型,以及对比,且有案例讲解,不断递进的方式,理解“好” 与 “不好” 的区别,给我们取标题时心里有了方向感,如下:
列新奇反问 如:《这才是老板和员工的最佳关系》
包装核心观点 如:《孩子的教育是对未来的投资》
挖掘危机关联 如:《裁员潮练习,这位华为副总裁的辞职信值得每个人一读》
包装内容价值 如:《带你读懂:人类简史》
突出新闻时效 如:《马云最新演讲:年轻人要有大格局,必须做好这3件事》
3、搜索渠道
个人经历的思考、身边人的经历、微信体系、微博体系、知乎体系、百度体系、垂直网站、书和课程。
作者对我们能接触到的搜索渠道进行分类总结特点。搜索时,一定要有耐心,搜索三四个小时肯定比三四分钟知识深度来的,搜索时可以“多渠道”“多关键词”“多维度”进行,同样的话题,别人为什么能写出更有深度,更全面呢?
除了搜索,素材还要是我们日常的积累,对于平时阅读时遇到的好文章,及时收藏,分类,随手记录,很多作者都有建立自己素材库的习惯,这样在一件爆点新闻发生时,就可以迅速的利用的上。
4、结构能力
写作者和阅读者的天然矛盾:
“你写作的过程是先有内核,向外发散,有了框架,形成文字,做排版呈现,读者感受的过程,顺序是相反的。他先看到了你的排版呈现,阅读你的文字,遵循你的框架,最终才能理解你的内核”
这样一说,大家就立刻意识到结构的作用,
而如何搭建一篇文章的框架呢:
作者指出:确立写作主题-对主题列出提纲——根据初步提纲,多个渠道搜索素材,完善提纲。
对于如何列提纲,作者总结了14个思考方向:
问题-是什么 -为什么 -怎么做 -分解 -并列 -递进-关联 -过程 -传递-对比 -结果 -反思 -意义
如何写开头:三个技巧 “激发好奇”“展示重要性和价值”“与我有关,对我有用”
如何写结尾:三个技巧“制造共鸣”“强化价值”“制造话题”
作者还提出了 小标题的重要性,一篇文章里善用小标题,可以增强文章的逻辑,吸引读完率,读者可以控制自己的阅读节奏,直接找自己有兴趣的点,减轻用户压力,你想想直接打开密密麻麻的3000字,当下是视觉快餐的时代,大家都想快速获得自己有用的信息,而如何设计小标题,作者同样给出了四个技巧,甚至于对小标题的长短、排版都做了说明,真可谓细心周到。
5、成稿能力
说到成稿,可能是很多人的心头病,写了很多,想法丰富,可是就是不能完稿,先不说别人,这就是我本人真实写照,时常写到一半放弃了,原因不一,有时是觉得写得实在太差,还是不要丢丢人现眼,有时是觉得无话可写,作者这里告诉大家“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哪怕是那些著作等身的大作者海明威也曾发出这样的金句“一切文章的初稿都是狗屎”
矛盾也说:“练习写作的秘诀是不怕修改”
托尔斯泰说:“不要讨厌修改,而要把同一篇东西改写十遍、二十遍”
所以咱们别怕写的烂,先写完,再不停地修订
这样一说,是不是有底气了,原来大师也是这样过来的,我们只要坚持就好。
6、排版
对于文章的排版,作者指出三个原则:
简约美观、结构清晰、重点突出
并给了七大技巧:
字体、字号规范;文章配色规范;内容模块化;段落标准化;重点要突出;适当的配图;留白的艺术
看完这本书,让我对写作有了新的认识,有方法的坚持、练习,终有一天会写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今日分享给大家,希望更多的和我一样热爱写作的朋友,知道写作原来还有这多技巧,早日实现梦想!
《学会写作》作者:粥左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