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看完《后会无期》,对邓紫棋的那首后会无期特别有感觉,“当一首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这是2014年的夏末,距离外公的离去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四年我遇到过很多人,我从一个高中生转变成了大学生,这个过程中有些人爱过我,有些人伤过我,有些人教过我,我就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五味杂陈的人生。
四年走入一个平淡的日子,仿佛那些属于外公的记忆慢慢淡掉了,但是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小时候和外公在阳台上看到的那一抹鲜红的晚霞,和划过天际的一群自由的白鸽。四年了外公的死仿佛让我明白忘掉一个人很难也很简单,很深的感情也会被时间冲淡,但是心里永远留着一片空白的地方装着属于外公的记忆。
记得外公死去的前几天还告诉我新闻上贵州师大附中考上了一个状元,叫我好好学习。我能感觉到平时虽然对很多事情都很随遇而安的外公还是很重视我的学习,希望我能考上一个好大学。中下层的中产阶级的孩子,父母都不是太有文化,但是也不是无知的文盲。父母料想自己功名难就,便把一腔的希望都全赌在了女儿身上。生了个女儿就盼望她长大变成居里夫人,养了个男娃就希望把他培养成成贝多芬。可怜的孩子们小时候就被各种洗脑,从小就被家里寄予了厚望,仿佛只有好好读书才能出人头地。如今大三,在外打工赚钱,发现文凭也不是全部,更多的成功看的是一个人的能力,而决定一个人的成功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性格。一起上班新进来的龙经理做事唯唯诺诺,什么都要请教别人,我一直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什么经理气质的人,但是他最近发了一条说说:”成功就是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我开始对他的态度有了一点转变。外公其实也是一个做事不太有气场的人,很多时候喜欢听外婆的意见,在四川贵州俗称“耙耳朵”,但是一生勤勤恳恳,是个老实人。
外公与我的爱,是一种特殊而浓厚的爱。初中第一次做长途火车去温州找我妈,是外公送我去的火车站台,还记得当时检票员说外公没有票不让他进去,但是他非要送我进去,检票员怎么说都拦不住他。然后他送我上了火车,看到我我在火车座位上坐好了,他才走。就是那分钟他的坚持与执念,让我明白亲情与其他感情的不同和区别,亲情永远是无偿的,既廉价又珍贵,一生只能享受一次。之后我从温州回到贵阳,也是坐的长途火车,一下火车,在密密麻麻的人群中看到了来接我回家的外公。他那期盼的目光,我想那是我下火车最难忘的一个瞬间。
还记得前面我说过外公喜欢养花养鱼吗?如今浴缸里面的金鱼只剩下一只红色的金鱼了,其他的都死了,我就叫这只坚强的鱼“小红”吧。“小红”现在生存在我家的塑料盆里面,我外婆经常忘记给它换水,盆里面就它一个人,但是它还是坚强的活了四年,一直到现在都没死。可以说我对它很念旧吗?看到它就会想到以前和外公在一起的旧时光。往昔的旧时光总是显得那么的弥足珍贵而美好,有外公外婆的家就是我心灵的港湾,就像史铁生笔下的地坛,在人口密集的城市里,有这样一个宁静的去处,像是上帝的苦心安排。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人更容易看到时间,看到自己的身影。而外公外婆的他们总是与世无争,没有外面社会上这些人这么强的物质欲,没有这么强的占有欲,没有这么多的心机,只有在他们身边我才觉得一切都是那么美好。
“麻将”这个词语是我对外公贴的标签,他很喜欢打麻将。不过我外婆经常抱怨都是因为我外公爱打麻将,才会死得那么早。这件事影响了我的这偶标准,我的第一个男朋友,很喜欢赌钱打麻将什么的,我一直很排斥,和他在一起谈恋爱一年半多终于分手。(当然还有别的原因)
当外公与我们的生活渐行渐远,生活还是在继续。现在不知道个大家庭的还有几个人还记得外公的忌日是哪一天,不过我记得。每一年的七月半鬼节我们都会聚在一起给外公烧纸,仿佛是一种仪式,一种信仰,希望我们都能在外公的保佑下活得更好。
外公走了四年了,转眼间我二十岁了,大学这几年过得很好,像罗曼罗兰说的那样:“看清这个世界,然后爱它。”此时已经是凌晨一点半,我的耳边还在放着邓紫棋的那首后会无期;当一艘船沉入海底,当一个人成了谜。看到instagram上一个朋友发的一段话,她说你以为每个故事都会有完美结局吗?人越长大越应该懂得克制,就算你难过得要死,喝得烂醉,第二天照样要打起百分之百的精神去完成手头上的工作,放任和责任永远都要对等,这就是成长最大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