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这个话题前,我先把这事情的背景稍微展开给大家讲一下,以便能更好的理解这个主题。暂且就扯一小段自己的记忆碎片吧。那年我刚上大一,听学长学姐说可以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那个兴奋劲和翻书了解各大社团的认真程度可是和赶考报志愿有得一拼,然后凭自己的兴趣加入演讲与辩论协会。咦,我可是奔着提升口才啊之类的目的去的啊,果然一年下来,感觉自己肚子里有一点墨水了,更直白点讲是有了“说”的勇气。也就从那会开始,我逐渐喜欢和很多人谈论很多事情,和辩协、开来、云台创客空间、产业园等很多学长学姐学弟学妹讨论请教很多问题,当然这样子做一方面是自己喜欢和别人交流的感觉,另一方面也觉得自己从与人交流过程中受人启发学习到的东西远远多于课本上学习到的。哎,回想那会到现在和别人的聊天经历就发现一个问题。
啥问题呢?啥问题呢?先卖个关子---听完下面这个故事,就明白我要是啥问题了。
听听别人怎么说:
同学一:我从高三开始就对计算机很感兴趣,无奈高考失利志愿滑档报了理工大的消防专业。可是我依然还是很喜欢计算机,然后现在情况是在顾及自己专业的同时还要去计算机学院蹭课,同时还有学生会的事,大一一年忙得一团糟,还感觉什么都没做好,同学都说我压力很大,我现在间接性的会陷入郁闷状态,可是好多朋友也不理解我。。。。。
当然类似的事情很多,估计大家在生活中遇到过。现在理性的分析一下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总结把他对这件事的思考过程总结为如下模式:
1.有唯一理想目标
2.理想目标与当前情况对立或相差悬殊,两者有严重的矛盾
3.理想和现实的这个矛盾导致了糟糕的心理状态
我理解他的心情,他感觉自己调入一口深井,四周无路可走,爬出这口井成了唯一却似乎遥不可及的希望。可时事实如他感受的那样吗??非也
由于我们自己过去的经历、思维惯性等,我们在思考问题时会带上一个思维枷锁,从而限制我们思考的角度和范围。其结果是我们在做决策、创意时总会徘徊在因为一个优化方案而要忍着痛苦放弃其他自己心理上不愿放弃的选择。“不得不、被迫、现实很残酷”的这种感受相信大家都懂。。。
但是,事实告诉我们这些痛苦都是自找的,因为本来就天无绝人之路。我们思考问题时带的这个枷锁是一种隐含假设。我们通常思考是无法意识到它的存在,可是却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大脑。这种可恨的东西我等岂能容它继续为非作歹,猖狂一世?当然如果你有这种“博大”的胸襟,那么你选择包容它也是可以的哈。
现在请跟随我的脚步一起帮同学一把让他痛苦的隐含假设揪出来,他在思考时做了以下客观存在并影响决策却没有被他自己意识到的假设:
假设一:爱好要和自己未来的职业相统一
假设二:自己学习的专业决定了未来职业的选择
假设三;课程学习决定了专业技能
假设四:跨专业就业不可取
假设五:学生会的事情很有必要
这个就是同学一在做选择时存在的隐含假设,看上去好像很合理, 但仔细推敲就可以发现问题了。当发现它的具体存在后我们就可以找相对应的解决办法了,如下:
解决方案:
一、业余时间制作和发布自己的编程杰作,积攒经验
二、找非专业的计算机工作人员聊天,以获得更为实际的启发
三、直接从现成作品中学,实现‘做中学‘
四、可以考虑未来跨创业或就业
五、不参加学生会的事情也能找到自己理想的职业,可以考虑退出学生会
变个视角天地宽,发现隐含假设后我们就可以找到多元的解决办法,也就可以让自己摆脱那种痛苦中抉择的状态了。
当然,这个讨人烦的家伙也预测到了我们会找到它,所以还学会了伪装自己哦,比如,它会把自己伪装成我们更加熟悉的样子,从而继续和我们躲猫猫。哎,可恶的家伙,是不是就没招对付它了呢?还真有,在认知心理学上有这样一个事实:当大脑对一类事情比其他事情更加熟悉时,我们就会倾向于认为这类事件再世界上发生的概率更高。
所以啊,当我们在决策判断事情发生的概率时,只要能记得上面这个事实,那么你的判断对的机率就会大很多了 。
你知道吗,天无绝人在之路,关键还看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