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林语堂
提起苏东坡,我们会说他的一生是中国历代文人从政的典型一生,除了公务员的身份之外,他的身份还很多。
或许可以把他称为我们这个时代标准的“斜杠青年”,他是散文作家,是诗人,也是新派画家,是卓越的书法家,同时也是酿酒师,是瑜伽修炼者。很难想象他是如何把工作和生活协调得如此之好,给人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即使身处泥潭依然期待春暖花开,即使万般不如意却说得云淡风轻。
正如林语堂所说,“提起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我们会好奇他的童年、青年、壮年、晚年是怎样的,他是不是也有期待的爱情,难舍的别离,不能说的心事,是否也有工作的压力和未知的迷茫?
1出生和家人
公元1036年12月19日,也就是宋仁宗时代,苏东坡出生在四川眉山镇,眉山并非一个很大的城市,但是生活比较安逸。苏家有自己的田产,小康之家。
苏东坡是带着家人的期待来到人世的,年27岁的父亲苏洵,天性沉默寡言,也是后世大器晚成的标榜,一直盼望生个儿子,终于如愿了。母亲是当地程家大小姐,自小受到充分的教育,想必也是贤妻良母的典型吧。
不过这一大家子,最让人感兴趣的是其祖父,高大英俊,酒量大,人慷慨,老人虽然不识字,但是活得通透,有着生活的大智慧,早年以米换谷,荒年歉收开仓以解燃眉之急;除此之外,我可能还会想到“老顽童”,喝醉了骑在驴背上,借机把神像砸碎,只因信徒常常以此勒索钱财。由此想来,苏东坡后天的乐观秉性倒也可以解释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