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汉语当中的“是”有强调的意思?对于这个问题语言学家有一些小小的考证,大家不妨一看。按照一些古代文字学家的考证,在先秦的时候,“是”是一个指示代词。啥叫指示代词?就是你、我、他这些词。那么,“是”这个词是用来指代什么的呢?它是用来指代那些不方便说出来的神圣的事物,比如说君王。你指着君王说“那个人”“他”,你觉得合适吗?这君王地位比一般人高,在古代这样乱说那是很麻烦的,你就要说“是”。如果是君王用过的器皿,或者祭祀用的那些神器和法器呢?也不能说它,你说它就显得有点过分了,你得说“是”。那么时间长了以后,“是”这个词的指示性含义便衍生出了它肯定性的含义。
这种衍生到底是何以发生的呢?道理也是非常简单的,因为君王也好,或者是祭祀用的法器也好,他们的存在和他们的地位是不容否定,只容肯定的,因此,肯定的判断含义,就从“是”的指示性含义里面衍生出来了。做了这样的一种变换以后,“是”就从一个所谓的指示词变成了一个判断词,因此我们就说“这是红的这是绿的”“这人是好人”“这人是坏人”,这个“是”就这样变过来了。
那么讲了这一通以后,由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什么?就是如果“是”的本来的意思是一个指示词的话,那么指示词的整个语法地位应该是和名词差不多的,比如说高山、白云、流水、你、我、他,你看它们好像都是可以名状化的东西,因此,“是”的判断型的这种系词作用,是从它的名词作用里面衍生出来的。我刚才用了一个专业术语叫系词,指的是把两个东西拉在一起,“是”起的就是这个作用。